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中医学养生之廿三-寒从脚下起,火自头上生

撰稿:云南戴氏经方医学流派第四代传人 胡亚光 编辑:徐敏

《尚书·洪范》讲五行——木、火、土、金、水,“火曰炎上”,“火”的自然之性就是向上烘热、燃烧,在人体内,“上火”反而是常见的不适症状,头昏头痛、面红目赤、长痘起斑、口苦口臭、耳鸣耳痒、浊涕鼻衄、咽喉肿痛,都是“上火”表现,“火”字头上加“火”,往往就是西医说的各种“炎”症——咽炎、喉炎、鼻炎、舌炎、眼结膜炎、牙龈炎、中耳炎等等,既然是“炎症”,抗菌消炎就是顺理成章的事,结果用了一轮又一轮的抗生素、清热解毒药,火却没有完全消除,症状也是时隐时现,到后来反而增加了胃疼腹泻、腿脚怕冷的“下寒”症状。血常规检查显示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力下降,医生不得已停用抗菌素,这些慢性炎症就成了疑难病,“找中医再看看,调理一下。”这是医生最后的忠告。

《黄帝内经》有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咱们的阳气像天上的太阳,东升西落,运行不息,不同的时辰运行到相应的位置,“失其所”应在的位置,就会有损健康。如果升到头顶就落不下来,火气不降,就是“上火”,火在头上多了一分,脚下就少了一分,腿脚火气不足,就容易被寒湿阴邪侵袭,“老寒腿”由此而生。这正是俗话说的“寒从脚下起,火自头上生”。

上有火下有寒,就给医生出了个难题,病人的日常饮食也无所适从,觉得虚寒你来温补一下,就会头顶冒火,七窍生烟,如果觉得上面火气旺,又来个清凉泻火,身体马上就给你个“胃痛腹泻”看看。

要解决这个难题其实不难,想办法“引火下行”即可。

站桩、太极拳、养生气功、静心打坐都可以引火下行,从上往下敲下肢的足三阳经——胃经、胆经、膀胱经也可以。用艾条灸足三里、阳陵泉、涌泉穴,可以祛寒除湿,引火下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吴茱萸》记载有:“口疮口疳,吴茱萸末,醋调涂足心,一夕愈。”现代有人研究,醋调吴茱萸末敷涌泉穴,还可以降血压,都是“引火下行”之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李时珍   黄帝内经   本草纲目   吴茱萸   阳气   中医学   腿脚   炎症   火气   症状   脚下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