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亚农农业:结合数字技术与作物营养,与微软合作开发生长模型

#头号周刊#

本文来自35斗微信公众号,作者黄泷健。

镁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质元素之一,参与植物体内包括叶绿素合成、光合作用、同化产物运输、蛋白质合成及能量代谢等多类活动,并参与多种酶促反应或激活酶活性。

《中国土壤与肥料》中的一篇论文指出,镁元素和磷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基本相等,均占植物干重的0.2%左右,说明镁元素的重要性不低于磷元素。但在实际生产中,镁被认为是中量元素,农业从业人员低估植物对镁元素的需求量及重要性。此外,与氮磷钾缺乏严重抑制作物生长相比,缺镁限制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程度相对较低。综上原因,也就导致农作物缺镁症状近年来愈发严重。


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被黄海、渤海所环抱的年轻港口城市——“大连”。在20年前,就孕育出一家专注于镁肥的研发与销售的企业。它便是“大连亚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大连亚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农农业”)是国内市场中较早从事基施型中微量元素肥料生产、研发和推广的企业,拥有一项发明专利,并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基于多年的国际合作经验,亚农农业不仅拥有了自主研发的独特生产工艺,并且是亚洲地区较早开展作物镁养分及其他中微量养分配方技术深度研发的企业之一。


近期35斗采访了亚农农业的创始人张浩,他为我们系统梳理了亚农农业的创业缘起、业务领域与发展规划,并讲述了亚农农业旗下的镁肥和数字农业发展趋势。


亚农农业的创始人张浩(图2) 来源:公司提供



一、从贸易行业转型入农业,瞄准镁肥细分市场


在1993年左右的时间,还在从事非金属和金属矿业的出口工作的张浩。从当时的合作对象日本的住友、丸红等企业那里获悉,这些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需要的物料,想在国内进行预处理。张浩觉得是个机会,便出来接手这个项目。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逐渐参与进农资行业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当中。


经过8年行业沉淀,张浩认为百样通,不如一样精。通过市场分析、结合大连的地理和矿产优势等因素,于2001年成立亚农农业,专注于镁肥的研发和销售。取名“亚农”,是因为大连是国际镁矿的重要原产地之一,又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港口城市,拥有地利优势的亚农,想做亚洲重要的镁肥产品解决方案供应商。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亚农农业整个团队59人,其中关键技术研发人员占到30%。对于团队成员,张浩始终认为贵精不贵多。团队始终秉承“融入”原则,团队的成员增加和更新迭代,都是基于成员对于市场和价值观的认同。就像公司近年来有志于发展数字农业,近年来,有许多从大厂出来的互联网方面的专家团队,加入公司管理层。只有彼此融合,团队才能成长和正向发展。


二、四次迭代,打造爆款产品


目前,亚农农业主要有两款产品,分别是“镁肥”和“小沃”

亚农农业的镁肥在2012年之前,业务量100%是在海外。2012年之后开始注重国内市场的开发。预测今年国内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85%,预计总营收大约是5000万。


镁肥产品的发展,张浩认为是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日本住友肥料在国际拥有不小的影响力,所以在资源和技术上面有合作。并且亚农的镁肥产品理念也延续住友的理念,即肥料的有效性不取决于它水溶性的优劣,而取决于含有养分的肥料与根系和土壤的接触面积。


基于这个理念,经过20年的研发,亚农农业的镁肥完成四次大的更新迭代的过程。


亚农农业的镁肥产品(图3) 来源:公司提供


第一代产品主推GTech-养分崩解活化技术。原有的固体颗粒肥料施入土壤当中,当土壤呈现湿润状态时,原有的大颗粒肥料在极短时间内,崩解成更加细小的颗粒,以此增加肥料和根系的接触面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第二代产品主推SNR-养分稳定释放技术。在保证第一代产品工艺技术下,调整原材料的配方,提高固体肥料的水溶性,保证新镁肥产品的持效和速效相结合,并且满足设施农业的滴灌需求。


第三代产品主推NVT-养分诱导技术。在不断地研究深入中,发现镁肥的吸收利用率,不在是因为镁元素自身的形态,更要是多种营养元素的互补需求。诸如,适当的添加硼、钼元素,能够刺激镁元素的吸收。


第四代产品主推NCC-活性养分载体复合技术。就是在开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发现生物刺激素对于植物抵抗逆境,提高自身养分运输能力有明显作用。将镁肥作为载体,融合生物刺激素和多种微量元素的复合型产品。


三、关注植物生长条件,助力精准农业发展


2015年,张浩在研究提升促进镁肥吸收的工艺上时候,想到应该把植物当做人来看待。在环境闷热的条件下,人的食欲便会下降,那么植物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呢?就是基于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亚农农业的另一款产品“智慧小沃”便诞生了。


“小沃”的目标是通过智能硬件终端自动获取地块、土壤、作物等相关信息,与云端的作物模型进行比对,结合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给农户和服务商相关数据,进行预警和指导等。


“小沃”主要有三大业务方向,针对种植户、农资企业和农产品收购商的农业信息服务;针对各级政府对农业数据的监管和决策应用的农业政务服务;针对银行、金融机构获客、授信、贷后管理的农业金融服务。


“小沃”利用自身研发的核心算法和建立的170余种作物模型,加上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硬件和数字农业信息监管系统。以云+端+网的模式,表达作物的真实需求,为整个农业生态提供精准解决方案。



亚农农业的数字农业产品(图4) 来源:公司提供


2021年7月,亚农农业与微软实验室合作开发出可精确检测葡萄缺素的智能图片识别技术。这项技术由亚农农业提供作物模型,微软实验室提供图像识别技术,利用不同情况下的葡萄叶片特征,来识别数十种葡萄缺素症状和病虫害症状,识别率达95%以上。


截至目前,微软实验室和亚农农业通过合作,可以检测叶片的作物已达27种。


四、政策支持、行业兴旺,农业黄金时期已到


针对国内“双减”和《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政策对农业行业的影响。张浩总结道,国家政策不是在扼杀化肥行业,而是在引导农业行业更加合理和规范地发展。在大政策方针下,以往不重视的中微量元素肥料正好迎来发展的机遇。


农资行业不像纯互联网项目、房地产项目那般增长迅速,但具有广阔的空间和政策优势。在乡村振兴、农业科技投入持续增加的大背景下,未来行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张浩告诉35斗,亚农农业未来最想做好的三件事,分别是保证产品力、聚焦产能扩充和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


第一,保证产品力。亚农农业现在还有一些技术储备没有转化成产品,这些产品的推出,会加强亚农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并且大连会持续地做好产品的研发创新工作,保证现有的产品能够随时估计市场需求进行迭代,保证亚农农业产品的优势。


第二,产能扩充。现在仅靠在北方的工厂所生产的产能已经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了提升产能,抢占不断扩张的市场份额。亚农农业计划在南方建厂,一来是提升亚农农业的整体产能,二来也能利于开展南方业务和物流成本节约。


第三,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亚农农业在过去20年和国外农业发达国家的企业深度合作,学习到他们的经验,希望借由此经验,来推动建立一些行业标准,帮助行业发展,也帮助一些中小企业在农资行业找到方向。


同时,亚农农业计划近期进行股权融资,金额5000-6000万元,主要用于产业区域布局和产能扩充建设,希望与有农业相关行业背景的资本或政府基金合作。对亚农农业来说,资金固然重要,但是资源更重要,希望能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实现能力的夯实和业务的快速拓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住友   作物   农业   微软   大连   养分   肥料   产能   专访   模型   生长   元素   营养   数字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