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养得好,冬天病不找!记住“3个防”,保暖、补虚又解乏,全家都受用

兄弟姐妹们,明天就是秋分了。

秋分后,气温降得更快,天气也更加复杂多变,以至于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

感冒、鼻炎、哮喘、肺炎等让人防不胜防,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更是频繁发生!

因此,秋季养生万万不能放松警惕!除了秋燥,还要重视秋凉、秋虚和秋乏这3个“秋季问题”!

防秋凉:“春捂秋冻”要适度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若寒凉之气入体,很容易伤及五脏,因此保暖防凉是秋季养生的第一步。

1、“春捂秋冻”大有讲究

民间常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说法,但是要有一个度。

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当日照温度超过20℃时,可以到户外晒晒太阳、吹吹风、运动一下。

既能保证身体温度不会下降太快,又有助于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激发免疫系统活跃性。

但是有支气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以及身体虚弱的中老年人和儿童。

对气温变化耐受性差,更容易导致感冒或疾病加重,因此不适宜进行秋冻。

2、秋季防凉,捂好3个部位

捂肚子

腹部一旦受凉容易出现肚子痛、腹泻等症状。

脾胃虚弱的人群尤其要注意腹部的保暖,可以采取在肚脐热敷的方法,帮助驱寒助阳。

捂后背

若是后背受寒,人体阳气不足,则容易伤肺,导致咳嗽,甚至可能诱发肺心病、哮喘等疾病。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后背的保暖,早晚可以多穿一件背心,或者热敷背部等。

捂双脚

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负担更大,也更易受寒气侵袭。

尤其是踝关节等部位,缺少肌肉脂肪保护,一旦长期受寒,可能导致肌肉、韧带、筋膜的营养供给不良,甚至引起关节病变。

防秋虚:针对体质“贴秋膘”

此时,很多人都讲究“贴秋膘”,常吃一些高营养、高热量的食物。

但要注意的是,贴秋膘是针对虚而言,有虚才要补;若是不顾体质,随意进食大量肥甘厚味,反而有损健康。

1、此类人,不适合贴秋膘

过多的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加重胰腺、肝胆、肠胃、肾脏等负担,还增加血液黏稠度,加大血管斑块形成的几率。

因此,大部分体重正常的人是不需要贴秋膘的,以及有痛风、三高、慢性肾炎、肠胃炎等疾病的患者,更要避免过多食用肥甘厚味的食物。

2、健康人群:适合平补

对于普通的健康人群来说,秋季进补最好选择性质平和、“滋而不腻”的平补之品,如鸡蛋、大豆、红薯、山药、银耳等。

3、虚症体质人群,适合温补

◎气虚体质:

有疲乏困倦、少言懒语、动则气短、易出汗、舌体胖大有齿痕且中间下凹等症状,可适当吃人参、黄芪等食物温补益气。

◎血虚体质:

有面色无华、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短时间下蹲起身后头晕、舌质淡白、脉弱无力等症状,可以适当吃龙眼、当归、红枣等温热养血的食物。

◎阳虚体质:

有面色发白、疲乏无力、畏寒肢冷、口淡乏味、体型偏胖、易水肿、舌白胖大等症状,可以适当多吃姜、羊肉、韭菜、花椒等温阳的食物。

【注意】:具体食物药材的用法用量,还需遵循医嘱。

防秋乏:放任秋乏损健康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秋天人体进入到一个修整阶段,逐渐恢复水盐代谢平衡,因此更容易感到疲惫。

但有些人为了缓解秋乏,长时间睡觉,也可能会损害健康!

睡觉解秋乏,可能损健康

首先,睡得多了,自然动得少,体能下降得就越多,身心的老化现象就越严重。

而且,对缺少运动的人来说,肺活量更容易降低,不仅会影响肺功能,就连一次小感冒也可能导致肺炎。

另外,长期久卧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本就血黏稠度高,更容易产生静脉血栓和血管堵塞。

(暖暖的味道官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保暖   厚味   秋分   解乏   后背   体质   秋季   人群   秋天   冬天   食物   疾病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