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少年偷偷参军,18年后成副司令回家探亲,母亲:长官,你找谁

#头条创作挑战赛#

解放战争开始后,刘伯承、邓小平带部队挺进大别山。之后,战略反攻阶段迅速到来。在部队休整期间,第三纵队副司令郑国仲向组织请示,因为家就在附近,他想回老家探亲。组织了解到他的情况之后,便批准了他的申请。

郑国仲参军入伍十八年,没有回过家,也没有给家里写过信。如今回家会是怎样的场景,他也想不到。跟随着记忆,他渐渐走向了曾经的老房子。在门口认真整理过衣服和帽子之后,他深呼吸敲响了大门。

郑国仲和战友

郑国仲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屋内没有传出动静。他心里有些紧张,敲了第二次,这次一个老妇人出来开了门。看着面前这个一身戎装的男子,老妇人心里有些不安,畏惧地问:

“长官,你找谁?”

郑国仲的眼泪夺眶而出,立马跪下说:

“娘,是国仲啊,儿子回来了。”

老妇人难以置信地看着他,双手颤抖着抚摸上他的脸,说:

“国仲?你是国仲啊?儿啊,你可算回来了。这么多年,你一点音信都没有,我和你爹,我们都不敢想啊……”

郑国仲说:

“当年儿子不辞而别,是儿子不孝。”

郑国仲和夫人

解放军的司令官为何当初瞒着家人参军,又为何十多年没有联系呢?这都要从郑国仲的童年说起。

郑国仲生于1913年,老家在湖北红安县。这个县在抗战时期涌现出很多英雄人物,又被称作“将军县”。

当时,在革命思想的影响和孕育之下,有很多年轻人积极投身革命,郑国仲就是其中之一。在当时战火纷飞的年代,广大的劳动人民都生活在艰难又困苦的环境中。老百姓生活贫困,想要养育出一个孩子非常难。

郑国仲和战友

当时的农民很多在给地主做工,时不时就要受到地主的压榨和剥削。一家子人也经常吃不饱饭。郑国仲的父母没有钱供他读书,但也不想让他重蹈自己的覆辙,于是便凑齐了钱,将他送到镇上,让他学习裁缝,有了这门手艺之后更方便谋生。

郑国仲从小聪明伶俐,在裁缝店当学徒时,学习了很多本领,出师也很早,本来以为可以有一个谋生的手段。但是在那个时候,大家基本都没有多余的钱去买新衣服,以前的衣服经常是缝缝补补一直穿,所以他也没有生意可做,裁缝也是干不下去的。

无奈之下,郑国仲又回到了农村老家,与父母一起进行劳作。面对地主的压榨和剥削,郑国仲一直心有不满。他渴望改变这样的命运,希望可以让何百姓都过上幸福的生活,于是翻身的想法就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郑国仲和战友

直到1927年底,黄麻起义取得了重大成功,革命思想再次广为传播,从黄安人民政府成立之后,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很大的解放。很多年轻人再次掀起革命浪潮,打土豪分田地的行动在各地都纷纷展开。

当时,14岁的郑国仲收到了革命浪潮的鼓舞,也开始了解马克思主义,从那之后,他也下定决心要走革命道路。

但是因为家里只有他一个男丁,父母认为搞革命是非常危险的事,不如老实本分,做一个普通百姓,还能够在乱世里存活下来。所以郑国仲一直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意和认可。

红四军

两年后,郑国仲在地里干活时,偶然听到路过的村民说有红军部队过来征兵。这再一次点燃了他心里的革命火焰,他决定参军入伍。

郑国仲立马放下锄头,朝着征兵处跑去。到了之后,郑国仲气喘吁吁地问:

“这里是红军在招人吗?”

负责征兵的红军战士说:

“是的,这是红军,你是来入伍的吗,老乡?”

郑国仲猛点头,说

“我就是来当兵的,我想加入你们,跟你们一起搞革命。”

彭德怀

红军战士看着他瘦弱的身躯,对他讲:

“革命可不是闹着玩的呀,是会有流血有牺牲的,如果你要加入我们,还是要认真考虑。”

郑国仲说:

“我知道你们是老百姓的队伍,是为了帮助老百姓的,我不怕流血牺牲,我就是想跟着你们搞革命。”

红军战士听完他说的话,相信了他的决心,边说他可以去军营报道了。红军战士给了他一下午的时间,回家跟家里人说,但是他想到父母不会同意,也就没有办法再说了 ,而他心意已决,就只能选择不告而别了。

彭德怀

一直到深夜,中国中的父母都没有等到儿子回家,他们心里非常着急,不知道儿子是出了什么事。便赶忙出门,挨家挨户地打听。这时,有一位村民说,看到他儿子晚上已经跟着部队走了,这时候,郑国仲的父母才知道儿子去参军了。

没想到儿子的决心这么大, 竟然会选择不告而别,老两口一时间泣不成声,却也无可奈何了。

中国正在加入红军队伍之后,每天都非常刻苦地训练自己,因为之前长期营养不良,郑国仲长得比较弱小,他就不断逼自己进步努力,这样才能够在战场上打败敌人。

彭德怀

当时的红军已经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式,国民党军一直在围剿红军,郑国仲在进入部队之后,就一直打仗或转移。不光是国民党反动派,有的时候地主们也会集合武装部队联合起来围剿红军。

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郑国仲为了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每天都在不停地训练。在长期的训练之下,郑国仲的体能越来越好,他的军事才能和军事潜力也逐渐突显出来。

几场战役下来,郑国仲立下了赫赫战功,很快就成为红四军的排长,而且参军的第一年,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每次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时,都会带领着自己的部队冲锋陷阵,首当其冲,而且每次都能够立下战功。看着红军生命力顽强又不断壮大,蒋介石提出了“川陕会缴“的缴共计划,意图将红军一举歼灭。

郑国仲和夫人

面对蒋介石的阴谋和陷阱,中国共产党也提出了很多应对措施。张国仲所带领的部队成为了策应党中央的主力部队。

在战略转移中,为了能够使得大部队顺利快速撤退,郑国仲每次都会带着自己的部队打掩护,从而为大部队争取时间。

为了加速围剿红军的进程,国民党军加大了派遣的力度和人数,郑国仲需要用一个团的兵力去对抗国民党军一个旅的兵力。每一次,郑国仲都会想到很多战略方针,所以他取得的胜利也很多,经常能够以少胜多,成功突破国民党的围剿。

郑国仲和战友

在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行动失败后,郑国仲也随着部队进行战略转移。在长征中,他所带的部队经历了著名的嘉陵江战役。在这场战争中,郑国仲再一次以少胜多,歼灭了国民党一个旅的兵力。从那之后,它的名字便在军中广为流传。

郑国仲参加的最惊心动魄的一次战役是1942年与日军的一次战争。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的进攻越来越迅猛,但很快被八路军粉碎了灭亡中国的幻想。当时的日军为了歼灭八路军,便在太行山一带集结起重兵,准备将八路军围困在太行山脉中,从而将其一举歼灭。

那时候的八路军人力、装备还比较薄弱,与武器精良的日军相比,有很大的反差。所以当时的八路军面临着很大的突围挑战,郑国仲所带领的八路军部队,需要找到一个豁口突围出去,但是一直遭到日军的围追堵截。

郑国仲和家人

眼看战事越来越紧急,党中央决定发布忻口会战。日军的战斗机很多,所以一个部队先被派去炸毁敌人停在机场的飞机。郑国仲的部队则被安排在路口伏击日军的增援部队。

当时在阳明堡的战斗刚刚打响,日军便派出了重型武器,也批了很多装甲车去支援。但郑国仲的部队已经埋伏在路上,正好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由于日军安排的增援部队被郑国仲所部拖住,就使得八路军主力有了更多的撤退时间,更大可能地保留了八路军的实力。

在这一次战斗中,郑国仲的部队歼灭了很多日军,负责炸毁飞机的769兵团也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炸毁了27架日军的战斗机。

郑国仲和家人

日军恼羞成怒,一直在后面追击八路军,并且派出了更多的增援部队。刚刚结束伏击战的郑国仲再次请缨,要带领部下为大部队争取撤离时间。随后,郑国仲带领着一个营的战士去到附近高地进行阻击。

在那里,郑国仲拖住敌军整整五个小时,期间战士一个个倒下,但也没有人退缩。日军觉得无法通过那里追击八路军,才渐渐撤退。结束战争的郑国仲,带着战士们和伤员去与大部队集合。

日军不会那么善罢甘休,他们提出了“囚笼政策”。为了能够进一步消灭抗日武装力量,日本人在华北地区建立了很多工事和碉堡,而且加强了对交通线路的管控。

八路军战士

日军还整治运河,增设据点、碉堡、封锁沟、封锁墙,开始推行其“以铁路为柱,以公路为链,以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

由于日军管控越来越严,八路军的活动范围不断缩小,根据地也被分成了一块一块。此外,日军还召集了很多伪军,让他们撒八路军“游而不击,只吃饭不打仗”的谣言,以此来迷惑老百姓,让八路军失人心。

为了粉碎日军的阴谋,党中央下令对日军展开一次大规模的“反扫荡”行动。由彭德怀担任总司令,主要采用游击战的打法对日军进行侵扰和重创。

郑国仲和外国友人

本来这场战役并没有被定名,但是因为刚开战三天参与战役的八路军兵力就达到了105团,因此左权参谋长提出称它为“百团大战”。

八团大战并不是抗战中的转折点,也不是八路军胜利的趋势所引起的抗战高潮,相反,百团大战正是八路军在抗战时最艰难的状态下发动的。

那时的郑国仲是769团的团长,也参与了百团大战。为了能够打赢这场战争,他亲自去到前线与战士们一起浴血奋战。百团大战持续了很久,第一阶段的任务是要摧毁正太路,前面主力一直在打,郑国仲便带着部队守在狮脑山上阻击日军的增援部队。

百团大战

那一场阻击战持续了七天七夜,郑国仲眼看着同志们一个个倒下,他大喊着对其他人说:

“别给老子哭,打仗难免是要死人的,打得剩一个营了,我就是你们的营长,剩一个连了,我就是你们的连长,剩一个排,我就是排长,就算是死在这里,只要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那也是值得的。”

最后一夜,郑国仲所部已经弹尽粮绝,战士们视死如归,直接拼刺刀与日军肉搏。即便这样,也以小的伤亡换来了大的胜利。第二天一早,日军便撤离了这条路线,选择了绕行。

邓小平和刘伯承

这场战役结束后,郑国仲所部歼灭日军400多人,为百团大战的胜利打下了基础。这场仗也得到了党中央的关注,连续四天时间在全军发捷报表扬。连彭德怀也说:

“守卫狮虎山的部队真是英勇无畏啊。”

在百团大战以后,郑国仲的军事思想逐渐形成了体系,在后面的战役中他也更加游刃有余地进行战略决策,他的军事才能越来越突出。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违背人民意愿发动了内战,解放战争再次打响。郑国仲的部队再次扛起重任,在与国军的对抗中取得了很多胜利,也打垮了国军的反共计划。当时的郑国仲,已经位居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副司令员。

邓小平和刘伯承

也是在这个时候,他跟随着刘邓一起挺进了大别山。1947年,郑国仲带领队伍发起了著名的张家店战役,与其他解放军一起歼灭国军五千多人,摧毁了国军的一个师和一个旅。这次胜利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士气,在全军也有很大影响,为之后的战略反攻打下了坚实基础,郑国仲的名字也再次在军中响亮起来。

参军十八年的时间,郑国仲从来没有回过家,没有给家里写过一封信。战友问他为什么不给家里写信,好让家里知道自己的近况。郑国仲回答:

“我参军入伍,带兵打仗,脑袋一直悬在裤腰上,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牺牲。如果跟家里联系,就会让他们一直有念想,可是万一哪天死在战场,家里又像是得到了希望又立马失望,我不想这样。”

邓小平、刘伯承和彭德怀

战友接着问:

“那你十几年不联系家里,不想念爹娘吗?”

郑国仲叹了口气,说:

“怎么会不想念爹娘呢?日日都想念,走到哪里都想念。可是自古忠孝两难全,现在哪哪都不太平,为人民奋斗更加重要啊。如果有下辈子,我一定好好待在二老身边,孝敬他们。”

战友听完郑国仲的话,非常感同身受。部队进入大别山休整之后,因为离老家近,郑国仲才难得跟组织申请探亲,组织知道他十八年没有回过家之后,立马同意了申请。

邓小平和刘伯承

凭着儿时的记忆,郑国仲来到了久违的家门口。在与母亲泪眼婆娑地相认后,郑国仲母亲立马让乡亲们去叫正在田里干活的父亲。

父亲听到儿子回来了,扔下农具就往家跑,路上鞋子都掉了两次。从儿子参军之后,十八年都没有消息,两个老人一直期盼,望眼欲穿地等待。又想知道儿子的消息,又怕等到的是儿子牺牲的消息,就这样一直默默等待着。

郑国仲看到气喘吁吁奔回家的父亲,也是立马就跪了下来。父亲流着泪将其扶起,说道:

“回来就好,回来了就好。”

当天,父亲杀了鸡给郑国仲炖了鸡汤,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吃了饭。夜幕降临,郑国仲要回到部队,父母有万般不舍,也知道无法阻扰。

邓小平和刘伯承

郑国仲说道:

“爹,娘,你们别哭,等儿子把仗打完了就回来,到时候儿子把你们接到城里,让你们享福。”

郑国仲回到部队后,参加了很多战役,包括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一路披荆斩棘、奋勇杀敌。终于全国迎来了解放。新中国成立后,郑国仲在北京安顿好,就立马把二老接到了身边,从那之后,一家人真的没有再分开过。

郑国仲一直陪伴着二老,来弥补二十年未在身边尽孝的遗憾。

1992年1月11日,郑国仲将军在北京去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大别山   党中央   国军   日军   长官   红军   国民党   战友   战役   部队   战士   年后   家里   儿子   大战   父母   母亲   少年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