花若盛开 彩蝶自来

作者:红梅报春


仲秋时节,秋髙气爽,天蓝水碧,绿草如茵的公园里,一只只蝴蝶翩翩飞舞,它们身穿雪白的衣裳,头上长着两根细而长的触角,像两根小辫子,真神气。它们扇动着两对洁白的翅膀飞来飞去,跳着优美欢快的舞蹈,那洁白轻盈的身影就像一片片雪花在空中飘舞。蝴蝶们有的在采花粉,有的在树上休息,还有的在追逐嬉戏……它们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多自在呀!

我一直认为蝴蝶是美丽而又有灵性的小生命,每年看它们在花间起舞,在树梢歇息,我拍到过好几种,但它们叫啥?生活习性是什么,一点都不了解。最近,上百度认真查找,终于了解了几种蝴蝶的知识。

这是今天拍的,你看它的吸管圈成一个圈。


  柑橘凤蝶(学名:Papilio xuthus)是凤蝶科,凤蝶属的蝴蝶。体、翅的颜色随季节不同而变化,翅上的花纹黄绿色或黄白色。前翅中室基半部有放射状斑纹4-5条,到端部断开几乎相连,端半部有2个横斑;外缘排列十分整齐而规则。后翅基半部的斑纹都是顺脉纹排列,被脉纹分割;在亚外缘区有1列蓝色斑,有时不十分明显;外缘区有1列弯月形斑纹,臀角有1个环形或半环形红色斑纹。翅反面色稍淡,前、后翅亚外区斑纹明显,其余与正面相似。 成虫有访花习惯,经常在湿地吸水或花间采蜜。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是完全变态的昆虫。主要分布于缅甸、中国、韩国、日本、菲律宾等亚洲的国家地区,栖息于空旷地带、林地、花园、公园和柑橘种植园。

栖息环境

柑橘凤蝶成虫栖息于空旷地带、林木稀疏林、郊区的花园,城市公园和柑橘种植园,一般垂直活动海拔高度约为1000米,其台湾亚种的栖息范围高度可达2500米。

生活习性

成虫有访花习惯,经常在湿地吸水或花间采蜜。该种的蜜源植物主要有马利筋、八宝景天、猫薄荷、马樱丹、醉蝶花等。柑橘凤蝶的幼虫有诸多天敌,如长瓣树蟋、黑毛蚁和蜘蛛。亦有部分黄蜂会寄生于化蛹后的幼虫,并将其杀死。

繁殖方式

柑橘凤蝶1生会经过4个阶段:卵、幼虫、蛹及成虫。

成虫产卵在寄主植物的幼株上的嫩芽嫩叶背面,粒粒产出,每只雌蝶的产卵量为30-200粒。卵单产、散产,近球形,直径1.2-1.5毫米。初产时淡黄色,逐渐加深为黄褐色。无明显棱脊,有的卵壳上布有不明显的微小皱纹。孵化前颜色呈紫灰至黑色。卵期约6-8天。

幼虫

虫体似鸟粪。体上肉状突起较多。孵化后幼虫即在芽叶上取食,柑橘凤蝶的幼虫将卵壳吃掉。有时也取食主脉。白天伏于主脉上,夜间取食为害。初孵幼虫就近取食叶片,食量小,随着虫龄增加,食量明显变大,5 龄进入暴食期,为蛹期及成虫期储备营养。低龄幼虫偏向于取食幼嫩叶片,4龄、5龄则取食较老叶片。分散取食,无聚集行为。遇惊时从第1节前侧伸出臭丫腺,放出臭气,借以拒敌。幼虫期15-24天。

蛹长29-32毫米,有褐点,体色常随环境而变化。中胸背突起较长而尖锐,头顶角状突起中间凹入较深。老熟幼虫化蛹前先排尽粪便,吐丝成垫,臀棘附着于丝垫上,然后吐丝,两端粘连至树枝或茎秆上,多股丝粘连成较粗的半环状丝带,头由环下方钻入,扭动至丝带移至中胸背板附近为止,之后虫体收缩,胸部下弯呈弓形预蛹,不食不动,预蛹期约为1日。

预蛹蜕皮后形成淡黄绿色的蛹,蛹期9-15日。越冬代老熟幼虫于9月中旬-10月化蛹进入越冬期,滞育蛹浅灰褐色,次年3月下旬羽化,蛹140-156日。

成虫

1年发生3代,主要发生期为3-11月,越冬代成虫于5、6月出现,第1代7、8月出现,第2代9、10月出现,但羽化时不够整齐。成虫多上午羽化,同日龄雄蝶先于雌蝶羽化。脱离蛹壳后先排出液态蛹便,静止于蛹壳上直至翅完全展开,展翅需要5-10分钟,羽化2-3小时后完成翅及体壁鞣化。

寄主

柑橘凤蝶的幼虫寄主植物包含黄檗属、柑橘属的植物;芸香科的枸橘、樗叶花椒、光叶花椒、吴茱萸。

种群现状

柑橘凤蝶的种群分布于自然界中较少,但其种群状态十分平稳。在中国,偶有将其作为园林害虫的报道,但多数情况下达不到需要防治的经济阈值,因此多被作为工艺品制作原料及旅游观赏用资源昆虫进行利用。[3]

保护级别

该种尚未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粉蝶,是对鳞翅目凤蝶总科下的粉蝶科所属的近80个属,约1100个蝴蝶物种的成虫的总称。粉蝶常见翅白色,有黑色斑点,也有黄色或橙色的。有的粉蝶(如菜粉蝶)的幼虫吃白菜、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叶,是农业害虫。

形态特征

粉蝶体型中等,体长15-19毫米,翅展35-55毫米。常有雌雄二型,更有季节二型的现象。随着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其色泽有深有浅,斑纹有大有小,通常在高温下生长的个体,翅面上的黑班色深显著而翅里的黄鳞色泽鲜艳;反之在低温条件下发育成长的个体则黑鳞少而斑型小,或完全消失。翅展37-46毫米。

行为特征

幼虫以十字花科、豆科、白花茶科等植物为食,是蔬菜园艺栽培上的一大害虫。幼虫杂食性,主要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由于我们所食用的许多蔬菜如大白菜、包心菜、萝卜、菜花等属于十字花科植物,菜粉蝶与人类争食相当激烈,有时可使种的蔬菜毫无收藏,因而它成为世界知名的农业害虫。它出来活动较早,在北方早春见到的第一只蝴蝶常常是菜粉蝶。它在绿色植物丛中飞舞,时而会停下来,看看脚下的植物是否适合于产卵。昆虫家发现,吸引菜粉蝶产卵的主要物质是十字花科植物中的芥子油。因此,把芥子油喷在其他植物上,菜粉蝶也会前去产卵。这是昆虫与植物间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化学信号联系。

这张是光辉岁月老师拍摄的。

这张是蓝天老师拍摄的。

赤蛱蝶

别名芋麻蛱蝶。中国国内主要分布在华南、中南等地。寄主有万寿菊、菊花、绣线菊、一串红等花卉。成虫及若虫主要是吸食叶的汁液和花的花蜜 。严重时,花提早凋谢。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20毫米,翅展60毫米。前翅外半部有数个小白斑,中部有宽而不规则的云状横纹;后翅暗褐色,外缘赤橙色,中列生4个黑斑,内侧与橙色交界处有数个小黑斑。背面有4-5个眼状纹。

卵为长椭圆形,竖立,淡绿色。

赤蛱蝶的卵

老熟幼虫体长32毫米。背面黑色,腹部黄褐色,体上有枝刺7列。每个枝刺上还有小分枝。刺毛黑色,有光泽,偶有黄绿色的。

蛹长约25毫米,灰绿褐色,圆锥状,有棱角,腹背有7列刺状突起。

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2代,虫越冬,翌春3-4月间出现,白天飞舞活动,卵散产于叶片上,幼虫老熟后吐丝倒挂与叶片上化蛹。1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落叶中越冬。翌年3-4月开始为害。白天飞翔,分散产卵。幼虫5龄。老熟幼虫吐丝将尾端钩缀在叶片上,呈倒悬状态,再行化蛹。天气干旱时发生多,低温高湿对其繁殖不利。

这两张是蓝天老师拍摄的。

我与蝴蝶有缘,这里有个故事。一天我在北塔湖边散步,刚走到观鸟亭,忽然听到一阵扑拉拉的声音,我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被蜘蛛网缠住了。它越挣扎,就被缠的越紧。我上前,拽掉它身上的蛛絲,它惊慌失措地逃走了。我手上的蛛丝粘乎乎的,蜘蛛就是用这个粘絲来捕获猎物的。救了蝴蝶,我很髙兴。过了一天,我在附近的花丛中,发现了它,它正在觅食,站在一丛花的顶端,我端着相机,咔嚓咔嚓,可拍美了,留下了它的倩影。

这是蜂鸟鹰蛾。

蜂鸟鹰蛾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天蛾科动物

蜂鸟鹰蛾(学名:Macroglossum stellatarum):被称为昆虫世界里的“四不像”,像蝶,和蝶一样白天活动,口器是长长的喙管,且有尖端膨大的触角,还有色彩缤纷、美丽炫目的翅膀。独特而强壮,有灰褐色前翅,其上饰有黑色纹线,两性相似。幼虫白色,身体肥硕,头很小呈黑色。在干枯的瓜蒌藤中越冬。

它们外形像蜜蜂,在夏秋季节飞舞于百花丛中采食花蜜,并发出清晰可闻的嗡嗡声;它还像南美洲的蜂鸟,夜伏昼出,很少休息,取食时,和蜂鸟一样,时而在花间盘旋,时而在花前疾驰。原生于南欧和北非,并跨越亚洲至日本。

形态特征

蜂鸟鹰蛾被称为昆虫世界里的“四不像”。因为,蜂鸟蛾首先像蝶,长长的喙管,尖端膨大的触角。翅面暗灰褐色,前翅有黑色纵纹,后翅橙黄色。它是蛾类,为蝶类的同族“近亲”。虫体翅展50毫米左右。和蝶不同的是,它腹部粗壮,这种昆虫除了比蜂鸟多出一对触须和翅膀上没有羽毛以外,无论体重、外形还是生活习性、飞行速度都与蜂鸟极其相似,故而被生物学家命名为蜂鸟蛾。

蜂鸟鹰蛾的颊突非常大,三角形。翅的远端边缘从无齿或裂片;前翅顶端总是尖的,但非钩状。头宽,无明显簇。触须两性,逐渐陡缩成一个短钩。末端细长,有些几乎是丝状。唇形腭宽,表面末端具有尖或三角形。胸部和腹部宽,扁平;具有侧向和扇尾簇。腹部棘严重壳质化,排列成几行。第一行圆形,除近端段外宽于长。第七腹部胸骨三角形,具有膜质。中胫和后胫长度不同,胫骨中部的刺与刚性鬃毛成梳状。基部梳形至跖骨。后腿的马刺非常不平等。 前叶的静脉R2 + R3和R4不会在末端连接。静脉Rs和M1分别源自细胞上角; M3和Cu1同样从未被缠绕。幼虫绿色或褐色,尾上有蓝色角。对于人眼来说,大多数物种的前缘是各种阴暗的褐色或灰色;然而,在紫外光下,它们具有产生黄色、紫色、紫色和绿色图案的特征性。对于鸟类和其他昆虫,可以看到紫外线,这些看似钝的物种可能是明亮的图案。

栖息环境

蜂鸟鹰蛾存在于从葡萄牙到日本的旧大陆广泛的寒带中,但仅在温带——亚热带地区(地中海盆地和东部地区)留居。是一种耐久的快速飞行动物,分散性很强,因此夏季可能在北半球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观察到。 但是,在较高的纬度,例如,欧洲阿尔卑斯山以北和俄罗斯高加索地区的北部也有发现,但很少能在冬天生存。

这些飞蛾很容易在树林边缘的花园、公园、草地、灌木丛和地块中观察到,它们赖以生长的植物是金银花、红缬草。

生活习性

蜂鸟鹰蛾的长喙和悬停行为,伴随着听得到的嗡嗡声,使它在吸食花蜜时非常像蜂鸟。这种与蜂鸟的相似性是趋同演化的一个例子。它们在白天飞行,尤其是在明亮的日光下,不过也在黄昏、清晨甚至雨中行动,这在日行性的天蛾中不常见。视觉能力被深入研究,已经证明它们具有相当强的能力学习色彩。

蜂鸟蛾有很多独特的习性和特征,它们像蜜蜂,能发出清晰可闻的嗡嗡声;还像南美洲的蜂鸟,夜伏昼出,很少休息,在取食时,和蜂鸟一样,时而在花间急驰,时而在花前盘旋。飞翔速度快,有结茧习性,成虫越冬;和蜂不同的是,采花不携粉,采蜜不酿蜜,能原地悬空取食;和鸟不同的是,它盘旋飞翔时既能前进也能后退。

分布范围

分布于亚洲,南欧和北非,中国已知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华东等区域。由于其独特的生理特性,在中国北方很少见。

繁殖方式

每年产2窝或多窝虫卵。 成虫可能在一年中的任何时间遇到,特别是在该物种分布范围的南部,那里可能有3-4窝。成年后在岩石、树木和建筑物之间的缝隙中越冬。在非常温暖的日子里,也会在冬季中旬进食。 与其他飞蛾不同,它们的触角裂片的大小没有性二态性。

卵是光滑的浅绿色卵,球形,直径为1毫米。看起来像寄主植物茜草科拉拉藤属的花蕾,那是雌虫将它们放置的地方。在产蛋后6-8天孵化。一个雌虫最多可产下200粒卵,每个卵都在另一棵植物上。

新孵化的幼虫为透明黄色,第二龄幼虫呈绿色。幼虫是绿色的,两侧有两个灰色条纹,在乳白色的边缘,乳突的典型尾部有角。口器为紫红色,最后一龄变成橘红色,呈蓝色。它们的食物完全暴露在寄主植物的顶部,并在缠在一起的茎中休息。尽管取决于温暖和阳光,但幼虫期可能会长达20天。

这是在花搏园拍的。

今天早上在北塔湖边又拍到几张。

张老师在北塔湖边拍摄。下面是张老师拍摄的。

蜂鸟鹰蛾是昆虫界的四不像,它的飞行和悬停象蜂鸟,但不是蜂鸟。它吸食花蜜象蜂,但不酿蜜。它有二只翅膀象蝶,但飞行速度极快,又不是蝶。很神奇。在北塔湖边拍照的张老师己连续三天拍到蜂鸟鹰蛾。他说,他曾长期在南方,南方这种蜂鸟鹰蛾很多,北方很少见。近年来,银川环境越来越好,水系增多,新开僻的花园种了许多花,原来北方少见的蛾子,现在也多起来,这是生态保护的结果。

花若盛开,彩蝶自来。愿我们每个见到蜂鸟鹰蛾和蝴蝶的朋友,都用手机拍下来,共同参加到科普活动中。

追 记:又读到红梅老师的美文,打开来它就像这首甜蜜的生活铺满了阳光,蝴蝶之美令人遐迩,它是蝴蝶也是我,庄周化蝶难分辨。这或许就是他人眼中的自由,明天升起的太阳,看过了,听过了,生活还能如此之美,罢了,罢了,待我青春激荡时再回眸一笑,夹粉彩蝶舞翩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菜粉蝶   自来   寄主   成虫   凤蝶   幼虫   柑橘   彩蝶   蜂鸟   昆虫   蝴蝶   植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