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懂社交和谈恋爱?

不是不懂,是不想懂。

因为当代年轻人发现一件十分重要、但从未被人教导过的事,那就是:

其实一个人,也能活得挺好。

饿不死,冻不着,无聊了有游戏,不想做饭有外卖,想找人说话有网友,想提升技能有网课,即使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也不再需要什么亲朋好友特地接应,打开手机就是地图导航。



当今社会的便利性,几乎能满足一个人平日里的所有需求。

基本需求被满足后,人就多了一个选择——那就是独处,毫无障碍、超高质量的独处

而在“独处”过程中,最大的阻碍,无外乎是“孤独”。

于是,其中有一部分年轻人开始反抗孤独。

遵守规则,混入世俗,收敛自我,求同存异,甚至讨好迎合,以丧失一部分自我的方式,换取他人等量的陪伴。

有人觉得值,但绝大多数人觉得不值得。

因为,比起偶尔降临的孤独和无助,很多年轻人们更觉得,处理社交、建立关系付出的代价,更加令人难以接受。

这其中,最大的代价包括:

1、难以把握的边界分寸

比起过去,当代年轻人的边界感更加清晰,活得更加遵循自我,个性迥异。

也正因为这样,“相处”这件事本身就变得更加困难,因为关卡太死,边界和分寸一旦拿捏不好,稍有不慎就会踩雷,被人讨厌。

天生就高情商的人太少,而在提高情商这条路上,注定要屡屡碰壁,有些人觉得吃这种苦不值,还不如将这份浸透投入在实实在在的技能提升上面。


2、无法一致的相处节奏

感情是人类的软肋,几乎没有人不会为此受伤。

而人际关系中最特殊的一点就是:即便你认真努力,诚意十足,对方同样如此,但你们的关系仍然会产生矛盾。

因为个性不同,认知不同,对感情的需求不同,相处节奏必然有偏差。

你觉得是他冷漠,他觉得是你粘人,但其实对彼此的好感没有少半分,误会却也就这么产生了。

两个人面对感情的差异太大,相处过程无法和平顺利,对彼此来说也是一大消耗。

3、感情升温的巨大成本

很多人不是不想建立一段关系,而是一想到建立关系所需成本,就望而却步。

重新认识一个人,对当代年轻人来说是件不容易的事。所付出的时间成本、物质成本和感情成本,都足以另一个人避之三尺。

工作上的琐事已经够多,社会的压力也足够大,很多年轻人宁愿用所剩不多的时间来取悦自己,宅家睡觉玩游戏看电影,也不愿意倾其所有,投入一段结果为负的关系。

4、互不相让的三观习惯

无论承认与否,当代年轻人都比印象中的老一辈国人更加特立独行。很多曾经被教唆的规则已经失效,更多人选择坚持自己的三观习惯,不愿为了他人退步,更不愿一辈子迁就他人的引导。

这就导致,年轻人很容易就感受到自我被他人侵犯和限制,很容易就感受到不被尊重和不自由。

无法轻松愉悦地做自己,长期下来,任何关系都会崩盘,这是早晚的事。



5、大起大落的情绪起伏

情绪是一项相当耗费人精力的存在,而绝大多数年轻人做不到精准把控自己的情绪,反而缺少情商方面的历练和惩罚,就相当容易被小事触发点燃。

而戒掉情绪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远离引起情绪波动的人或者事,这也无外乎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6、不够信任、不够安全的异性关系

当代社会背景下,两性之间的矛盾加剧。

比起过去简单直接的“性别角色扮演”式相处,当代年轻人更加强调人权和平等,尤其是女性群体的思想进步节奏更快,两性之间产生了许多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恐男恐女”的年轻人也人不在少数。

当自己理想中的爱情幻想被现实破坏,恋爱的吸引力就降低大半。算来算去,很多年轻人权衡出一个道理:

建立亲密关系所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一个人生活所付出的代价。不谈恋爱,也是一种明智之举。


总地来说,年轻人之所以不懂社交和恋爱,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本身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独立,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发展较快,减少了独立生活面临的许多难题。

所以年轻人有资本摒弃无用社交,有选择让自己不沉沦在世俗规则里,有理由不为人际关系的弊端所买单。

坏处当然也是有的,但不要忘了,任何人的潜意识里都在权衡。

只要一个人选择远离人群,大半是他根据自己的生活、性格、需求等一系列个人品质,经历本能权衡和思想斗争的理性结果。

也许外人看来很疑惑,但对他而言,大概是此刻最好的选择。

我是深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书籍《非暴力沟通 · 两性篇》译者,大连市心理协会会员,34岁,已婚已育,愿意分享我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年轻人   权衡   边界   社交   当代   代价   情绪   成本   感情   需求   恋爱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