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的“男演猿”:我花了19.9元装网红,妹妹们都围着我转


大家好,我是田静。


你有没有一种感觉?每当打开朋友圈,“全世界好像只有我是废物”。


你苦苦搬砖时,A四处旅游打卡;


你宅在家喝着可乐打游戏时,B在高端社交场合和大佬们亲密合影;


你骑着共享单车逛公园时,C每天换着豪车开……


都是同龄人,咋就差距这么大?


先别急着焦虑。


我从业内人士口中,撬出了一门精心打造的骗局。



01 没有人能逃过朋友圈焦虑


当代年轻人的一条生存铁律——没有人能逃过朋友圈焦虑。


这个原本用来分享生活的虚拟乐园,如今空气里都漂浮着炫耀和焦虑的因子。


好友出国旅游、名校毕业、朋友拥簇……每一条都能击败在生活巨浪里奋力扑腾的你。


△一位男生因焦虑发问|图源:知乎截图


看着别人充满活力的生活,身边被美好环绕,你咬咬牙随了个赞,内心却是翻江倒海。


硬扛着生活重压的你,只感到呼吸困难,仿佛处于一个极度割裂的空间。


△朋友吐槽她的朋友圈是焦虑源泉|图源:小红书截图


所谓割裂感,用某位网友的话来说就是:“如果你觉得负重前行,一定有人在替你岁月静好”。


拿自己的低谷和别人的高光去比,这当然是一件极度失衡的事。


尤其是同辈的人的优秀,更能让你焦虑到彻夜失眠。


△左图网友刷朋友圈刷到失眠|图源:小红书截图


朋友圈的焦虑,不像抖音带来的快乐那般稍纵即逝。


它影响深远,每每午夜梦回,你都恨不得重开一个人生副本,从幼儿园就开始发奋图强。


可惜我们没有时光机,焦虑也只能化作喟叹和自嘲:我是女娲甩出来的泥点子,来人间凑数的。


正是看到那么多闪闪发光的别人的生活,让拿起手机准备发朋友圈的你,也同样焦虑满满。


图源:知乎截图


这样看来朋友圈简直是名流聚集地、高知论坛会、模特走秀场,让人不禁跪地长叹:


为什么别人永远在开心?

为什么别人都那么有钱又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为什么别人总是那么成功?


或许,你有没有想过,有些让你痛苦的朋友圈根本就“不存在“?人均20岁一套房,人均年薪几十万的生活怎么就不能是你?


其实,你也可以一键坐享“高质量”生活。


02 打造朋友圈的生意


这样的社交焦虑,催生了“朋友圈打造”的生意。


坐享“高质量”人生,从此摆脱平平无奇,成为朋友圈的明日之星,不再是梦。


△”朋友圈打造“店家图|图源:淘宝截图


我本着好奇,联系了一位卖家,我倒要看看他能怎么经营我的朋友圈。


图源:聊天截图


由于他们店里提供的都是高清高质量独家图,为了让我的朋友圈没有断层式的提升,店家还贴心提醒我:“撸狗、旅游什么的不过分吧?”,还扬言“后期可以变有钱!”


财富密码瞬间被拿捏了,一个月之后我就变成有钱人了。


所谓“打造”,其实运营模式也仅仅是拉群,每天固定发照片和文案,任君挑选。并不是一对一的专项服务,不会针对你之前朋友圈的风格进行分析。


当然店家为了增加真实性,也提供人物图,都是俊男美女的照片,不过都是不露脸的。


△买家评论图|图源:淘宝截图


而我又去向老板询问,是否出售露脸的人物照时,他表示看不起同行提供的“私人定制”。


△卖家吐槽|图源:聊天截图


所以重复使用率更高的生活照才是首选?我想这仅仅是他的营销话术罢了。


而提到真实性,怎么会不晒定位?所以还有更假的操作:掏钱改定位让你的朋友圈更“真”。


△记者联系“改定位”卖家|图源:网络


美照加定位,足够让六耳猕猴成功篡位了。


而事实是,这些跟自己毫无关系的照片,真的已经让不少人觉得空虚的生活被填满,自己似乎拥有了一些“别人的生活”。


△评论区|图源:淘宝截图


这种服务价格也比较低廉,几十块不等,就能买一个月的“高质量生活“,这岂不是物超所值?


但这些“裁缝式“的朋友圈,在我看来也就能图个乐。可后来我越看越觉得,此事没那么简单。


03 假人设,可能是骗局


为什么要费尽心思,营造人设混迹在朋友圈?


其实我们从遍地开花的“朋友圈打造”教程中可以窥探出一些原因。


△打造朋友圈教程|图源:小红书截图


得到关注、获得高赞,是广大朋友圈焦虑患者普遍急需解决的问题。


但是,吸引优质男?高段位?这些词似乎已经开始歪楼了。


其实细心的小伙伴,在前文的淘宝“朋友圈打造服务”的图片中,就看出了些端倪。


△卖家店铺图|图源:淘宝截图


“创建鱼塘”就这样被明目张胆地写出来,而且也确实有人吃到了红利。


△买家秀|图源:淘宝截图


这像不像盗帅哥图,去骗女生掏钱的杀猪盘雏形?


“打造朋友圈”不仅能据攒人气,也能为你的事业助力,成为你“招商引资”的法宝,也是我万万没想到的。


△买家秀|图源:淘宝截图


被老板逼,发朋友圈被迫变成工作的一部分,我觉得这种其实也是无可厚非,自己的能力不足,也只能买买别人的精修图来装修一下自己的朋友圈。


但有人真的开始招摇撞骗了,完完全全拿朋友圈当自己的营生手段,这就有“诈骗”那味了。


△在马场认识的“男媛”|图源:小红书截图


而一些假人设的特殊身份,让你饱含同情和愧疚的同时,还给骗子亲自送钱。


图源:豆瓣截图


有人说:这些是你新添加的朋友,你不知道他们的过去,所以完全没办法猜到朋友圈的真假,只能靠慢慢摸索。


但朋友圈里让你不设防的人,或许也是伤你最深的人。


图源:B站截图


你很难知道,朋友圈里的每个人的真实生活到底是什么样。


随个赞无伤大雅,但要警惕它变成一颗金光闪闪的诱饵,哄骗你上当。


当然,营造假人设混迹在朋友圈的,大多数是还是为了获得一份不曾有的自信。


“假人设”是他们无法面对真实生活的一块遮羞布。


无力抗拒内卷,就披个伪造的黄金甲加入。


04 永远不要羡慕朋友圈里的生活


有人逆流而上,越挫越勇,买照片加入内卷,而就会有人抵不过这份压力,选择关闭朋友圈。


图源:小红书截图


其实关闭朋友圈和打造假人设加入内卷,这都是是面对焦虑的选择。


朋友圈的焦虑,不同于在微博、抖音看到的网红那样有距离感。


这些你正在羡慕的东西,你可以随时打开聊天框,和拥有它的主人进行一对一聊天,原来,这种生活离你那么近,又那么远。


当代社交过于泛化,朋友列表的人越来越多,多数只是线上的“点赞之交”。


为了不给新朋友留下负面印象,我们小心谨慎地发着朋友圈,变成没有记忆点的人。


但是,寻求关注又是所有人的通病。我们很容易将那些有强记忆点的人,列为敌对目标,产生焦虑。


欧文·戈夫曼曾用“前台”和“后台”描述社会互动的两个空间。


人生的“前台”,当然需要我们做好印象管理,但如果入戏太深,过度用力,而忽视现实“后台”中个人心灵的完整和谐,你的外表和内心割裂了,这样人设不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都立不了太久。


而即使是“真人设”,也未必就是真实。


在传播心理学的研究中,有学者提出了“拟态人”的概念。


社交网络时代,人们通过个人主页创造了一个网络“化身”。


尽管使用的是真实身份,并拥有现实的人际关系,但却是建立在“选择性”自我呈现的基础之上。而这种自我,就是经过加工后重新塑造的“拟态人”。


图源:网络


出于自我和他人认同的渴望,大家倾向于选择自己较为满意或者积极的一面对外进行展示分享。


所以,其实你所看到的朋友圈,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那一面,即生活最美好且美化后的那一面。


而你在刷朋友圈时常常会忘了,这是加工后的产品,而距离最真实的世界,其实已经相去甚远。


学者苏珊·桑塔格曾断言:大众媒体和廉价相机将会给世界带来问题。


“照片在向我们传授一种新的视觉编码过程,它改变和扩大了我们对值得看和有权看的事物的界定。如果你花费太多时间通过别人的图片看世界,你可能会开始相信你所看到的一切。


所以无论是假人设,还是经过美化的朋友圈,可能都只是一场美丽的网络幻觉。


为此焦虑,其实大可不必。


《圆桌派》有讨论过关于朋友圈焦虑的问题: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


图源:《圆桌派》截图


当你看到满世界都是对真实生活的“再创造”、“再解读”时,不如闭上眼,回归生活本身,没有任何过滤器,你的感受即是最靠谱的朋友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高知   拟态   假人   朋友   圆桌   店家   淘宝   截图   社交   焦虑   朋友圈   妹妹   真实   照片   世界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