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贺子珍重回北京,与毛主席拍下人生最后一张“合照”

“贺大姐,贺大姐,你快醒醒”。

1935年3月,一位获救的伤员扑在贺子珍的身上声嘶力竭地哭喊,而被炸至昏迷不醒的贺子珍却没有予以回应。

贺子珍

医护人员火速赶来,用担架将贺子珍抬到了后方医院。

整整十七块儿炸弹碎片从贺子珍的体内取出,虽然尚未苏醒,但是身体传来的剧痛,却让贺子珍本能的狰狞。

她一定很疼。

命大的福祉护佑着贺子珍醒来,可她苏醒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却是将自己护在身下的战友叫到身边,一字一句地说出了“不要难过,敌人造成的血债应由敌人偿还”。

身为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贺子珍多次受伤,却从不肯松懈自己对革命的坚持,直至身体实在支撑不住,才离开部队修养。

等到身体痊愈之后的1979年,闲不下来的贺子珍再度出征,担任了全国政协委员一职。

贺子珍

回到阔别多年的北京,贺子珍是带着心愿来的,而这个珍藏心底的愿望,也被一位记者用照片记录了下来。

贺子珍的心愿究竟是什么?这与其和毛主席的“合照”又有怎样的关联?

红军中的“双枪女将”

1927年,永新县不法势力的贪婪之火盛燃。

他们公然制造了“6.10”反革命事变,逮捕了颜勇、贺敏学等80余名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贺敏学

眼盲心瞎的国民党公然置人命于不顾,只想着用无辜之人的枉死为不堪一击政权的胜利铺基,但却只会是南柯一梦。

时任永新县副书记的刘作述,迅速组织乡亲,发动农民暴动,营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身为贺敏学的妹妹,也身为坚定不移的革命者,贺子珍不仅参与领导了永新县的农民武装暴动,还在成功营救出贺敏学等人之后,率领部队进入了革命圣地井冈山。

对于永新暴动,毛主席用一句“暴动队始于永新”给予了高度评价,而在贺子珍进入井冈山之后,两人也在朝夕的相处之中,萌生了感情的悸动,正式在1928年的5月结为革命夫妻。

毛主席与贺子珍

一致的目标让毛主席与贺子珍有着同频的步伐,身为主席的妻子,贺子珍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是当之无愧的革命女战士。

毛主席坚定“农民起义,用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贺子珍就在1927年的10与月陪他一同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她也成为了井冈山上的第一位女党员。

即便彼时的两人只是同志关系。

1928年,毛主席与朱德在视察敌情时不幸落入敌圈,被敌包围,是贺子珍自告奋勇作掩护,用双手鸣枪的决绝之态,击退敌人。

寸草可惊的敌人以为是增援部队赶到,慌不择乱地逃跑。

凭此一战,贺子珍成功摘得“双枪女将”的称号,而毛主席与朱德两人也顺利从敌圈中突围,为日后的伟大革命留住了兴旺的底薪。

毛主席与朱德

在两人结婚之后,贺子珍更是用自己的事迹行动支持丈夫的革命事业。

毛主席在分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贺子珍白天的时候便会和工作人员一同去丈量土地,等到夜深人静大家都休息了之后,贺子珍又会协助土地委员会的成员填写分田牌。

毛主席

她好似浑然不觉疲累一般,只想为毛主席,为革命多做些什么。

1934年10月,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盘活革命的胜利局势,毛主席亲自率领中央红军迈出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尽是长征路上的重重险阻,但是参与其中的贺子珍,却没有一句怨言。

图片源自网络

1935年3月,红军正在盘县的猪场附近进行休整,可不料行踪却被诡计多端的国民党发现,顷刻之间驶来的三架飞机,对着躲避不及的将士们疯狂扫射。

炸弹在耳边爆炸,但在生死存亡之际,贺子珍却毫不犹豫地扑到一位伤员的身上,想要用自己的生命为他保驾护航。

幸运的是,两人最终都存活了下来,而红军的万里长征也在1936年10月的延安胜利结束。

图片源自网络

毛主席用远见的卓决完美跨出中国历史上的关键一步,而在红军抵达延安之后,贺子珍抱恙的身体也逐渐有了好转。

她迫不及待地想要继续自己的学业,但却因为身体不得不放弃在抗大的学习。

这对于心高气傲的贺子珍而言,实在是有些难以接受。

她心中强烈的落后感让她卯足了一股劲,可正是因为这样的固执,贺子珍却让自己陷入了思想的枷锁,掉落自我怀疑的怪圈。

为了证明自己,贺子珍不顾毛主席的多次挽留,在1937年的8月以义无反顾的决然之态坐上了前往苏联的飞机。

毛主席

两人的婚姻生活在1939年破灭,但是身为革命的同志,并肩战斗的十年光阴却是永远的不可替代。

心怀对毛主席的感激

这段回忆,也成为了孤守他乡的贺子珍心底最深处的温暖。

可这还只是毛主席提供给她的其中之一。

活生生的女儿才是毛主席对贺子珍最大的关怀。

李敏

知晓贺子珍在苏联的日子并不好过,而高傲的她更是不会在毛主席面前诉说自己的不易,于是心肠柔软的毛主席便将李敏送到苏联,与贺子珍作陪。

毛主席对娇娇的宠爱人尽皆知,但是为了贺子珍,毛主席还是选择忍痛割爱,忍受着骨肉分离。

这样的生活,毛主席足足捱了十年。

老战友王稼祥和聂荣桓夫妇的帮助之下,贺子珍和娇娇在1947年的时候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住进了哥哥贺敏学的家中。

李敏

1948年秋天,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沈阳的局势趋于稳定,而自回国之后一直就职于哈尔滨总工会的贺子珍也在1949年的时候,迁到了沈阳。

在沈阳的日子里,贺子珍并不孤单,因为她的身边又多了贺怡的作陪。

原来,在贺子珍抵达沈阳后不久,其妹贺怡也来到了东北疗养。

贺子珍与贺怡

多年未见的姐妹有一肚子的话想说,但更多的时候,贺子珍都是在听。

“姐姐,母亲去世之后,是主席将母亲安葬、给她立碑,可作恶多端的胡宗南占领延安之后,却挖了母亲的坟,最后还是主席在延安收复之后,自己拿出10块银元,重新将其修缮完好”。

胡宗南

听到这里,贺子珍的心中是既伤心又感动。

她感念于毛主席的大度,在自己离开之后依旧将自己的家人视作亲人一样照顾,伤心的是,贺子珍也清楚的知道她与毛主席的关系已经是破镜难重圆。

但娇娇不同。

身为毛主席的女儿,娇娇不应该断了与毛主席的联系,想到这里,贺子珍将李敏叫到身边。

“娇娇,我们已经回国一年多了,你应该给爸爸写一封信”。

多年不见,记忆中父亲的身影已经模糊,但是娇娇还是提笔,用俄文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书信。

毛主席与李敏

因为她从小是在苏联长大的,并不会写中文。

至于贺子珍,她也摊开信纸,端端正正地在句首写下了“主席”,这两个大字。

这是贺子珍第一次如此称呼毛主席,她在信中对自己在苏联的生活一笔带过,多写的则是对毛主席的感激。

两封真情流露的书信被送进了中南海,而收到书信的毛主席也是沉默良久。

他没有给贺子珍回信,但却给娇娇发来了一封电报,邀请她回到自己的身边。

李敏听完之后高兴地跳了起来,而贺子珍的心情也是由阴转晴。

因为她知道,自己的感谢信,毛主席是收到了的,而毛主席的电报虽是发给娇娇,但却是将“我很好,没关系”的消息在隐喻之下传给了贺子珍。

毛主席

娇娇前往了中南海,而身体抱恙的贺子珍也停下了工作,直到1979年才再次复出,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

只可惜,彼时的贺子珍与毛主席已是天人两隔。

跨时空的“合照”

1976年9月9日,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离开了人世。

娇娇对着父亲的灵棺嚎啕大哭,而贺子珍虽未赶至现场,可当广播中传出毛主席病逝的消息,贺子珍还是一度悲痛到难以起身。

她遗憾未能在生时与毛主席见上一面,于是在1979年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有机会前往北京工作的时候,与毛主席再拍一张“合照”就成了贺子珍最大的心愿之一。

除却这些,贺子珍还表明“愿为国家的四个现代化出力”。

贺子珍与家人

1979年的9月3日,考虑到贺子珍的身体,中央特意派出专机将贺子珍接到了北京。

而此时,距离毛主席逝世三周年仅剩六天的时间。

虽然为了让后辈缅怀毛主席,中央开放了毛主席纪念馆,在毛主席的诞辰和逝世的日子里,更是会将各地的红军干部接至北京,一同度过这难忘的两天。

图片源自网络

但贺子珍却因种种原因,未有机会亲赴。

因此对于贺子珍而言,1979年的9月8日便是更显弥足珍贵。

可眼瞅着“见面”的一天即将到来,李敏和孔令华却是与贺子珍来了个约法三章:不能发出任何响动、不能嚎啕大哭、一切都要服从组织上的安排。

李敏与孔令华

作为一名老党员,组织上的命令就是一切,贺子珍点头同意。

但是当真正进入毛主席纪念堂,看着水晶棺中毛主席的遗体,贺子珍还是未能压抑住自己的情绪,低头啜泣了起来。

纪念堂中很是安静,没有工作人员前来劝阻,所有人都在贺子珍小声的啜泣声中,任凭泪水在自己的脸上横流。

贺子珍

考虑到贺子珍的身体,工作人员在其情绪愈发激动的时候将其送回了休息室,而在进入休息室,看到那张跨时空的“合照”之后,贺子珍的眼泪却再次崩盘。

这最后一张“合照”是在进入纪念堂之前照的。

9月3日落地北京之后,贺子珍就被送进了解放总医院,直到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才在9月8日的时候坐上了前往毛主席纪念堂的专车。

毛主席离世是在9月9日,但是为了避免节外生枝,所以贺子珍的拜访被提前至了前一天,行程也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

“合照”

贺子珍精心地为毛主席挑选了一个花圈,一改普通的圆形,而是心的形状。

在花圈的献礼署名处,贺子珍给自己的定位是战友,而一句“永远继承您的革命遗志”更是尽显了贺子珍对革命和共产党永远的忠贞。

在进入纪念堂之前,坐在轮椅上的贺子珍与女儿女婿在毛主席的白玉坐像前留下了一张合照,而这也成了贺子珍与毛主席的最后一次“同框”。

贺子珍

虽然白玉坐像并不能代表毛主席,但只要心中记得,毛主席就始终健在,始终以笑呵呵的模样,看着社会的改革,经历时代的变迁,看着新中国越来越好。

毛主席

至于心愿已了的贺子珍,因为在北京生活是在不惯,仅是一年之后就回到了上海。

等到1984年,贺子珍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几次病重,最终在4月19日的时候撒手人寰,终年75岁。

贺子珍

小平同志用一句“骨灰放一室,所有的中央领导人都要献花圈缅怀”,为贺子珍的骨灰安置拍板,她跌宕不凡的一生就此拉下大幕。

图片源自网络

王永彬有一句至理名言,说的是“百善孝为先”

而这个孝却不单单指孝顺,还有孝义和缅怀。

身为革命的铺路者,身为成功路上的一捧石,所有的革命先烈都会在历史上长存,而先辈们的丰功伟绩和动人故事也会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这便是孝义,这便是沿袭和传承内核的意义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合照   北京   井冈山   永新县   延安   苏联   纪念堂   暴动   红军   身体   人生   贺子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