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做的饭很难吃?改掉3个坏习惯,做饭突然香了

有些人做饭是真的很难吃,而且自己还不知道。

朋友家的孩子,从小看着他长大,一直都瘦 ,有营养不良的倾向,上了高中以后住校吃食堂,没想到和吹气球一样胖了起来,问原因,回答“学校饭好吃”。颇为惊讶,我对高中学校的饭菜还是挺了解的,能吃饱,但绝对算不上好吃。

直到第一次去他家里做客吃饭才知道,对比他家饭菜,这孩子说得不假!

真的是糟蹋食物啊。

孩子长得瘦是真有原因的,这十多年来也真苦了他了,好在慢慢走向社会,在家吃饭的机会也会少一些。

我做美食作者好几年,虽然水平和厨师没法比,但做的家常菜还是可以得到家人、朋友一致好评的,两个孩子也是吃得胖乎乎的,晒晒我做的一部分菜。

其实在家做饭想好吃,只需要改掉3个坏习惯,你会发现做饭突然香了。

坏习惯1:做菜前没有思考,没有规划

一些人做菜根本不去想菜的滋味,不去想需要一个什么口感、造型,反正放锅里加热,做成什么就是什么,其实做菜和做事一样,都是要有规划的。

就拿一个简单的蒸鸡蛋羹为例子。

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鸡蛋羹?是光滑如镜软滑弹牙的,还是带着孔洞口感扎实的?是硬的还是软的?浇头用什么等等。

你思考几次,按规划做几次,你会发现:

一个简单的蒸鸡蛋羹在脑子里过的问题就已经这么多了,更别说一些大菜了,道理就是这个道理,做菜前记得先想好成品的样子,再用“倒推法”,一步步分解、还原出来,听起来很复杂,其实养成习惯后,在脑中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坏习惯2:乱放调味料

调味料的使用复杂程度堪比一场激烈的围棋,有句老话说“好厨师一把盐”,调味才是一道菜的灵魂。

而令人苦恼的是,调味料种类多达成百上千种,即便再老道的厨师,也不敢说会熟练运用所有调味料。

从食盐、白糖、味精、醋;到五香粉、十三香、咖哩粉、鸡精、味精;

从胡椒、花椒、干姜、辣椒、八角,到九层塔、百里香、迷迭香、薰衣草;

从酱油、鱼露、虾酱、豆豉、面豉,到XO酱、HP酱、浓缩汤料。

每一种调味料都有不同的特性、味道,有的需要磨成粉,有些需要整个下锅,有些需要长时间煮,有些需要短时间炸,有些适合凉拌菜,有些只能用做卤菜,调味料的运用繁琐复杂,用什么,用多少,什么时候用都是有讲究的,决不能瞎乱用。

如常见的蚝油,它不是“万能提鲜油”,不是什么菜里面都可以用。

蚝油是生蚝制品,蛋白质含量很高,容易变质,你就不能在腌制菜里用蚝油。

做甜口菜的时候也不能用蚝油,味道会很怪。

煮汤的时候也不能加蚝油,做海鲜的时候也不能放蚝油。

再如煮排骨汤,煮鸡汤,放调味料你以为多了就好吃?其实不是,食材处理干净,只需要姜和盐就行了,放什么都是多余。

调味料永远都是做减法,只放这道菜需要的调味料,不是越多越好。

坏习惯3:不注意刀工和火候

刀工和火候,这是厨师的基本技能,也是做菜好吃的一个基础。

厨房小白往往会忽视这些问题,认为这是大厨才要考虑的问题,其实刀工是食材处理的第一步,忽视了就直接失败了。

厨师们有一句话是“三分勺工,七分刀工”,学会菜刀的使用,懂得“前切后剁中间片,刀背砸泥把捣蒜”,知道“块配块、丝配丝、丁配丁、片配片”,实在不行上的厨房小工具,搞点多功能刀具也很方便,把食材处理的适合烹饪了,菜才会做的好吃。

火候是指在烹饪过程中,采用的火力大小与时间长短。

火候不过关,菜或者半生不熟,或者干硬焦糊,

能合理地使用文火、中火、大火、猛火。

如文火是让原材料慢慢的均匀的渗透受热,融合调味料,是卤菜中最常用的火候。

葱爆羊肉的时候用猛火,羊肉熟了还不出汤汁。

炸东西的时候用中火,大火会造成外焦里生,小火或造成原料脱糊。

但更多的时候是不同火候的结合,如干烧鱼,先要大火,然后中火,最后小火烧成。

掌握火候和原料的关系,也是做饭好吃必须要懂的知识点。

——老井说——

其实说这3点,也只是烹饪技巧中很少的一部分,但对付家常菜,让做菜难吃的变的好吃还是可以的。现在网络发达,只要愿意学,可以很轻松地照着菜谱做出不错的美食,外面的饮食无论是饭店还是外卖,都有可能碰到“科技狠活”,还是在家吃饭更放心一些。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谱和市井生活,关注我,享受舒适生活不迷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调味料   习惯   孔洞   豆瓣酱   卤菜   蚝油   文火   葱花   腥味   火候   口感   大火   厨师   好吃   鸡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