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生前承认自己错了!错在哪里?人类为什么制造不出黑洞

自从爱因斯坦在他的广义相对论中将黑洞概念化以来,黑洞一直是宇宙学里的巅峰存在。事实证明,多亏了斯蒂芬·霍金博士,我们知道它们不仅存在,而且是如此神秘和强大,以至于它们没有屈服于物理规则,也挑战了广义相对论。多年来,他们挑战了人类最先进的理论,就连斯蒂芬·霍金也不止一次发现自己对他们的看法是错误的。黑洞为什么这么牛?他们是永恒的实体?他们能将自己排除在时间之外吗?


说道黑洞,其实很多人都错了,史蒂芬·霍金也错了,黑洞并不是永恒,它其实有寿命。史蒂芬·哈金作为现代物理学的象征,他的贡献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帮助我们更接近宇宙学的最大谜团——黑洞。然而,作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不仅要始终正确,还要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犯下的错误并加以纠正。斯蒂芬·霍金在发现黑洞方面起了关键作用,但即使是他也时不时地犯了一些错误。


这不能怪霍金,毕竟黑洞是如此的反常,以至于它们违反了物理学的每一条规则,所以你不能对它们的每一次计算都持乐观态度,而且计算结果甚至会有一些疯狂的波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霍金博士一直坚持认为黑洞是由燃烧殆尽的恒星产生的超重力。据他说,这些太空怪兽吞噬了永远不会再出现的物质和能量,除非是无法辨认的热闪光。但2004年,在都柏林举行的第17届广义相对论和引力国际会议上,霍金博士承认自己错了。


自1974年霍金发现热辐射黑洞以来,理论物理学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信息是在黑洞蒸发过程中丢失的吗?”根据霍金2004年的说法,这个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他纠正了自己的错误,说他的新发现使他意识到,关于被黑洞吞噬的物质的信息并没有真正丢失,斯蒂芬·霍金发现量子效应会导致黑洞以稳定的速率辐射。


这意味着,与以往所认为的不同,黑洞不是经典黑洞理论所暗示的永恒的颠峰存在。相反,黑洞最终会以扭曲的形式解体并释放物质和能量。如果你向一个可能从未听说过黑洞的人解释黑洞,他可能会把它想象成太空中一个巨大的、永恒空虚的黑色球体,吞噬着任何即将到来的东西。然而,并非所有黑洞都是太空中的黑洞,因为光仍然可以从事件视界之外的区域发射。


事实上,一些黑洞往往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已知物体。天文学家称之为类星体,如果你不知道类星体是什么,这里有一个简单的解释。类星体本质上是一个超大质量黑洞,以遥远星系中心的大量气体为食。这使得类星体成为一种不同类型的黑洞,通常由两个星系碰撞形成,吞噬以气态形式流入的物质。当气体围绕其旋转并下落时,气体在过程中加热,从而在电磁光谱中发射辐射。这种辐射非常明亮,整个星系就像一个举办世界杯的体育场一样亮起来,亮度有数百万倍,使得黑洞看起来完全不是黑色。


巧合的是,黑洞看起来可能不是黑色的还有另一个原因。这可能是因为它可能在扭曲时间,这更像是一种感知技巧,但由于黑洞的巨大引力,它可以使朝向它的物体从远处看起来静止不动。例如,一艘直接朝向黑洞的宇宙飞船在第三方面前可能显得静止不动,永远不会真正到达黑洞。类似地,被黑洞吸收的光源看起来可能永远漂浮在观察者和黑洞之间的空间中。这个明亮的物体会越来越红,然后越来越暗,直到最终消失,天文学家称之为“红移”。


事实上黑洞也不是一个洞,正如我们之前讨论的那样,黑洞实际上并不是时空连续统中的一个洞或门户,相反,它是一个空间区域,时间和空间变得非常奇怪和难以理解。我们仍然不确切地知道什么在事件视界之外,不幸的是,目前还没有可行的方法来解开这个谜。然而,仍然有一些科学家相信某些黑洞可以成为通往宇宙中其他地方的门户,也就是虫洞!


黑洞并不是宇宙的真空吸尘器,虽然它们如此强大,以至于扭曲了周围的空间和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像吸尘器一样吸走所有东西!尽管黑洞在许多方面都是极端的,但它们没有无限大的质量。这意味着即使它们有巨大的重力,它们的力仍然取决于特定黑洞的质量。例如,恒星黑洞的质量只有相同的恒星的质量。因此,就像一个物体可以绕着一颗大质量恒星旋转而不被拉向其中心一样,同样的物体也可以永远围绕着恒星黑洞旋转。


但我们仍然建议不要超接近黑洞,因为黑洞也是会移动的。当黑洞首次被发现时,人们认为它们是时空中的一个固定点,注定要将所有附近的物质和能量都拖向它们,直至它们的最终命运。但是科学家发现像星系、恒星、行星和宇宙中的其他一切一样,黑洞也喜欢穿越宇宙。事实上,这就是为什么两个黑洞会碰撞或合并的原因。2015年检测到的第一个引力波是两个黑洞碰撞的结果,最终合并。

太阳会变成黑洞吗?

并非所有恒星都会变成黑洞,很多人认为所有恒星都以黑洞的形式结束生命周期,但天文学家早就证明了这是不对的。恒星黑洞肯定是在大质量恒星耗尽燃料并自行坍缩导致灾难性内爆时形成的,但并非每个恒星都注定了这种命运。例如,我们的太阳或任何其他类似大小的恒星都可能以白矮星的形式结束,因为太阳的质量并没有达到形成黑洞的门槛。即使是更大质量的恒星也无法确定最终会成为黑洞,如果恒星的核心能够抵抗引力坍缩,那么它就会变成中子星。据信,恒星必须至少是太阳质量的20倍,才能接近成为恒星黑洞。


此外,科学家仍在研究超大质量黑洞的来源,它们可能由恒星形成,也可能不由恒星形成。那么人类可以制造出黑洞吗?其实很难,就连强子对撞机也没有产生黑洞。自从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强子对角机概念化以来,公众和科学界的某些部分一直有传言和恐惧,认为粒子加速器的威力足以产生微小的黑洞,最终会毁了我们所有人。但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科学家们成功证明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


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发生的粒子碰撞与自然界中一直在我们地球上发生的碰撞没有什么不同,大型强子对撞机只能使它们孤立地发生,这样物理学家才能观察和研究它们。事实上,即使我们可以利用太阳系中每个物体的所有质量,也不足以形成恒星黑洞。一些人还担心大型强子对撞机会产生微观黑洞,但即使宇宙学家也不确定它们是否真的存在。那么,你认为宇宙中存在微小的黑洞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霍金   黑洞   斯蒂芬   类星体   星系   恒星   引力   生前   物体   宇宙   人类   质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