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宜好,狗不宜饱,两句古训蕴藏人生大智慧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做人一定要行善积德,将来才会有福报。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并不是迷信,而是展现了宇宙万物运行的基本规律,即:因果循环定律。

有时候我们发现,因与果之间并不能完全对应,甚至还出现了“相反”的情况,那是因为时候未到,众生无明,不明因果而已。一旦时间足够长,我们拥有足够多的智慧,你就会发现因果其实是真实不虚,丝毫不差的。

可是行善积德也并非易事,很多人虽然发了好心,却行了恶事,因此,行善也要有智慧来加以分别,并掌控好尺度,否则效果就会截然不同,甚至完全走向反面了。

俗语说得好:人不宜好,狗不宜饱。一个人不能对人太好了,否则对方就会不懂得珍惜,甚至不知好歹,恩将仇报。这就像狗不能喂得太饱一样,喂饱了他就开始变得懒惰,连最基本的看家本领都会慢慢丧失了。

人性中其实有很多优点和缺点,动物也是一样,人作为万物之灵,就应该要与动物区隔开来,努力成为表率,要不断地修为自己,不断的向上提升。

以上所提到的其实就来自于人性中的“贪欲”。对于欲望的控制,我们一定要注意,如果一个人尽其欲望的满足,不加节制,那么就无异于走入了堕落的深渊,很难自拔了。因为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多少都不嫌多,一旦习惯了多或者越来越多,只要稍微少一点就会感到很失落,很沮丧,甚至觉得人生无望了。

“升米恩,斗米仇”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一味地去帮助他人,不加节制,不用智慧去判断,时间长了,对方就被自己“惯”了,认为本来应该值得感恩的事情变成了习以为常。一旦没有了这个帮助,反而还是我们的不是了。

你越是娇惯,宠溺对方,对方就会越不知足,越不懂得感恩,越来越懒惰放纵,到头来,你说是真正地帮助了他,还是害了他呢?答案已经显而易见。

行善积德尚且如此,我们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生活工作中的种种方面,其实都莫不如此。你只有把控好了度,才会收到最好的效果,即是传统文化告诉我们的“中庸”之道。要不偏不倚,恰到好处,这才是离大道最近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无明   行善积德   古训   因果   懒惰   人性   欲望   智慧   动物   效果   发现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