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北京申奥,却两票之差败给悉尼,6年后当事人说出肮脏黑幕

北京是2008年的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的冬季奥运会举办城市,也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座“双奥之城”,不过这份荣耀的背后,却是一条充满了崎岖坎坷的申奥之路。

早在1993年,北京就是2000年奥运会的申办城市之一,也是当年最大的热门。

只可惜最后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北京在前几轮投票明显占优的情况下,却在最后一轮以2票之差败给了悉尼,就此失去了2000年夏奥会的举办资格。

中国为何会功亏一篑,悉尼又是如何实现逆风翻盘的呢?

时间来到1993年,当年申请举办2000年夏奥会的一共有5个城市,分别是中国北京、澳大利亚悉尼、英国曼彻斯特、德国柏林、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从地理位置上看,北京、伊斯坦布尔代表亚洲,曼彻斯特、柏林代表欧洲,悉尼代表大洋洲,美洲和非洲并没有城市参加;从所属国家经济发达程度方面来看,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属于发达国家,中国、土耳其是发展中国家。

入世之前的中国对比其他几个国家来说经济情况的确是差一些,不过我们的人口多、市场大,发展的潜力不可估量。

再说了,举办奥运会又不是炫富比赛,发展中国家举办奥运会,能够充分展示本国的风采,吸引更多投资者的目光,从而带动地区经济,因为受益更多,所以发展中国家申奥的积极性必然更高一些,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也自然更好一些。

如果要给这5个申办城市按照迫切程度排名的话,北京、悉尼和伊斯坦布尔肯定要排在柏林和曼彻斯特前面。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英国、德国都曾多次举办过奥运会,对于这个全人类的盛会来说,最好是雨露均沾,找一个从未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落户,更加契合奥林匹克的精神。

北京申奥热情很高,背后自然有我国特殊的考量,我们希望用申办奥运的实际行动表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不会受到外界影响(1992年苏联解体),也希望能够用一件足够凝聚人心的大事件来彰显中国日益强盛的实力。

基于上述考量,北京申奥的口号定为“开放的中国盼奥运”。

这个申奥口号乍一看没什么问题,可是事后专家认为这恰恰是“丢分项”,原因就是口号里只是强调了中国,并没有体现北京的优势。

看过这么多届奥运会的我们不难发现,只听说过“伦敦奥运会”、“汉城奥运会”,没有什么“英国奥运会”、“韩国奥运会”,淡化国家,强调城市属性才是奥运会的特殊打开方式,北京的申奥口号在这方面有些失策。

反观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悉尼,在这方面做的就非常出色了,他们当年的申奥口号是“悉尼,运动员的最佳选择”。这个口号不但强调了悉尼的繁华和自信,也把“运动员”这个奥运会的主要公众凸显出来,充分体现了这个城市对他们的重视。

如果把奥运会的赛场比作舞台,那么舞台中央最耀眼的明星当然是一个个打破人类极限,屡创佳绩的运动员。

正是因为运动员的精彩表演,奥运会才能吸引全世界的体育爱好者,主次关系一目了然。

可是在我们的申奥口号中,却只强调了中国民众期待奥运的心情,压根就没提到运动员,似乎有些本末倒置。

对比北京和悉尼的申奥口号,高下立判,对于一贯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来说,悉尼的口号自然更有说服力。

如果说上述原因还在“公平竞争”的范畴之内,接下来要说的原因就有些上不得台面了。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希望看到中国的崛起,他们时刻寻找各种机会打压排挤中国,即便是代表“体育盛会”的奥运会他们也不放过。

原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曾在回忆录中写道:悉尼申办工作主要负责人迈克吉奥,拿出75万英镑,准备联合英国一家公关公司抹黑中国。

悉尼的想法是借英国之口诋毁中国,这样既达到了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还能把祸水东引,不至于牵连自己。

只是后来悉尼所属的新南威尔士州总理坚决反对这个计划,称此举会严重影响中澳关系,悉尼的申办也会受到影响,这个肮脏的计划才被迫流产。

见澳大利亚没什么实质性动作,美国坐不住了,他们虽然没有申办城市,却开始直接插手申奥事务。

美国政客们的意见分成两派,其中一派认为不能让北京申办成功,防止中国借势强大起来;另一派认为在北京办奥运可以以西方奥运精神为引导,进一步在中国传播西方思想,达到“西化”中国的目的,应该成全中国。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反对派的意见胜出。1993年6月10日,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人权小组委员会通过决议,反对中国包括北京在内的任何一个城市举办奥运会,并要求国际奥委会上的美国委员不许把票投给中国。

6月19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上,何振梁强烈谴责美国议会政治干涉中国申奥进程的做法。

24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瑞士发表讲话,要求美国尊重国际奥委会的独立性,并立即放弃插手中方申奥进程。

美国人横行霸道惯了,自然根本就没把国际奥委会主席说的话当一回事,他们继续无视中方抗议,变本加厉反对北京申办奥运会。

在美国的带动下,很多唯其马首是瞻的西方国家代表对北京申奥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1993年8月31日,距离最终投票日还有不到一个月,北京奥申委常务副主席张百发就申奥事宜接受澳大利亚一家电视台的专访。

因为之前美国对中方申奥的粗暴干涉,张百发在采访过程中表示强烈愤慨,但同时也强调,中国绝不会因为莫须有的诽谤影响申奥工作正常进行。

谁知张百发这段话却遭到了移花接木般的恶意剪辑,配合上一位美国记者挖坑式的提问方式,成了中国为了报复美国,准备抵制参加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意思。

澳大利亚电视台这一招颠倒黑白,实在无耻至极,张百发的原意是不想跟美国一般见识,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君子身正不怕影子斜。

可是按照澳大利亚电视台的说法,等于中国直接跟美国杠上了,你反对中国办奥运,我就不去美国参加奥运,变成一副睚眦必报的小人形象。

张百发

在本国播出后,悉尼电视台还将这些内容分发到西方各大通讯社,在各国滚动播出。

经验丰富的何振梁自然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因为在国际奥委会心中,最反感的做法就是某国拒绝参加奥运会。

如果任谣言发酵,国际奥委会必然会对中国进行重罚,其中就包括禁止该国举办奥运会。于是何振梁第一时间进行了辟谣,阐明中方不会缺席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坚定立场。

此时距离9月底的最终投票环节已经很近了,这场“抵制风波”不管真假,无疑会给北京申奥工作蒙上了一层阴影。

9月16日,英国外交大臣赫德访问澳大利亚时,还专门就申奥进程回答记者提问,他说“曼彻斯特是最好的选择,第二就是悉尼,而选择北京则是最糟糕的主意。”

何振梁回忆说:“在奥运会申办历史上,2000年奥运会的申办过程最为艰辛。居然只针对其中一个申办国进行合围打击,让人仿佛回到了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时代。”

1993年9月23日,2000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之争即将水落石出。现场共进行了4轮投票,共有89名国际奥委会成员参加投票,投票采用末位淘汰制,每轮淘汰掉一个城市,谁能笑到最后,谁就可以获得这个最具纪念意义年份奥运会的主办权。

第一轮,北京32票,悉尼30票,曼彻斯特11票,柏林9票,伊斯坦布尔7票垫底淘汰;

第二轮,北京37票,悉尼30票,曼彻斯特13票,柏林9票淘汰;

第三轮,北京40票,悉尼37票,曼彻斯特11票淘汰。

尽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使出了造谣中伤、控制舆论等各种手段,北京在前三轮的票数却稳稳地排在榜首。

看来在多数国际奥委会成员的心中,还是希望奥林匹克尽可能公平公正,也希望奥运能够在亚洲最大的国家举办一次。

最终的第四轮投票是北京和悉尼的一对一PK,只是最后的投票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前三轮一直保持第一的北京居然以43:45票输给了悉尼,以两票之差与2000年夏奥会举办地擦肩而过。虽然心里五味杂陈,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还是大度地向悉尼表示了祝贺。

悉尼最后两轮的票数暴涨,明眼人都应该看得出来这里头有“猫腻”,不过当时我们没有什么证据,也只能吃个哑巴亏。

直到6年后,悉尼获得2000年奥运主办权的幕后丑闻才被曝光出来。

1993年初,悉尼看到申办城市名单后做了一番分析,曾经举办过奥运会的英国和德国申办成功的可能性不高,伊斯坦布尔属于陪跑选手,他们唯一的对手就是中国北京。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悉尼在英国奥委会的默许下,开始逐个做欧洲委员的工作,跟他们约定好,万一曼彻斯特出局,就把票转投悉尼。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第三轮曼彻斯特淘汰之后,悉尼票数会激增的原因。

与此同时,悉尼奥申委会在国内筹集了大量资金,派人飞赴非洲各国,公关当地奥委会委员们。悉尼奥申委会主席考兹向他们做出承诺,只要把票投给悉尼,就为非洲国家运动员提供训练经费,如果非洲运动员选择去澳大利亚训练或者留学,更是一分钱也不用花。

1993年8月25日,考兹又以澳大利亚奥委会的名义,与南美的阿根廷、哥伦比亚以及非洲十几个国家和亚洲个别国家的奥委会签订了14份协议。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只要悉尼获得2000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从1994年到2000年之间,每年都会给这些国家提供一笔巨款,用来兴建体育中心,购买体育设施。

以上悉尼的这些手段充其量算是“阳谋”,靠外交手段拉拉票无可厚非,还在我们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只是做了这些的悉尼还是不自信,于是开始剑走偏锋。

9月22日,投票的前一天,考兹邀请肯尼亚国际奥委会委员穆科拉和乌干达国际奥委会委员恩扬维索共进晚餐。

席间,考兹直接把7万美金的红包塞给两人,一人3.5万,并且承诺,只要悉尼最终胜出,1994年到2000年,每年都会支付给两国体育部门5000美元。

对于穷到至极的两国来说,考兹开出的条件是他们无法拒绝的。也就是说,在票选开始之前,肯尼亚和乌干达的这两票已经锁死在悉尼身上了,而中国败给悉尼的,恰恰也只有两票。

试想如果这桩丑闻能够早两年爆出,也许北京就能顺理成章地接替悉尼,成为2000年奥运会的主办地。只可惜这一切都太迟了,2000年奥运会近在咫尺,悉尼已经做好了前期所有的准备工作,而北京压根就没有准备,为了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只好默认这个结果了。

不过悉尼必须要吞下不择手段酿下的苦果,因为“贿选”丑闻,2000年悉尼奥运会实际到场的观众大幅减少,赞助商大量离场,国家财政负担进一步加重。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贿选事件给国际奥委会敲响了警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中国加了不少感情分,让北京的第二次申奥进程顺利的多。

2000年8月28日19点39分,中国北京力压伊斯坦布尔、大阪、巴黎、多伦多,获得了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

2015年7月31日,北京又在与波兰克拉科夫、挪威奥斯陆、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和乌克兰利沃夫的比拼中脱颖而出,获得了2022冬奥会的举办资格,正式成为这个世界上唯一一座同时举办过夏奥会和冬奥会的“双奥之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悉尼   伊斯坦布尔   国际奥委会   曼彻斯特   澳大利亚   英国   美国   黑幕   北京   中国   肮脏   当事人   奥运会   年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