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改地名数百,只有山东的一个县名仍在使用

一、王莽疯狂改地名

王莽建立新王朝后,立即进行复古改制,改变郡县地名也是其改制的重要内容之一。综观王莽新朝改变的数百个郡县邑地名,有十种现象或特征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王莽画像

一曰标新立异。

这是王莽改变地名的最突出特征。如秦汉时的界休县,王莽改为界美县,西汉时的祁县改为示县,西汉时的故道县改为善治县,等等。他的骨子里就是要变“汉”为“新”,一切都要与汉王朝不一样。


二曰逆反现象。

这是其改变郡县地名的又一个突出特征。如改汉朝时的曲道县为顺县,改谷远县为谷近县,改无锡县为有锡县,改东昏县为东明县,等等。总之,他的基本思路就是与汉朝对着干,你东我西,你顺我逆。


三曰行政降级。

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特征。在改地名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其复古的原则,对那些他看不顺眼的一律由郡县降为亭(秦汉时乡以下的一种行政机构)。如将广都县降为就都亭,将揭阳县降为南德亭,将耒阳县降为南平亭,将相县降为吾符亭,将濮阳县降为治亭,等等,类似的例子有好几十个。


四曰改“陵”为“陆”。

这个特征涉及政治意义的比较少,就是通过玩弄文字游戏,把地名改掉而已。如将湖陵县改为胡陆县,将迁陵县改为迁陆县,将元陵县改为元陆县,将孱陵县改为孱陆县,等等。


五曰改“临”为“监”。

繁体的“临”和“监”比较相似,但含义却大相径庭,虽是一字之改,但地名的内涵、意思、意境却全改变了。如改临邛县为监邛县,改临朐县为监朐县,改临水县为监水县,等等。这个改动很没有文化,纯粹是为改名而改名,不讲文化,不讲传统,不讲习惯,不讲意义。


即墨故城(图片来自网络)

六曰内涵递进。

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特征。其地名更改后对原来的含义、内容、意思有所递进、演释、美化,反映出其另一面的心态。曰改乌伤县为乌孝县,着意把孝子颜乌的义德明白地彰显出来。又如将即墨县改为即善县,将长垣县改为长固县,将蒙阴县改为蒙恩县,将慎县改为慎治县,都比较充分地体现出地名含义递进演释的特征。

七曰谐音变字。

这也是一个特征。就是利用有些字音相近、形不同的特征,对一部分地名进行更改。如将襄城县改为相城县,将长安县改为常安县,等等。这种改名的办法,既沿袭了中国谐音取名的文化传统,也照顾了当地人使用地名的方便。


八曰歧视性强。

这是王莽新朝改变地名中表现出的一种专制、跋扈现象。如改蓟县为伐戎县,改曲江县为除虏县,改富春县为诛岁县,改长沙国为填蛮郡。这些蛮横、暴力的地名凸显了王莽新王朝的弊端,这种不理性的王朝心态,必然会激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加深人民的苦难,最终导致王朝快速走向灭亡。

九曰企求康宁。

这也是王莽改变地名的特征之一。王莽新王朝建立,由于其复古改制很不得人心,阶级矛盾日趋激化,为企求社会安定,维护统治地位,他在改变郡县地名时也渗入了一些美好的愿望,如改大陵县为大宁县,改阿曲县为凤美县,改平舒县为平葆县,改剧阳县为善阳县,改武陵县为建平县,等等。这些新改的地名,反映了他希望王朝稳定、朝廷安宁、坐牢江山的心态。

十曰寿命短暂。

这是王莽王朝所改地名的直接下场,也是其最突出的一个特征。王莽时期改变的数百个地名,与他只有十五年历史的新王朝一样,都是短命的。


二、目前仍在使用的一个地名

王莽王朝灭亡之后,东汉几乎全部恢复了西汉时期的郡县地名,如今,要寻找到王莽改变地名留下的遗存也真不容易,查遍历史资料,只有山东省东明县之名属王莽王朝遗存。王莽当时改东昏县为东明县,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 年)又改为东昏县,北宋时复改为东明县,可谓稀罕。


王莽疯狂改变地名,在历史上一闪而过,比流星还快,留下的教训确实不少,研究这些教训也挺有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王莽   郡县   陵县   地名   即墨   东明县   安县   王朝   西汉   山东   特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