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又调,可为什么总是涨多跌少?

总有人抱怨,为什么中国的油价“涨得多跌得少”?必须承认,这是事实,那原因是什么呢?也有人抱怨,中国的油价全世界最贵。可为什么世界公认的石油巨头是BP、道达尔、壳牌等公司,而不是拥有庞大市场和看似更高利润的中石油、中石化呢?还有人抱怨,在2020年石油价格跌回到2004年水平的时候,我们的汽柴油价格却远高于2004年,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中国的汽柴油价格其实和外国不能直接作对比,直接对比没有意义。在我们的油价中,有48%是税,而美国只占18%。当然也有比我们更高的,比如英国油价中税收占58.46%,德国是56.29%。

有人肯定要说了,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跟英国、德国比一比,总不能比他们更贵吧?今年7月份的时候,英国汽油价格达到16.3元人民币每升;德国最近几个月的汽油价格接近14元人民币每升。

所以不要再说中国油价全世界最贵了。如果刨去税收部分,那么中国的汽柴油价格就更便宜了。英国和德国去掉税收后分别是6.77元和6.12元,我们如果按每升9元计算,去掉48%的税,那就剩下4.68元。这个价格跟一些不太正规的加油站售价差不多,那你就应该知道是什么原因了。所以即使中国的油价实行市场化定价,也不可能大幅降低下来。

下降10-20%是有可能的,因为目前中国的炼油技术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样一桶石油,人家能把80%变成汽柴油,专业术语叫“出油率”,而我们呢?只有63%多一点,这无形之中就提高了生产成本。所以中石化、中石油的利润率明显不如BP等西方石油巨头。

有人说保持高油价是为了让大家减少使用化石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这可能也不太符合事实,事实上在2015年的时候,发改委就明确表示要“择机实施市场化定价”。不过这个时机好像一直没有成熟,到底什么时候合适呢?

我认为国际油价长时间高于130美元的时候时机就成熟了。因为2016版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规定原油价格超过130美元后,汽柴油价格就不上调了。也就是说,超过这个价格对国计民生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超过了怎么办呢?在我们的成品油定价机制里有一个“风险准备金”,当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每桶的时候,成品油价格就不再下调了,消费者多付的那部分钱就进入“风险准备金”。油价高于130美元的时候正好可以用这个钱补贴,万一“风险准备金”不够用了呢?这时候改革就水到渠成了。引入市场化定价机制,可以加大竞争,而充分竞争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综合成本。

那为什么当2020年国际油价跌到2004年的水平了,可是我们的汽柴油价格却回不去了呢?

2004年的时候我记得只有2元多一升,而2020年6月时是5.5元一升。原因很简单,汽柴油价格不只是由石油成本构成的,石油成本大约占30-35%,剩下的炼油成本,包含运输成本,企业适当利润,哪一样不得涨价?所以在不同时期,就算石油价格一样,成品油价格也不可能一样。

再来说说汽柴油价格“涨得多跌得少”的问题。目前我们的汽柴油价格定价原则是按照国际原油价格+税费+炼油成本+利润,所以影响汽柴油价格的主要变量就是“国际原油价格”。2016版的规定是根据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汽柴油价格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而2013版的规定是每22个工作日调整一次。问题主要就出在多少个工作日上。

不管是上涨还是下跌,一般来讲3-5天后就会出现走势的平缓期,会歇一歇,而我们的油价是10天才调整一次,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比如原油价格先大跌5天,然后平着走2天,再小涨3天,这时候油价调整的幅度当然就不能反映之前那5天的大跌。然后呢,等汽柴油价格调整完,如果原油价格是处于下跌趋势中,这时候它差不多又可以开始跌了。那我们自然就感觉汽柴油价格跌得少了,没跟上原油价格的变化。

如果原油价格是处于上涨趋势,那么情况略有不同。上涨的速度一般都慢于下跌的速度,涨幅小,行情调整时间就会短一些。所以如果以10天为一个周期,那么原油已经完成了上涨、调整、再上涨这样一个过程,这时候调整汽柴油价格就很容易调在高位。所以我们才会感觉汽柴油价格跟国际原油价格总是脱节的,并且“涨得多跌得少”。之前22天调一次的时候,这个感觉更加明显。

破解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缩短调价周期,比如从10天调一次改为5天调一次。如果一天调一次就更好了,但频繁调价的实施难度会非常大,还不如索性全面放开,实施市场化定价。还有一个原因前面说过,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的时候,汽柴油价格就不调了,那人们自然就会感觉“涨多跌少”。

在谈到成品油市场对外开放的时候,通常日韩都会被当作成功的榜样。日韩高度依赖石油进口,但在完全向外资开放后,其能源安全并未受到威胁。中国是否可以效仿呢?

不要忘了,日韩是美国的盟友,所以这事儿简单推及到中国身上并不合适。中国如果发生国内能源危机,最大的原因一定来自美国因素,因为我们的能源海运通道几乎就是在美国军事基地之间来回穿梭。如果中国完全开放能源市场,那么有实力进来的又是哪些国家的企业?

不过眼下的俄乌危机或许会令事情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如果未来俄罗斯石油占中国进口来源的比例大幅提高,那么引入欧美传统石油巨头,反而可以给中国能源安全加一道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油价   德国   英国   成品油   中国   原油价格   成本   石油   美元   价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