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朱老总在家中热情招待王稼祥:毛主席可从来没有忘记你

这位干部是苏联留学归来的高材生,在土地革命中期,他一直坚定支持着毛爷爷,反对博古、李德“左”的路线。建国后,他活跃在外交岗位上,积极为新中国争取外部援助,支持国家建设,晚年身患重病时,他仍想再为国家做贡献,请求毛爷爷给他安排工作,他就是王稼祥。

王稼祥在上个世纪30年代算是天之骄子,他学习成绩非常突出,曾在上海大学就读,毕业后又前往苏联中山大学进修,知识渊博、战略眼光独到。1930年,他回到上海之后,就被中共中央领导人王明赋予重任。1931年,他又被派到中央苏区,任红军总政委。在此期间,王稼祥结识了毛爷爷,随之被主席高深的军政思想所折服,开始坚定不移地支持毛爷爷的工作。

博古与李德掌握党政军权之后,开始执行激进的战略战术,毛爷爷对此坚决表示反对,王稼祥也与毛爷爷站在一起,同博古据理力争。1934年,红军决定长征,王稼祥因为此前在战斗中受了重伤,不方便随军行进,博古便提议将他留下来。毛爷爷不同意这一做法,他认为王稼祥是党组织的重要领导人,理应跟着大家一起走,革命队伍怎么能抛弃同志!博古只好命人用担架抬着王稼祥向西转移。

湘江一战,红军损失惨重,很多同志的不满情绪积聚到了顶点,在进入贵州之后,有些人就来找王稼祥发牢骚。王稼祥也对博古和李德颇有微词,于是就来找毛爷爷,希望他能出山重新主持大局。没过多久,在张闻天、彭老总、周总理等人的推动下,遵义会议召开。王稼祥第一个站出来维护毛爷爷,提议重建军政班子,将博古和李德调到其他岗位上去。其他干部也纷纷附和,毛爷爷由此重新确立了领导地位,带领红军连战连捷,一路北上到陕甘宁,保住了革命的火种。

抗战时,人民武装干部稀缺,正是用人之际,党中央想让王稼祥挑大梁,但他却因旧伤复发,无法再继续工作,只能北上苏联疗养,直至解放战争前期,他的身体状况才有好转的迹象,毛爷爷便将他委派到东北协助林帅与国民党军对抗。

1949年中旬,毛爷爷亲自找到王稼祥,希望他接任中央宣传部长,或驻苏联大使兼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因为在苏联待的时间比较长,很熟悉那边的情况,于是选择了后者。接下来的数年间,王稼祥不断通过斡旋,争取苏联对华援助,使新中国顺利完成了“一五”计划。

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中苏交恶,王稼祥被召回国内,转而在外联部任职。1962年,王稼祥在仔细分析了国际与国内局势后,给党中央写了一封长信,建议中国低调发展,避免吸引帝国主义势力所有目光,进而遭到全面针对,同时要推行民族独立运动,严防死守国外思想的渗透,将所谓的“和平演变”消灭在萌芽状态。除此之外,中国应当有节制地援助其他国家搞革命,不能不顾后果的对外援助,要将注意力转移到国内的民生建设上,为老百姓谋福利。

王稼祥的这些判断是极为准确的,每一条都切中要害,可当时“左”的思想已经开始抬头了,王稼祥根本无法阻止,只能坐视其愈演愈烈,最终变为惊天动荡。在此期间,王稼祥受到了严重冲击,被下放到河南劳动改造,这使得他的病情进一步恶化,时常咳血,腰腹更是疼痛难忍,需吞服止痛药。

1970年,王稼祥回到北京养病,1972年,他前往朱老总家里做客,两人在饭后聊起了革命往事,不禁唏嘘感慨起来。朱老总得知他受了委屈,人生不顺,便主动出言安慰,称毛爷爷从来没有忘记他,他的功劳是记在党史里的!1972年,王稼祥主动写信给毛爷爷,希望能给自己分配一个工作,让自己继续为国做奉献。毛爷爷收到信件后便牵头将他选为中央委员,并打算让他继续去外交部任职。可谁能想到,仅仅2年之后,他便因病去世了,时年68岁。

王稼祥是党组织早期的重要领导者,是毛爷爷忠实的革命伙伴,在毛爷爷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是他主动伸出援手,拉了毛爷爷一把,从而挽救了共产主义事业。晚年时,他在疾病缠身的情况下,仍不忘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这种鞠躬尽瘁的精神令人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土地革命   博古   党中央   外交部   老总   苏联   军政   红军   爷爷   热情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