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穆斯林的葬礼》

重温了霍达的悲剧爱情《穆斯林的葬礼》,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又浮现在眼前:

韩子奇:从一个孤儿成长为一代“玉王”,期间与妻妹梁冰玉的不伦之恋生出了故事中最悲剧的人物韩新月。


梁君璧:虔诚的回族穆斯林信徒,读书少,倔强,强势,坚决反对回汉通婚,哪知与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丈夫,韩子奇却是汉族。


梁冰玉:燕京大学高材生,从小聪明伶俐,有文化有知识,敢爱敢恨。


楚雁潮:韩新月的班主任,才华横溢,擅长翻译,善良热情,人格高尚,明知新月因为疾病将不久于人世,还是热烈的爱着她,就是想通过美好的爱情支撑起她的心灵,让她多活一些时日。


韩新月:最悲情的人物,韩子奇和梁冰玉在伦敦逃难时所生的女儿,由韩子奇和梁君璧抚养长大。北大学生,聪明,善良,好学,敢于跨越民族和宗教信仰去追求爱情。


每多看一遍,感受都不一样,反而觉故事里最悲情的人物不是韩新月而是梁君璧,虽然她固执、倔强、强势,但她却虔诚,传统,坚守着自己的宗教信仰,丈夫去了伦敦逃难10年,她一直守身如玉,苦苦等候,而最终等来的却是她最不愿接受但却不得不接受的结果。

也许每个人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感受都不一样吧!

我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农村的回族聚居区,虽然是汉族,却是那里的少数民族,那是八十年代初期,我上小学,孩子们一个个都穿得破破烂烂,脏兮兮的,操着跟陕西方言很接近的被我们当地称作“回族话”的口音,上学只是为了认几个字,放学回来就去放牛放羊,一个村子每年也就一两个能考上中专的,再后来一个村子每年有一两个能考上大学的,而且还是很一般的大学。

可能是那个年代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民族团结意识也不强,回族小孩见到我们汉族孩子就欺负,对我们很敌视,还对着我们喊“卡斐尔”,那个时候不知道什么叫“卡斐尔”,只知道他们在骂我们,这些显然是受到了大人们的授意。直到后来长大了才知道,那个词是异教徒的意思,是那个年代回族对汉族的一个特殊的称呼,有贬义成分在里面。所以一直到后来我都很讨厌回到那个村子,讨厌看到那里的人,觉得他们就是一群没有开化的野蛮人。

时过境迁,当30多年后再回到那个村子时,看到的是一排排崭新的二层小楼,一层都是门面,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停着或便宜或贵的小汽车,孩子们穿着崭新的衣服,带着鲜艳的红领巾,背着崭新的书包,都说着普通话,都很有礼貌,再也听不到回族小孩追着汉族小孩喊“卡斐尔,卡斐尔”的声音了。

也许这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吧,国民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各民族之间越来越团结,越来越包容,每个人都迈开大步追赶着时代的步伐,生怕被这个时代所抛弃,曾经那个偏僻落后,回族聚居的小村里,那些曾经调皮而今人到中年也有了儿孙的回族小屁孩们也不例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穆斯林   燕京大学   回族   汉族   宗教信仰   葬礼   村子   虔诚   倔强   强势   悲剧   善良   丈夫   小孩   人物   爱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