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开采行业专题研究:新疆煤炭供需与疆煤外运形势分析

(报告出品方/作者:信达证券,左前明、李春驰)

一、 国内煤炭保供格局:三西相对成熟,新疆煤炭开发提速

1.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国内能源安全需要煤炭兜底保障

“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特征决定了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从我国能源矿产储量上看,根据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1 版)统计数据,截至 2020 年底,我国煤炭储量1,622.88亿吨,石油储量 36.19 亿吨,天然气 62,665.78 亿立方米,按折算标煤后计,煤炭占比为90%,天然气为 6%,原油仅为 4%,煤炭储量占比远高于石油、天然气。从占全世界储量比值上看,我国煤炭储量占世界比值远大于天然气储量与石油储量占比,仅有煤炭探明储量占比超过10%。我国“富煤、少气、贫油”的国情特点决定了煤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体能源地位不会改变,将长期担负着国家能源安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任。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呈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特征。根据《2020 年全国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表》,西部地区煤炭储量 896.5 亿吨,占全国储量的 55.2%;中部地区煤炭储量606.23亿吨,占全国储量的 37.4%;其他地区东部地区煤炭储量 74.74 亿吨,占全国储量的4.6%;东北地区煤炭储量 45.41 亿吨,占全国储量的 2.8%。从大型煤炭开发基地建设看,根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 年)》,我国共有 14 个煤炭能源基地,包含162 个国家规划煤矿,其中9 个煤炭基地分布在晋陕蒙新地区,主要包括:神东煤炭基地是我国第一个亿吨煤炭生产基地,世界八大煤田之一,是我国已探明储量最大的整装煤矿区,主要生产优质动力煤;陕北基地和黄陇基地位于陕西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优秀,具有建设特大型现代化矿区的条件;山西省是我国煤炭产能大省,拥有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资源储量丰富,富含动力煤、炼焦煤和无烟煤等多种煤种,三基地总产能在 10 亿吨左右,做好山西省煤炭产能的优化配置对我国总体产能优化配置具有重大的意义;蒙东基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探明储量近千亿吨,年产能在 3.5 亿吨左右;宁东基地是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拥有优质的无烟煤;新疆基地煤炭预测储量高达 2.19 万亿吨,占全国的 39.3%,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新疆地区的资源开发不断提速,先后建设了 13 个重点矿区,将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储备地区。

煤炭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近年来煤炭消费逐年增长。整体看,2014 年到2016年,煤炭消费总量连续三年下降,2017 年起煤炭消费连续小幅上涨,据BP 数据显示,我国煤炭消费量由2018 年的 27.6 亿吨标准煤上升至 2021 年的 29.3 亿吨标煤,煤炭消费弹性由2015年的-0.25上升至 2021 年的 0.46。煤炭消费占比由 2015 年的 63.8%下降至2021 年的56.0%,但一直占据 50%以上的比例且降幅近年来逐步收窄。从用电量看,2019-2021 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复合增速为 6.7%,一二三产及居民用电复合增速分别为 12.0%、5.9%、9.6%、6.6%,但当前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人均生活用电量差距较大,美国是我国的5.08 倍,日本是我国的2.57倍。未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上升空间较大,考虑到风光水电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煤炭消费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国内煤炭产能供给趋紧张,资源和保供因素促使产能进一步向西部转移。2021年以来受疫情、极端天气、能源绿色转型等多因素叠加影响,煤炭供应紧张,煤价持续高涨,煤炭供需整体偏紧,煤炭增产保供难度空前。截至 2020 年底,全国煤矿生产产能42 亿吨,大型煤矿产能占比80%。据国家矿山安监局数据,自去年 9 月以来,共核增煤炭产能4.9 亿吨/年。部分违规表外产能转入表内,现有生产和在建煤矿产能基本释放,煤炭实际产量再度挖潜空间有限。在过去5-10 年中,受到产能周期性过剩和低碳能源转型思潮影响,煤炭产业发展信心不足,煤炭企业融资困难,安全环保监管约束性强,叠加矿井投资大幅增加,建矿周期较长,导致煤炭企业新建矿井意愿不强,资本开支大幅减少且主要投资于智能矿山建设(“十三五”时期,煤炭采选业资本开支合计 1.57 万亿元,仅为“十二五”期间的 65.19%),新建矿井投资不足,新增煤炭产能趋于减少,加之地质灾害复杂严重矿井的产能核减和资源枯竭型矿井的产能核销以及当前国际形势下煤炭进口萎缩,国内煤炭实际供给增量有限。结合前期对煤炭产能供给周期的研究,我们预计下半年甚至“十四五”期间煤炭供需依然偏紧。与此同时,按照国家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坚持淘汰落后产能、释放先进优质产能,煤炭总供给格局进一步向西部煤炭富集区转移,将重点开发晋陕蒙新等西部地区煤炭资源。

晋陕蒙地区煤炭资源相对成熟,新疆优质煤炭资源开发提速。随着运输条件改善以及坑口电厂建设,晋陕蒙及新疆地区在煤炭产销方面的核心地位得到持续强化,2021 年晋陕蒙三地贡献了 72%的全国煤炭产量。同时,2016 年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实施以来,中东部地区大量复杂条件和资源枯竭矿井的落后产能退出,保供需求使得晋陕蒙地区煤炭外调量逐步提升,2020年晋陕蒙三地的煤炭外调量分别为 6.21 亿吨、4.94 亿吨、5.01 亿吨,承担着全国煤炭供给的重要责任。截至 2020 年,晋陕蒙三地煤炭资源储量为 995.62 万吨。与此同时,新疆地区的煤炭产量逐年提升,2021 年,煤炭产量为 3.2 亿吨,较 2016 年1.6 亿吨增加1.6亿吨,年度复合增长率为 14.87%。


2. 新疆煤炭资源储量大、开发条件好,具备接续国内煤炭应急保供的资源条件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资源接续区和战略性储备区,资源储量丰富、煤炭种类齐全。新疆煤炭资源丰富且分布范围广,大多是整装待开发煤田,储量大、埋藏浅、开采条件好、煤炭种类齐全,新疆煤炭预测储量 2.19 万亿吨,占全国的 39.3%,探明可采储量190 亿吨,居全国第四位,是我国第 14 个现代化大型煤炭基地。截止 2015 年,新疆累计探明煤炭资源储量4,225.58亿吨,其中保有资源储量为 4,102.77 亿吨,已占用资源储量847.54 亿吨,尚未利用资源量3,255.23 亿吨。从煤种分布看,低变质的长焰煤、不黏煤、弱黏煤等占了全部查明保有资源/储量的 95%;中变质和中高变质的气煤、气肥煤、1/3 焦煤、焦煤和瘦煤等炼配焦煤相对较少,其资源/储量不足查明资源储量的 3.4%;而高变质的贫煤、无烟煤甚少,仅占总资源量的1.6%。新疆煤炭主要以动力煤为主。根据 2016 年全国矿产资源储量通报数据,新疆动力煤资源储量占煤炭查明保有资源储量的 96%。

新疆煤炭资源的埋深较浅,地质构造较为简单,开采成本低。300m以浅煤炭预测资源量达到2,497 亿吨,占全疆 1,000m 以浅预测总量的 20%。新疆煤炭资源具有煤层厚度大、煤层多、单位面积产能高、地质构造简单、瓦斯等有害气体含量低、地下水少等特点,适合建设大型、特大型现代化安全高效矿井(露天),资源优势突出,开采成本低。


新疆煤炭呈“北富南贫”不均衡分布,主要集中在吐哈、准噶尔、伊犁、库拜四大煤田。新疆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准噶尔含煤盆地和天山山间等含煤盆地,塔里木盆地北缘也有部分分布,其他地区很少或零星分布。其中,98%的煤炭资源分布于北疆,南疆四地州(阿克苏、喀什、克州、和田)煤炭资源仅占新疆煤炭资源总量的 2%,而且主要集中在阿克苏地区。按照资源开发情况,现已逐步形成吐哈、准噶尔、伊犁、库拜四大煤田。

准噶尔盆地及周边地带以中低变质煤类为主。准南煤田西段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以长焰煤为主,弱粘煤、不粘煤次之,少量气煤。东段主要为气煤和肥煤,变质程度比西段高。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以弱粘煤为主,气煤、长焰煤和气肥煤次之。准东煤田西山窑组以长焰煤和不粘煤为主。和什托洛盖煤田以长焰煤为主,次为不粘煤,东部库仑铁布克一带以不粘煤为主。库普-三塘湖煤田西部库普盆地北塔山一带含煤岩组为西山窑组,煤类均以31 号不黏煤为主,仅有个别单样见有长焰煤。中部在纸房至石炭窑一带,西段纸房地段含煤岩组为西山窑组,煤类以气煤为主。东段石炭窑一带含煤岩组主要为八道湾组,为哈密地区,也是新疆的主要炼(配)焦煤产地,煤类为气煤、气肥煤和肥焦煤。东部吐斯-淖毛湖一带,含煤岩组主要为八道湾组,其次为西山窑组,主要为 41 号长焰煤,少量不黏煤、弱黏煤。

吐哈盆地中部变质程度低,靠近构造交汇部位变质程度高。盆地中部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变质程度都较低,以长焰煤为主,弱粘煤次之,局部地段还有变质程度更低的褐煤。盆地西端的艾维尔沟和东端的野马泉地区处在构造复合部位,分布气煤、肥煤、焦煤和瘦煤,且表现出愈近构造交汇部位,变质程度愈高的特征。 西南天山区煤类较为单一,多为长焰煤,个别煤层为气肥煤。伊宁煤田煤类较单一,多为长焰煤和不粘煤。尼勒克煤田西部以长焰煤为主,向东变质程度增高,至塘坝—沙特布拉克一带以气煤为主。可尔克煤产地为气煤和气肥煤,煤变质程度与构造复杂程度关系较密切。焉耆煤田主要有塔什店煤矿区和哈满沟煤矿区,塔什店组上部煤层为长焰煤,下部煤层主要为气煤,个别煤层为气肥煤,哈满沟组煤层一般为长焰煤。 库拜煤田煤的变质程度由东向西增高,煤类齐全。东部主要为不粘煤、弱粘煤,少量气煤。中部以气煤、肥煤和焦煤为主,并有少量焦瘦煤。西部则为高变质无烟煤和贫煤。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各煤田煤类变质程度差异大。托云煤田含煤岩组为康苏组和杨叶组,煤类主要为气煤、1/3 焦煤,少量肥煤。喀拉吐孜煤产地也是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重要的煤产地之一,为长焰煤(41CY)。布雅煤产地煤类为 31 号不黏煤。库斯拉甫煤田中部赛斯特盖煤矿为无烟煤,南部库斯拉甫煤矿区为贫煤。

新疆煤炭资源发热量高,哈密是新疆高热值、特高热值煤最多的地区。根据赵学道《新疆主要产煤区煤炭发热量统计分析》的研究数据,其中八道湾地区发热量平均值26.67MJ/kg,以特高热值、高热值及中热值煤为主,含有少量的低热值煤。准噶尔-哈密区的准北地区煤炭的发热量平均值为 24.71MJ/kg,以高、中热值煤为主,含有少部分的低热值煤。准东地区的煤炭发热量平均值为 26.98MJ/kg,以高热值煤为主,含有少部分的特高、中和低热值煤。巴里坤地区的煤炭发热量平均值为 26.87MJ/kg,以高、中热值煤为主,含有少部分的特高、低热值煤。哈密地区的煤炭发热量平均值为 28.96MJ/kg(6,928kcal/kg),以特高、高热值煤为主,含有很少部分的中热值煤,高热值及以上煤占比达 96.4%。伊犁地区的伊北煤田煤炭的发热量平均值为 24.82MJ/kg,以高、中热值煤为主,含有少量的低热值煤。尼勒克煤田的煤炭发热量平均值为 27∙27MJ/kg,以高热值煤为主,含有少部分的中热值煤。昭苏煤田的煤炭发热量平均值为24.61MJ/kg,以高、中热值煤为主,含有少量的低热值煤。库车-拜城地区的库车地区煤炭的发热量平均值为 29.37MJ/kg,以特高、高热值煤为主,含有少量的中热值煤。拜城地区的煤炭发热量平均值为 28.10MJ/kg,以特高、高及中热值煤为主,含有少量的低热值煤。


“十四五”期间预计新疆新增建设产能 1.6 亿吨和储备产能0.8 亿吨。根据《加快新疆大型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建设服务国家能源安全的实施方案》(新政发〔2022〕57 号)文件精神,“十四五”期间,预计新疆新增产能 1.6 亿吨和储备产能 0.8 亿吨,主要集中在准东和吐哈矿区,2025 年自治区煤炭产能将达 4.6 亿吨/年以上,产量将达 4 亿吨以上。

二、 新疆供需基本面:区内需求旺盛,绝大部分煤炭区内消化

1. 新疆煤炭产量增长潜力大,我们预计年新增释放产能可达4200万吨

昌吉是在产产能最大、获批产能最多的地区。新疆发改委最新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2021年12 月底,全区共有生产煤矿 64 处、合法产能 2.4 亿吨/年。从产能规模来看,年产在300万吨及以上的煤矿共有 23 处,合计产能 19,900 万吨,数量占比36%,产能占比83%;1,000万吨及以上的煤矿有 8 处,产能合计 13,000 万吨。共有建设煤矿26 处、产能5,930万吨/年,其中新建煤矿 16 处、产能 5,125 万吨/年;改扩建煤矿 10 处、产能805 万吨/年。


“十四五”期间,我们预计新疆煤炭年化可释放煤炭产能4,200 万吨。2021年全年,新疆原煤产量 31,991.85 万吨,同比增长 18.3%,增幅比上年上升9.0 个百分点。在建煤矿:根据王尚武《浅议煤矿建设项目过程管理》的研究中对于煤矿建设周期的统计,自项目开工建设至投产,煤矿项目建设周期约 24—36 个月。结合加速产能释放的政策,据此我们预计平均矿井建设周期为 2 年。根据新疆发改委最新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2021 年年底全区共有建设煤矿26处、产能 5,930 万吨/年,我们预计在建煤矿未来 2 年内年化可释放煤炭产能约3,000万吨。待建煤矿:通过将国家核准建设的 39 个项目和调整建设规模的5 个项目与新疆发改委公布的生产煤矿、建设煤矿进行对比。全区现有待建项目 21 个,涉及待建产能3,600万吨,假设产能释放周期为 3 年,考虑到部分煤矿早已开始建设,综合煤矿建设难度的不同,我们预计未来3年内年化可释放煤炭产能约 1,200 万吨。核增产能:国家发改委发布《加快新疆大型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建设服务国家能源安全的实施方案》,通知涉及“十四五”期间新疆核增产能调整规模产能约为 5,510 万吨。该部分产能的切实释放需要配合总体规划、总规环评等前期工作,考虑到现在能源持续紧张的局面,产能核增手续办理工作将快速推进,另外,该部分产能主要是露天煤矿,手续办理一旦完成,将会快速释放产能,估计产能将在2 年内释放完毕,我们预计未来 2 年年化可释放产能约 2,750 万吨,但考虑到这部分产能已经部分贡献当年实际产量,暂不计算这部分核增产能的供给增量。

2. 区内煤炭需求旺盛,煤电、煤化工是主要耗煤产业

新疆是国家重要的能源供应源头之一,哈密、准东亦是新疆大型煤炭供应保障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规划建设的煤电基地、煤制油气战略基地。疆电外送战略持续推进。新疆拥有大型煤电基地哈密(4,000 万千瓦)、准东(1,320万千瓦)、伊犁煤电基地,其中哈密和准东是国家级现代化大型煤电基地。为充分利用西部丰富的电力资源,早在 1986 年国家就提出了西电东送战略,对发展西部经济和保障东部电力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 年 6 月,三部委印发通知:推进 9 个以电力外送为主的千万千瓦级清洁高效大型煤电基地建设,重点建设锡林郭勒、鄂尔多斯、晋北、晋中、晋东、陕北、哈密、准东、宁东等 9 个千万千瓦级大型煤电基地,至此“疆电外送”的规模不断扩大,十年来,新疆已经建成四条外送电通道,累计外送电量 3,000 多亿千瓦时,2021 年疆电外送达1,159亿千瓦时,占全区发电量 4,578 亿千瓦时的 25.3%。 新疆本地以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本地用电量也同样庞大。新疆克拉玛依、昌吉和阿克苏地区,聚集了大批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项目先后落地昌吉。2021年,第三产业用电量 457.21 亿千瓦时,增长 13.1%,主要是受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有力拉动,2021 年 1-10 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增长27.1%。

煤化工是自治区的重点发展产业。新疆作为四大现代煤化工基地之一,煤化工用煤需求也逐年增加。新疆煤种比较齐全,主要以中低变质的长焰煤、不粘结煤和弱粘结煤为主,其次为中变质的气煤、肥煤和焦煤,总体上具有低灰、特低硫、特低磷、高中发热量特点,除了是优质动力煤,也是优秀的化工原料煤。2012 年发改委出台《关于支持新疆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对 12 个产业提出差别化产业政策,针对煤化工提出重点开展以煤制天然气为主的煤炭深加工示范,2016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促进自治区煤化工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到 2020 年,煤化工产业效益初显,煤资源转化率大幅提升,达到40-50%;在政策扶持下,新疆煤化工项目有序推进,基本形成“一带九园”的总体格局,2020年,自治区现代煤化工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300 亿元。截至2020 年,自治区煤制天然气产能达 33.75 亿立方米/年,占全国 66%;煤制 1,4-丁二醇产能达50 万吨/年,占全国28%。新疆煤炭消费以疆内自用为主。近年来,随着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疆内煤炭消费逐年提高,且主要集中在煤电和煤化工领域。2020 年新疆煤炭产量的96%用于疆内使用,煤炭占新疆能源消费结构的 68.9%,同比提高 1.4 个百分点,连续 4 年占比不断提升,是“十三五”以来最高值。值得注意的是,这与全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日益下降的趋势相反。


从行业来看,煤炭消费主要集中在煤电和煤化工领域。煤电、煤化工用煤量占新疆煤炭消费量超 70%。煤电方面,主要是疆内自用和疆电外运,2020 年火力发电量3,258亿千瓦时,同比提高 15.1%,其中火力发电耗煤 14,913 万吨,占全区煤炭消费总量的57.4%,相比2019年提高了 1.8 个百分点。煤化工方面,煤化工作为新疆重点发展产业,2020 年炼焦用煤3,889万吨,同比增长 14%;制气用煤 949 万吨,同比增长 5.9%。煤化工合计用煤量为4,838万吨,占全区煤炭消费总量的 18.6%,相比 2019 年提高了 0.4 个百分点。

我们预计新疆煤电、煤化工行业年化新增耗煤量 1,600 万吨、600 万吨。根据新疆统计局数据显示,新疆火力发电耗煤量 3 年(2018-2020)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7%,参照2020年火力发电耗煤量 14,913 万吨,我们预计每年火力发电新增耗煤量约为1,600 万吨。2018-2020年全区煤化工炼焦、制气合计耗煤分别为 3,697 万吨、4,307 万吨、4,838 万吨,分别同比增长581万吨、610 万吨、531 万吨,基于煤化工在新疆的重要地位,我们预计煤化工产业年化新增耗煤量约为 600 万吨。 我们预计全区煤炭消费总量每年增长约 2,300 万吨。除煤电、煤化工外,其他行业耗煤量较为稳定,增长缓慢,耗煤量 3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1%,参照2020 年其他行业耗煤量6,236万吨,我们预计新疆每年新增耗煤量约 100 万吨。


近年来疆煤外运量逐年增大,未来吐哈矿区煤炭外运潜力大。受煤炭资源赋存丰度和行业供给侧改革影响,经济发达且煤炭需求量大的东部地区剩余煤炭资源量小,煤炭产量严重滑坡,煤炭资源供需缺口大,需要从煤炭资源富裕度高的晋陕蒙新地区调入煤炭。2018-2021年,新疆煤炭外调量逐年增大,分别为 1,460 万吨、1,822 万吨、2,863 万吨和4,387万吨,年度增长率分别为 25%、57%、53%。2022 年上半年实现煤炭外运量2,337.2 万吨,同比增长78.8%。从煤炭赋存及区域位置看,哈密是新疆距离内地最近的地区,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种有长焰煤、褐煤、不粘煤、气煤、气肥煤和焦煤等煤炭,煤层赋存条件好,适合建设大型矿山及适度发展条件成熟的煤电和煤化工项目,加之兰新、临哈、将-淖-红线等铁路线和312国道、淖柳公路等交通运输线路的完善,吐哈矿区具备“疆煤东运”显著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将成为新疆煤炭外运的重要基地。

三、 疆煤外运格局:铁路是主要方式,哈密地区占据核心位置

1. 新疆煤炭外运铁路通道呈现“一主两翼”格局

我国煤炭资源供需错配格局下,铁路成为“西煤东运”的重要运输方式。我国的煤炭资源和产量主要集中在晋陕蒙新地区,而消费地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南方等区域,此特点使煤炭基地远离消费市场,煤炭资源中心远离了消费中心,形成煤炭产地及消费地的错配,加剧了远距离输配煤炭的压力。铁路具有运量大、运距长、运价低等特性,特别适合煤炭这类大宗产品的运输。目前,我国“西煤东运”主要依靠大秦、朔黄、瓦日、蒙冀4 条铁路干线。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21 年 12 月印发的《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到2025年,晋陕蒙煤炭生产区大型工矿企业中长距离运输的煤炭和焦炭中,铁路运输比例力争达到90%。随着铁路专用线的完善以及环保监管要求和运输效率需求的提高,“公转铁”政策或逐步延伸至新疆地区,铁路运输在煤炭长距离运输中的占比也将提高。疆煤外运铁路通道呈现“一主两翼”布局,哈密地区占据核心位置。新疆的煤炭向外运输专线可以概括为“一主两翼”。“一主”是指兰新铁路,该线路改为货运专线,负责疆煤外运。两翼主要是指“北翼”和“南翼”,“北翼”指环天山北坡临哈线及向西延伸线,即临河线-哈密-将军庙线。“南翼”通向西南区域,即格库线。在“一主两翼”的铁路项目中,主要有哈密南环线、哈密-将军庙、哈密-内蒙古额济纳旗策克、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哈密-罗布泊铁路等。

2. 兰新铁路:疆煤外运的主要通道,短期运力持续紧张

兰新铁路通道由兰新线和兰新高铁共同构成。东起甘肃省,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新疆通往中国内地的主要铁路运输通道,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运输通道和我国西北地区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兰新线于 1952 年 10 月 1 日在兰州破土动工,1958 年 12 月铺轨越过甘、新交界的红柳河,结束了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兰新线以安北为界,分别隶属乌鲁木齐铁路局和兰州铁路局管辖。兰新复线于 1992 年 9 月 16 日正式开工, 1995 年 6 月 30 日,兰新复线正式投入运营,仅用两年时间建成。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兰新客专)2009 年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线路全长1776 公里,项目投资估算总额 1435 亿元,建设期为 5 年。其中甘肃境内长 796 公里。全线按国铁I 级、双线电气化设计。


第二双线的最初建设目标是实现兰新通道客货分流。规划伊始,新建的第二双线以客为主兼顾集装箱及轻快货物的高标准双线铁路,既有线主要承担煤炭及其他货物运输,为照顾沿线居民出行,开行少量低等级旅客列车。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七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获悉,拟投资 1,200 亿元修建兰新铁路客运专线,原有的兰新铁路线将改为货运专线,从而提升西北地区铁路综合运输能力,兰新铁路原有线路改为货运专线后,将重点用于新疆煤炭等优势资源外运。 第二双线建成通车后客流分流作用有限,既有线无法充分发挥货运价值。2013年,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重新审视铁道建设计划,对兰新二线的设计标准进行了修改,运行速度由350km/h 降为 250km/h,建设标准随之改变。

既有兰新线仅张掖—嘉峪关段客流有所降低,长途客流降幅有限。根据2013-2017年兰新铁路通道客流密度及客车对数统计数据显示,兰新二线通车后,既有兰新线部分客流分流至兰新二线,张掖-嘉峪关段客运量 2014 年以前较为稳定,2014 年以后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兰新高铁开通后,部分嘉峪关地区的客流分流至兰新高铁。嘉峪关-哈密段客运量和客车对数均呈现一定的波动性,但量级水平基本维持稳定。兰新二线承担的中短途客流增速较快,长途客流增长缓慢。2017 年兰新二线嘉峪关至哈密段客流密度为54万人/年,客车对数为 7 对/天,通过能力不足 10%。目前兰新通道内兰新线与兰新高铁存在忙闲不均、运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的现象。

兰新线近期煤炭运力约 5,000 万吨/年。兰新铁路为疆煤外运主通道,据甘肃发布数据显示,兰新铁路设计运输能力在 7,000-8,000 万吨/年。根据张博的《疆煤东运铁路通道运量分配研究》,2011 年电气化改造完工运营后,兰新线仅煤炭输送能力将达到5,000万吨/年,如果兰新线进行重载扩能改造,煤炭输送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客货争能格局并未改变,兰新线运力持续紧张。兰新线由于受嘉峪关车站到发线能力和咽喉能力所限,虽然区段线路在理论上仍有能力富余,但实际运营中运输能力俨然捉襟见肘。截止目前,兰新二线对于既有兰新线的客流分流作用十分有限,由于兰新二线缺少必要的联络线,导致普速客车无法运行,这也使得兰新线仍要继续承担相当量的普速列车运行,进而难以充分发挥其运力潜能,既有线重载扩能建设更是尚未实际推进。

2022 年受地震影响,兰新线短期承担更多客流。受 1 月8 日青海门源地震影响,兰新客专部分区段线路设备受损严重,途经兰新客专的动车组列车全部停运。为满足张掖、酒泉、嘉峪关等地区旅客城市间往来及进疆需求,铁路部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1 月19日至2月26日,恢复开行乌鲁木齐至张掖西间 D56/5 次动车组列车 1 对,临时加开张掖西至嘉峪关南D9051/2次动车组列车 1 对。 2023 年底兰新二线才能全线恢复运营。4 月 28 日,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网站发布了《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兰新客专地震灾害复旧西宁至张掖段整治工程接触网专业附加线二次采购竞争性谈判公告》,公告内容称此相关项目的竣工日期为9 月30 日。届时因地震受损的兰新高铁西宁至张掖段有望开通,但因张家庄隧道受损而影响的兰州-西宁段仍未开通运营,目前该段动车借道兰新既有线,据青海省发改委最新数据,兰新客专兰州至西宁段达速提质工程正在抓紧开展施工招投标工作,预计 2023 年年底前建成投运。

3. 临哈铁路:疆煤外运的北翼通道,外运潜力较大

临哈铁路连接临河火车站—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哈密,2015 年12 月1 日,临哈铁路额济纳至哈密段开通运营,该段铁路与既有的临河至策克铁路相连,使临河至哈密铁路全线贯通。主要由东段的临额铁路(临策铁路)和西段的哈额铁路构成。

哈额铁路是临哈铁路的西段,是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至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的铁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甘肃省西北部、新疆自治区东部境内。线路全长644 公里,线路等级为国铁Ⅰ级;上下行限制坡度分别为 6‰和 13‰,内燃机车牵引(预留电气化条件),最大牵引重量 5,000 吨,其中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长 300.68km;甘肃境内长123.53km;哈密境内长223.86km。 临策铁路是临哈铁路的东段,东起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的临河火车站,西至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的中蒙边境策克口岸(对接蒙古国那林苏海特煤田),穿越内蒙古西部沙漠戈壁。当初临策铁路的立项就是煤炭专用线,设计每天最大运量为8 对列车。

临哈铁路是疆煤外运的北翼通道,年运力约 2,000 万吨。2012 年临哈铁路建成后,据阿拉善盟行政公署数据显示,临哈铁路线设计之初运输能力为 1,950 万吨、后期扩展到2,920万吨。随着疆煤外运量的增长,临哈线运能扩大将被提上日程。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临河及哈密内蒙古段将进行扩能改造,已经纳入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铁路规划项目。项目建成后,临哈铁路运输能力将提升 45%左右,在提高过货能力、增开旅游专列、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

4. 红淖铁路:占据“疆煤外运”重要位置,沿线煤炭等货物运力需求大

红淖铁路是连接新疆南北翼运输通道的重要纽带,“卡位”优势较为突出。哈密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尤其是淖毛湖和三塘湖矿区等主要煤炭生产基地。红淖铁路主要经哈密市北部伊吾县及哈密市东部地区,全线长 435.6km,北起淖毛湖矿区,自伊吾县淖毛湖站引出,至终点甘新交界处的红柳河站。 将-淖-红铁路有力的缩短了疆煤外运的运距。此外,将-淖-红铁路连通后,原准东地区货物从将军庙绕道乌将线、兰新线过红柳河出疆的货物运距从 1,080 公里缩短到780 公里,缩短近28%的运输距离,运费从 202 元/吨下降到 150 元/吨,节约了26%的运输成本,同时缩短了30%的运输时间。 将-淖-红铁路或将满足一定的疆煤入川量需求。广汇集团已与四川广元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拟在广元市建立煤炭物流储备基地,规划运营能力2,000 至3,000 万吨/年,将途径准东、哈密淖毛湖的煤炭等产品通过红淖铁路实现外运,这将对红淖三铁路公司形成良好的经营协同效应。

红淖铁路沿线煤炭资源丰富,是“疆煤外运”的战略能源基地。根据《哈密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总体规划》,红淖铁路沿线哈密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大,目前该地区预测储量5,708亿吨,探明储量 1,407 亿吨,可采储量 471 亿吨,居全疆第一。其中,红淖铁路始发站周边及辐射区域淖毛湖矿区、巴里坤矿区、三塘湖矿区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储备基地和大型煤炭供应保障基地,淖毛湖矿区、三塘湖矿区和巴里坤矿区等矿区煤炭预测储量853 亿吨,探明储量约476亿吨,可采储量 308 亿吨,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埋藏浅、易开采、生产成本低和煤质好的优势。其中,淖毛湖矿区煤炭资源量 239 亿吨,可采储量 110 亿吨,待红淖铁路与将淖铁路联通后,将贯通准东和哈密两大煤炭基地,届时辐射矿区范围更广,该区域探明煤炭储量超过2,500亿吨。


汇物流重大资产购买暨关联交易报告书预计红淖铁路的外运过货量在1,500 万吨/年以上。随着淖毛湖矿区周边煤矿“十四五”期间 2,500 万吨/年的核增产能逐步释放、红淖铁路运行效率的不断提升,以及将淖铁路的开通连接,将会大幅提升红淖铁路始发量和过货量。将淖铁路投运后,铁路沿线分布的煤化工、火电厂和新能源等企业产品外运增加红淖铁路的过货量。

5. 格库铁路:疆煤外运的南翼通道,主要服务于南疆货物

格库铁路起自青海省格尔木市,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尉犁县,终到库尔勒市,为国铁Ⅰ级客货共线电气化铁路,线路全长 1,206 公里,新疆段长734 公里,设计速度120千米/小时,设依吞布拉克、米兰、若羌、铁干里克、库尔木依、英库勒、尉犁、库尔勒8座客运车站。格库铁路于 2014 年 12 月 28 日全线开工建设,于 2017 年5 月26 日启动青海段全线铺轨工作,于 2017 年 6 月 3 日启动新疆段铺轨工作,于 2020 年 6 月30 日开通运营青海段。2020年12月 9 日,历时六年建设的国家重点铁路建设项目——从新疆库尔勒到青海格尔木的格库铁路全线贯通运营。

格库铁路是出入新疆的第三条铁路通道。是连接青海、新疆两省区,是南疆地区与内地的一条便捷铁路通道,同时也是西部地区重要的铁路网干线和新疆“四纵四横”铁路主骨架之一。格库铁路作为出入新疆第三条铁路通道,开辟了新疆中部-青海中部的轨道交通,通车后,从库尔勒到达格尔木的时间将从过去的 26 小时缩短为 12 小时,比原先乘坐汽车缩短14个小时。格库铁路是南疆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路网结构,新疆“四纵四横”铁路主骨架之一。与和若铁路组成新疆第三条东西向交通大干线和国际大通道,并与和若铁路、南疆铁路相连。


格库铁路为客货混运,年度货运量达 2,600 万吨/年。据青海省海西自治州人民政府数据显示,格库铁路规划运输能力客车 8 对/日,货运 2,600 万吨/年。未来将进行复线建设。2021 年,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海省交通运输厅、青藏集团公司联合印发《青海省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21-2050 年)》,其中提到格库铁路增建复线工程将作为青海 2036-2050 年规划铁路项目。

6. 铁路方式下,疆煤外运的经济性测算

煤价是疆煤外运的制约因素。煤炭外运总成本主要由坑口成本与运输成本两部分组成。新疆煤的优势在于坑口成本较低,劣势为新疆地处偏远,运输距离较长,运输成本较高,当煤炭价格处于高位时,疆煤坑口低成本一定程度上对冲运力成本高劣势。从煤炭外运目的地看,西南川渝地区相对距离较近,疆煤的总计运输距离为 2,000-2,600 公里,运输距离为晋陕蒙地区到川渝距离的 1.5-2.0 倍,在川渝地区相对具有竞争力。但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疆煤的总计运输距离超过 3,500 公里,为晋陕蒙地区运输距离的三倍,煤炭外运综合成本较高,在沿海地区不具有竞争力。 据山西日报数据,铁路运费每吨公里 0.2 元左右,因此我们假设铁路运费均价为0.2元/吨公里。新疆地区坑口价长期低于三西地区,我们假设新疆地区开采成本在150 元/吨左右,目前新疆乌鲁木齐 5500 大卡动力煤价格为 500 元/吨,利润约为 350 元/吨。在2021 年,坑口价维持在250-400 元/吨左右,我们估算利润约为 150 元/吨。

四、 疆煤外运格局:公路运输在疆煤外运中主要起补充作用

1. 公路运输在疆煤外运中主要起补充作用

铁路是疆煤外运的主要方式,公路运输起补充作用。新疆地域辽阔,公路长途运输相比铁路运价的竞争力较低,在铁路达到最大运力之前,公路运输将作为疆煤外运的补充。新疆主要有三条国有出疆公路通道,G30 是货运出疆的主要通道。分别为新疆至上海的312国道/连云港至霍尔果斯的 G30 连霍高速、北京至乌鲁木齐的G7 京新高速、新疆至青海的315国道。其中,国道 312、G7 京新高速与 G30 连霍高速部分重合。淖柳公路是由新疆广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矿用公路。淖柳矿用公路西起伊吾县淖毛湖镇广汇新能源公司煤化工基地,途经下马崖、甘肃明水,最后到达终点站兰新铁路柳沟车站。淖柳矿用公路全长 409 公里,其中哈密地区境内 200 余公里,甘肃省境内190余公里。是我国首条投入运营的“疆煤东运”公路专线,淖柳公路煤炭年运量最高可达1,000万吨。

2. 公路方式下,疆煤外运的经济性测算

根据李珍萍等《山西省煤炭公路运输网络优化问题研究》的数据,一般长途运输吨公里运价在0.35-0.5 元左右,综合市场数据,我们假设公路煤炭运输吨公里运价为0.5 元。同样假设铁新疆地区开采坑口成本在 150 元/吨左右,经济性按利润 150 元/吨测算。对于吐哈煤田来说,当煤价高于 765 元/吨时,煤炭外运出疆至最近的青海市场才有可能性,当煤价高于 915 元/吨时才有经济性。对于准东煤田来说,当煤价高于896 元/吨时,煤炭外运出疆最近的青海市场才有可能性,当煤价高于 1,046 元/吨时才有经济性。

3. 通过公铁联运方式避开哈密-张掖段可有效释放兰新线煤炭运力

张掖至哈密段是兰新线能力最紧张的区段,嘉峪关车站点线能力不协调限制了兰新线煤炭运力。根据丁海涛的《兰新铁路通道运输格局优化研究》显示,兰新线由于受嘉峪关车站到发线能力和咽喉能力所限,虽然区段线路在理论上仍有能力富余,但实际运营中运输能力俨然捉襟见肘。具体受制因素主要有受嘉峪关车站客场集中布置在上行场限制、酒钢环线分别接入上、下行到发场,岔线布置影响,造成客货、货场取送、岔线出入及车底转线形成相互间交叉干扰严重,点线能力不匹配,影响干线能力发挥,点线能力不协调成为制约兰新线运能的主要问题。

采取公铁联运方式避开哈密-张掖段将增加成本约 200 元/吨。通过的方式避开嘉峪关车站,从张掖站转为兰新线通过铁路将煤炭运出,可有效减少嘉峪关车站客货作业干扰,提升其作业效率,协调兰新线的点线能力,满足兰新线快速增长的货运需求。经过计算,吐哈矿区所产煤炭相比铁运增加成本 136-239 元/吨,准东矿区所产煤炭相比铁运增加成本147-250元/吨。

五、 疆煤外运流向:川渝地区竞争力弹性较大

1. 从原煤缺口来看:川渝地区煤炭缺口不断扩大

聚焦疆煤外运主销地五个省市来看,受供给侧改革的影响,重庆、四川的煤炭产量近年来都以较快速度下降:甘肃煤炭产业持续化解过剩产能;2021 年重庆所有国有煤矿全部关闭退出,发电燃煤全部靠外购,保供压力前所未有;四川煤炭当地小煤矿也因供给侧改革政策陆续关停,全省产量也大幅下降。在此背景下,作为全国结构性缺煤的主要地区,川渝地区2015-2020年煤炭缺口不断扩大,2020 年煤炭市场需求缺口近 1 亿吨。


2. 从经济性来看:疆煤在川渝、青海、甘肃地区有一定优势

煤炭外运总成本主要由坑口成本与运输成本两部分组成。新疆煤的优势在于坑口成本较低,劣势为新疆地处偏远,运输距离较长,运输成本较高,当煤炭价格处于高位时,疆煤坑口低成本一定程度上对冲运力成本高劣势。

三西地区运距相较新疆具有优势。对于川渝地区来说,陕西地区的煤炭是运距最短的来源。对于青海地区,新疆煤炭更具区位优势。对于甘肃地区,蒙西地区的煤炭运距最短。对于秦皇岛港口,山西地区煤炭具备显著距离优势。

综合运距及开采成本,新疆煤炭在川渝、青海、兰州地区较有竞争力。对于宁夏地区、秦皇岛港口,新疆煤炭都是总成本最高的煤炭产地,综合经济性差,不具备竞争力。对于川渝地区,虽然总成本并不具备绝对优势,但由于川渝地区煤炭缺口较大,新疆煤炭外送量攀升,综合来看,较有竞争力。对于青海地区,新疆具备明显的运距优势。对于兰州地区,虽然新疆煤炭不具备运距优势,但由于坑口成本较低,已经足以抵消运距的劣势。

六、 投资分析

我们认为,煤炭行业仍将处于景气上行的周期。经济发展伴随能源消费量上升,新经济取代高耗能成为全社会用电量的主要拉动力,煤炭需求量不断上升。同时,地缘政治使能源供应存在不确定因素、新能源占比提高也带来电力系统的不稳定性,煤炭将继续发挥好兜底保障作用,其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在短期内将不会改变。过去十年资本开支不足叠加供给侧改革,行业产能出清彻底,新增产能释放不足。需求有弹性而供给无弹性,煤炭行业未来将继续保持供需紧平衡局面。当前全球正处在以产能周期为根本,货币超发为助推的新一轮能源大通胀的早期阶段,我们预计未来 3-5 年煤炭行业的供给短缺问题仍将存在,煤炭价格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长期看,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将更加注重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加快煤矿智能化转型,煤矿开采将向绿色、高效方向发展。同时,煤炭将实现从燃料向原料的转变,逐步推进煤化工产品高端化高值化,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实现煤炭的低碳化长期发展。

紧张的区内供需格局限制了疆煤外运量。综合新疆供给需求,十四五期间,我们预计新疆每年新增 1,900 万吨煤炭可以用于外运出疆,服务全国的煤炭保供事业。

供给端:我们预计新疆年化可释放煤炭产能 4,200 万吨。在建煤矿:根据王尚武《浅议煤矿建设项目过程管理》的研究中对于煤矿建设周期的统计,自项目开工建设至投产,煤矿项目建设周期约 24-36 个月。结合加速产能释放的政策,据此我们预计平均矿井建设周期为 2 年。根据新疆发改委最新发布的公告显示,截止2021 年年底全区共有建设煤矿26处、产能 5,930 万吨/年,我们预计在建煤矿未来 2 年内年化可释放煤炭产能约3,000万吨。待建煤矿:通过将国家核准建设的 39 个项目和调整建设规模的5 个项目与新疆发改委公布的生产煤矿、建设煤矿进行对比。全区现有待建项目21 个,涉及待建产能3,600万吨,假设产能释放周期为 3 年,考虑到部分煤矿早已开始建设,综合煤矿建设难度的不同,我们预计未来 3 年内年化可释放煤炭产能约 1,200 万吨。

需求端:我们预计新疆煤炭消费总量年化增长 2,300 万吨。火电:新疆火力发电耗煤量3年(2018-2020)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0.7%,参照 2020 年火力发电耗煤量14,913万吨,我们预计火力发电耗煤量年化增长 1,600 万吨。煤化工:2018-2020 年全区煤化工炼焦、制气合计耗煤分别为 3,697 万吨、4,307 万吨、4,838 万吨,分别同比增长581万吨、610万吨、531 万吨,基于煤化工在新疆的重要地位,我们预计煤化工产业年化新增耗煤量约为 600 万吨。其他行业:除煤电、煤化工外,其他行业耗煤量较为稳定,增长缓慢,耗煤量 3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1%,参照 2020 年其他行业耗煤量6,236 万吨,我们预计其他产业耗煤量年化增长 100 万吨。

广汇能源拥有淖毛湖矿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受益于疆煤开发提速。截至2021年底,已探明六大矿区合计资源储量 65.97 亿吨,可采储量达 60.03 亿吨。淖毛湖矿区属于优质高油富气煤,产品类型多以长焰煤为主,具有低灰、低硫、高热值等特点,可用作优质动力煤和化工原料用煤。矿区煤种以长焰煤和不粘煤为主,具有低灰、低硫、低磷、低铝、固定碳高、发热量高、挥发分高的特点,可作为优质的化工原料煤和动力煤。此外,公司煤炭资源处于单一中厚近水平煤层,开采条件十分有利,80%以上属于露天开采项目,具有开采难度和开采双低的优势,开采成本低。关联方控股持有将-淖-红铁路股权,远期运力充足。广汇物流拥有红淖铁路92.7708%的股权,同时已于 2020 年 6 月参股设立新疆将淖铁路有限公司(股权占比18.92%)。将淖铁路建成后,将-淖-红铁路将显著发挥协同效应。

红淖铁路是连接新疆南北翼运输通道的重要纽带。红淖铁路是红柳河至淖毛湖的铁路,全长 435 公里,2012 年 3 月开工,2019 年 1 月试运营,初期年运能为3,950万吨,远期将达到 1.5 亿吨。

将淖铁路是北部煤炭运输主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军庙至淖毛湖的铁路,全长近430 公里,计划于 2023 年三季度完工投入运营,设计初期年运能2,200万吨,远期白石湖南过货运能力 7,000 万吨。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系统发生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外运   新疆   哈密   煤炭   热值   储量   供需   产能   煤矿   铁路   地区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