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数字经济与农业的结合

我是温铁军。今天想跟大家交流一下关于数字经济与三农问题,直接结合调查研究的体会,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科研团队最近这些年在这个数字经济,特别是数字乡村,数字农业这些领域中所做的调查研究和调研材料的讨论。

我们在这些调研中逐渐开始形成了一些相对比较具有逻辑相关的解释,这个和一般的数字本身来谈数字经济,或者是在现有的数字企业,一般用数字方式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数字经济等等还是有些差别的,因为我们更多的是从农村出发,是从三农出发的。

数字经济


我们先说一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数字经济的头部企业,我们跟这些数字企业在交流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看法,这些应该算是基础知识。

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个数字经济是经历过一个跌宕起伏的过程,从开始人们研究信息,然后把信息作为一个要素来纳入到整个资本主义,在产业资本发展阶段的要素结构的讨论,就形成了信息经济对产业资本的促进作用。


这个过程应该说主要是从80年代开始的,就在那个阶段就已经开始有人提出如何把信息技术引入农业,如何开展农业的信息化等等,这个是和产业资本与信息技术结合的这样一个大的思路完全一致的。


到后来特别是到80年代后期,苏联东欧解体到90年代初,那原来美国在军事领域中大量投入的互联网技术体系,和用于军事指挥的电子计算机体系,这两大信息技术的最为关键的技术领域完全开放,那就客观上造成了90年代中期,这个世界特别是以美国主导的发达国家,进入到了什么新经济,以it业数字经济促进的新经济的这样一个发展的态势,这是从原来的所一般意义的信息,到后来这个数字成为主要的技术手段,互联网成为一个技术手段使用的主要的技术领域。

数字技术与金融资本结合

在这个过程中间就产生了另外一个概念,叫做high tech是高科技和有关的,就是迅速地形成了一种能够吸纳大量资本投资的所谓高技术的研发领域。资本投资的大量吸纳,就导致实际上从所谓的数字经济或者叫做新经济,它在真正成为一种经济类型之初,就是跟金融资本的扩张直接结合的,于是金融资本内生的虚拟化扩张的特征导致了新经济的泡沫化,于是产生it泡沫等等。


比如我们看到的就是资本的虚拟化的平台与it的虚拟化扩张融合在一起,变成了2001年在美国爆发的新经济危机。这个演化过程应该说是第一波是从信息到数据,然后数字变成一个新经济内在的形成,两个大的虚拟化扩张的过程,演变成了这样的一个新经济危机之后的第二波,才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


当这个数字经济跟金融结合的时候,它产生的一系列新的现象,它首先是极大地推进了金融资本虚拟化扩张所要求的金融资本扩张三性。


首先是要求的是短期性。它能够使用大型电子计算机高算力,然后同时网络化处理所有的这些交易,比如说一个多空交易,可以用一个高算力的软件直接把它做撮合,一个大型的跨国公司投资,它可以把不同的资本市场上的各种可能产生的金融投资现象都在他的电脑中进行撮合,最后得出一个他最佳的投资方案,这些都是需要在短期内极为快速的去完成运作的。


于是乎金融资本的它的需求带动的就是金融的数字化,金融的数字化带动了什么?进一步促进了金融的虚拟化扩张。今天的全球化解体的这样一个内因和我们所看到的数字经济与金融经济的直接结合高度相关,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的。另外一方面这个是。经济与金融经济的直接结合高度相关,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的。另外一方面,这个世界金融资本主导经济的同时,别忘了这个世界在资本主义历史阶段中进入产业资本的时间比进入金融资本时间要长,我们大约有两三百年的产业资本的过程,最近这100年又是,产业资本大规模全球化扩张的过程,因此产业资本跟数字经济的结合,应该说也是一个非常迅速的过程。


比如说大家也都知道互联网加产业就进入工业2.0,工业3.0,工业4.0等等不断地在升级,它也在跟数字化结合,于是应该说数字经济在金融领域中的扩张,同时又在产业领域中形成了产业的升级,而不是简单的一般的产业扩张。


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看到了数字作为一个新的技术要素,它所发挥的作用就越来越广泛,并且随着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扩张,数字经济就日渐形成了一种对各个不同经济领域中的券商,当然也就有相当多的数字经济的这些企业,要求进入到最没有短期性的农业领域。

农业的特殊性


于是我们说前面这部分我们就长话短说,说它是一个历史过程,它经过了多次演化,现在进入到数字经济,能不能在金融资本产业资本之外再进入农业,麻烦就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或者是一个世界上的大多数农业,还不是高度资本化的农业,以中国为例,就是农业仍然还主要是一个自然过程,还不主要是一个资本过程,为什么?


因为能够完全资本过程的农业往往是那种车间化的,非常高档的几百万投资上千万投资形成的大棚啊,然后把农业完全脱离自然环境,就这种资本化农业,高度设施化的农业,它所需要的这些所谓高技术,那和一般的农业之间这个有天壤之别,差距会很大。


而大多数农民在发展中国家从事农业生产的这些人,他主要的还是把农业作为一个自然过程,而自然过程的数据化到目前为止还很难真正突破,因为它支付不起成本,你把整个自然过程做了数据化的处理,谁来付费呢?


因此当我们说到金这个数字经济,它从开头跟金融资本直接结合的,它在90年代中期,它之所以成为这位数字经济,是因为它的前期的研发成本是被早期的美苏两个霸权国家争霸的过程中间的军事研发投资已经支付过了,所以才有你比如说用电脑来搞商用的这些人,他并不支付电脑研发的前期成本,用it来做 it的金融的这些人,他并不支付it业最早的这些研发成本,所以当他获得 high tech获得高技术的时候,它并没有支付高技术的成本,因为高技术成本是国防开支已经支付掉了。

农业数字化需要大量的投入


好了,接着当他要进入农业的时候,要在农业建立一套和自然过程直接结合的投入,它得是一套设备,你比如说你要想感知土壤的温度伤情,你得有一套传感器,即使在一块地上它也有很大的差异,你怎么能够做到精准的把握土壤伤情,当然还包括气候的变化,阳光的变化,它是一个水土光热多种自然条件匹配在一起,才有一个农作物生长的自然过程。


再加上农作物生长过程,它有更大程度上和土壤中的微生物菌菌结构结合,你对微生物你怎么去做探测,你拿什么样的传感器来传导微生物变化的结构,所以在数字化这个领域中最难做的其实恰恰就是当数字经济已经把金融经济产业经济基本上覆盖的情况下,当它要进入农业经济的时候,发现农业这个自然过程往往是最难被数字描述的,也因此我们看到今天的大量的这些所谓要搞数字农业的,其实是要进入什么?


进入那些所谓的高档的设施农业,它的前期成本已经被投资设施农业的投资人支付过了,因此数字只是加到设施农业的条件之上,它能够相对于比较少的传感器的安排联网,然后并网加入到一个电脑系统,这个电脑系统经过算算给出它一个模型,然后告诉你现在条件是什么,如何去处理,这种往往是在车间化条件下才能实现的,如果真在自然条件下要想实现,成本一定是高的,因为前期没有投入。


就像我刚才说到的进入it业前期投入是军方投入,就你不用支付,你当然就形成了一个it业,电脑产业前期是军方投入,你后来的当然后续研发 high tech高技术产业,它形成它互相之间就形成了,利益结构这个产业就建立起来了,在农业领域中最大的问题是最原的最原生的自然过程的监测体系,几乎是高成本的很难建立起来的。


因此我们说整个农业的数字化其实很难叫农业数字化,它其实应该更多地叫什么?叫农业产出品的流通过程,物流过程等等这些过程的数字化。


我接着要说我们现在的在农业领域中有一定的这个做法,也有一定的收益的这些企业,无论是搞菜的还是搞的肉的还是搞什么的,这些企业他们的成功的经验在哪?他们的成功在他们把握消费端数据,而不是生产端数据,生产端数据我刚才说了成本很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有哪些成功的典范。


消费端是因为这些数字经济的头部企业,本来就是在消费端的,他们原来就掌握着消费者的数据,并且他们获得消费者数据是因为你要在网上交易,你必须把你个人信息零成本的提交给这些商家,他才能把商品给你对吧?你住哪儿你叫什么?你是男是女,你的支付行为怎么着,所有这些东西这些数据说早就进了这些数字经济头部企业的数据库那。

因此他们掌握着海量的消费者数据,他们可以直接把消费者数据做出处理嗯,形成对每个不同消费者的画像,他可以就定向的向消费者根据他的消费行为、消费习惯、消费能力,以消费层次等等,根据这些来做出定向推送。


所以这样一来就等于把原来的批发商们不能解决最后一公里它解决了,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大家应该注意,其实物流系统的最后一米不是一公里了,最后一米被我们国家这些年兴起的快递业被他所化解了,而这快递业恰恰又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嗯,它吸纳了大量的不愿意在产业资本给定的,像卓别林描写摩登时代那样,被当成机器一样的那种劳动。


对现在的新生代年轻人来说,他们是非常反感的,因此他们有某种程度的所以作为一个所谓自由职业者的感觉,加入到了这种快递大军。

所以大家注意快递大军最初的形成是非常复杂的,非常不规范的,到处制造交通事故的,出现了很多严重的社会事件,这两三年才逐渐被规范起来,而在以前这个巨大的社会成本已经甩给社会了,比如说早期形成业态的原始积累过程的巨大成本是社会承担了,并不是现在的这些数字经济的企业们承担,所以数字经济的企业当它形成这样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来对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米的销售完全解决的时候,前期成本也不是他支付的,他得到的这些消费者的数据,他不支付成本的,它使用了物流体系也是不支付成本的,所以才有一块巨大的支期汇收益,使得今天的数字经济的头部企业被大家驱之瞩目的去捧上天。


大家以为是他们聪明,其实有两块成本,社会承担,不显山不漏水的转化成了数字经济头部企业的机会收益。而且因为它不支付成本,所以叫做机会收益最大化。这样就崛起了一批主要是在消费端。再进一步当他们要进入农业的时候,我为什么说他更有意思的就是他们进入得很巧,他们抓住的什么?就是在原有的农业产业链中,因为过去我们有些部门或者有些官员学者或者学者型官员,他们过度地迷信这个比较粗放的市场形势,把这个东西变成意识形态,就变成市场主义。


所以实际上他们强调的做法恰恰打压了,就像任何世界上其他的农业产业链形成一样,打压的是直接生产者的收益份额。

农业收益分配


所以我们也跟任何其他的所谓粗放市场经济国家的结果一样,就是农民作为生产者,他所获得全产业收益大概只占不到10%,一般情况下在7%~8%。那谁占有我的大部分收益呢?是流通环节,是二批商大概能占个30%左右,然后另外60%左右是在三批就是三p是掌握着什么销地,市场的,因为三批的经济行为是典型的利益集团的行为,而导致二批乃至于生产者,包括最近大家都在网上疯传的一个照片,蔬菜过剩,这些其实都是批发商为了保证它的价格垄断地位,而强行向生产端转嫁成本所造成的。


大家一般性地去讨论什么市场化还够还是不够等等这些,因为没有调查研究的依据,所以并不具有真正意义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说怎么调整这个制度,现在闯进来一个数字经济,它对于原有的农业产业链的严重的不合理,带有很明显的冲击性,于是乎它占有的什么?就恰恰是70%左右的批发商端的收益,他打掉了这些批发商赖以生存的重资产投资,他们做了大量的仓储建设,做了批发市场的建设等等。

这些,当然是政府也投了资,而政府培养了一批占有着巨大收益,但却不绝对不像生产者做任何转让的这样的一个利益集团,这是我们以往农业所谓产业化领域中的非常重要的问题,但却有意无意的被忽视了,这正好是一个被忽视的结构性的不合理,给了数字经济的头部企业一个获取收益的机会,他们不必再去做这部分的投资建设,他们只要直接跟什么直接跟生产端打交道,利用他们掌握的消费端的数据,不同品种不同品类,他的消费时间,他的消费的数量等等,通过他们的算力,电脑处理就直接变成了生产端可以对接的信息,这是今天我们说看待数字经济进入农业的一个重要的情况,希望大家适当的注意。


但是我们最后收尾的时候还要讲一下,这只是一部分,这只是因为他有两块机会成本没有支付,他得到了机会收益最大化的那部分收益,反过头来用他们可以直接冲击中间商,冲击二批商三批商等等,乃至于冲击物流的能力,直接把它掌握的消费端的信息变成生产端,可以减少生产端损失的信息,这样就形成了数字经济企业跟生产端之间可以直接结合的条件,但是需要进一步做的,我们最近在跟这些数字经济的企业在反复讨论协商,进一步应该做的是帮助生产端形成有质量的可连接的生产行为,那就是如何在生产端形成相对比较稳定的数据体系,这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去做的事情。


在改制过程中,我们说至少它应该有相对而言形成合作运行的这样的条件,也就是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要靠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来实现,它要有制度创新,才有可能对接数字经济,啊这部分,我建议把数字经济的头部企业去跟,现在已经形成了合作社经济做某种程度的结合,以降低数字经济的运行成本。因为它对应的是一个可以做数字化处理的组织基础,这样整个数字经济所需要的制度链制度链才能跟产业链吻合在一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我希望各位愿意考虑。

文章整理自bilibili【温铁军见闻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产业资本   数字   金融资本   农业   经济   铁军   收益   成本   领域   过程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