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大湾-阿尼亚房车伴我走天涯

我们在东坡景区吃过中餐,驾车前往下一个目标——林家大湾。这里不是景区,却群山环绕,景色秀丽,山川有灵,秀水有性。这里不是名胜古迹,却是名人故居,诞生了林育南、林育英、林育蓉(林彪)等林氏三兄弟,他们曾为中国革命作出过卓越贡献,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

百度导航到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白羊山下,接近林家大湾,一座新建的青灰色钢筋混凝土牌楼,牌楼前两侧各有六个雕龙刻凤立柱,进入牌楼,不远处,往左是林育南故居,往前是林育英、林彪故居,相距200多米。我们先前往林育英、林育蓉(林彪)故居,碰上要收门票的尴尬。原来林彪故居的修缮及军事博物馆修建,不是当地政府所为,而是村里自主经营,所以适当收取一点门票,可以理解,并且觉得旅游部门这种处理方式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非常合适。

过了验票处,远远望见一座青灰色四方型雄伟建筑,那就是林家大湾的军事展览馆,我们顺着村中小路,途经帅府酒楼,这是一栋现代化的高档次酒楼,耸立在林家大湾,格外的亮眼、豪气。

接着来到军事展览馆,这是一座四合院式的两层建筑,内部除了几个卖旅游产品的小摊占据着入口及左角的位置外,正中间天井,置有林育英、林育南、林育蓉(林彪)立像,林育南手持一卷书,一介书生模样,林彪身披长袍,左手叉腰,右手拿望远镜,似乎正在指挥作战,而林育英则身穿八路军装,两手背后,目视前方,他们的形象真是栩栩如生。其余的不管一楼还是二楼,都布置成敞亮式展室,其中的资料与实物多由负责人前往全国各地,在各界热心人士及海外热心人士的帮助下,耗时一年有余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最全讲述林彪元帅的历史展馆。

展馆内以图片、文献、实物特展品,呈现了林彪元帅的出生、求学、军旅生涯、政治岁月(其中包括讲诉林彪在黄埔军校、长征、平型关大捷、抗大任校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南下作战、四野军旅等等)的全面资料,置身其中有如看了一部林彪元帅的活电影。这个军事展览馆着重突出了林彪,因为在林家三大名人中,也只在林彪在军事上具有卓越的功勋。虽然没有现代化的声光电手段,但也清晰的展现了林彪一生的主要事迹,给人留下了深切的印象。

接着我们来到了帅门,即林彪的故居。故居分为老屋和新屋。新居即帅门,面向清水塘,视背靠关山,屋后树木葱茏,屋前池水清澈,四季长流的龙泉水源源不断地注入清水塘。帅门始建于明代,扩建于清朝嘉庆年间,为一进三幢,砖木结构,室内大小天井三口,雨水通过暗沟流进自己农田。前后共有房间、堂屋、茶厅20余间,占地300余平方米。大门为了扭向东南,在屋檐下加修了门楼,俗称"回头望",并有一尺多厚的门框。故居于l939年被日寇烧毁,随后按原貌修复,l971年"9·13"事件后又拆毁,1995年又重新依原貌修复。现在陈设有林彪父母遗像及保存下来的部分生活用具,一部旧式织布机和一架纺线车尤为珍贵,是林彪家先辈留下创业中兴的见证。老屋坐落在清水塘中间的正后方,且地势在最高处。且显得有点隐秘。这里是林彪的出生地。也是几经修缮,还以原貌。


在帅门与出生地之间,是林育南故居,同样非常简陋,但保存完好。故居内陈列了当年林育南家生活起居及耕作的器物。林育南是"三林"中最早的革命者,而他的革命启蒙人是恽代英。林育南很早就成为武汉地区学生运动的中坚分子,甚至还参加过北京的五四运动。就在中共一大成立时,1921年7月,他还与恽代英等在林家大湾重新成立了旨在"企求阶级斗争、劳务政治的实现"的组织。待董必武、陈潭秋这两位中共一大的湖北小组代表返回武汉后,林育南随即庄重地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成立以后的一个"大手笔"--"二七"大罢工,林育南是主要领导人之一。

林育南故居的隔壁还有一个回龙庭,他是专门展示林家大湾的风水龙脉的,参观意义不大。

我们再从林家大湾出来,开车几分钟来到回龙镇林家染铺湾的林育英故居。土砖建筑,与一般的农村建筑规范有所不同,它是有首间一个大门,内呈两排基本结构,一侧为一间间内屋依次排列,,别一侧为敞开式厅屋结构,显得通透豁亮。故居基本保存了当年的风貌,陈列了当年林家生活起居及耕作的器物。

林育英因革命需要,化名颇多,化名多达十九个,其中最为响亮的化名叫张浩,因为他在延安时名叫张浩,是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在延安因病去世时,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曾亲自为其抬棺,震动朝野,可见其在中国共产党内的影响有多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延安   中国共产党   牌楼   水塘   房车   展览馆   元帅   化名   故居   中共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