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遭遇瓶颈,创新才是唯一出路

互联网行业经过20多年的野蛮生长,已经度过了高速增长期,现在正在从过去的单一粗放型增长,转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阶段。

自去年以来,受疫情持续反复及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我国互联网企业出现了缩编、减岗和裁员现象,而今年新一轮的裁员风暴又再次来临,几乎席卷了所有的互联网企业。

事实上,疫情和经济不景气只不过是互联网大厂裁员的原因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互联网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按照经济学原理,任何行业发展都有其生命周期,行业的生命周期,是指行业从出现到完全退出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

行业生命周期包括4个发展阶段: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从目前国内互联网的发展状况来看,其野蛮生长的幼稚期、成长期显然已经过去了,回顾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前20年,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其发展速度。

在此期间,国内一大批互联网企业应运而生,支付宝、微信、美团、京东等网络巨头,在互联网20年的黄金发展期里,进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3%,比2020年提高了2.6%。网民规模达10.32亿,其中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8.42亿,占网民总数的81.6%。2017年以后,全国互联网零售额增速就开始放缓,从32.2%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3.1%。

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流量红利期已经过去,各个互联网平台进入到存量竞争时代。据工信微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虽然互联网业务收入保持正增长,但利润总额降幅进一步收窄,研发费用增速稳中有降。

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7170亿元,同比增长0.1%,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5.4%,增速较1-5月回落0.3%,降幅较1-5月收窄8.6%。

不仅中国互联网企业在“过冬”,美国互联网企业也是如此,今年以来,受经济衰退风险加剧影响,美国科技巨头纷纷宣布裁员、缩减和暂缓招聘,以节省人力成本。然而,在此趋势下,一些互联网相关行业却出现逆势招人,特别是在一些前沿技术领域。

相关机构的报告显示,虽然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核心技术和产品等技术类岗位仍然保持着较为强劲的人才需求,一些互联网科技公司还在持续花重金招揽技术人才。这充分说明,目前的互联网行业正在从以往单一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向“脱虚向实”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当前,许多互联网企业已经将人工智能、区块链、隐私计算、数据库等前沿科技作为重点战略布局,与此同时,企业的科技研发与实体经济需求相结合,迎合产业互联网及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将其作为谋求企业业绩的新增长点。

2022年,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多项内容直接指向互联网战略投资,这一信号背后折射出国家对互联网巨头政策监管收紧的大方向。

此外,随着近两年来互联网环境出现的巨大变化,一些定义和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例如互联网企业是否属于科技企业,有没有真正的创新?在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限制下,“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总之,在国家加强反垄断监管的大背景下,互联网企业不能再依赖其原有的利润增长模式了,必须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事实证明,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美国之所以能够引领全球科技创新潮流,就是因为美国拥有一批具有顶尖创新水平的科技公司,如苹果、微软、谷歌、脸书、亚马逊、特斯拉等。

也正是由于这些科技巨头的不断创新,才推动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始终占据着全球科技创新前沿的制高点。这也是美国经济能够保持持续增长、长盛不衰,美国股市能够产生长达十几年牛市的根本原因。

由此可见,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当下行业发展遭遇瓶颈的情况下,别无选择,只有创新才是唯一出路。在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数据优势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生产环节的价值创造,在为中国经济数字化产业升级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能够找到互联网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阿里巴巴近些年所取得的进步就源于其科技创新,由于马云独到的眼光,阿里早在2009年就创立了人工智能科技公司--阿里云,又于2017年建立了致力于基础科学和颠覆性创新研究机构--阿里达摩院。

12年来,一直埋头钻研、默默无闻的阿里云终于厚积薄发,一鸣惊人。如今阿里云已经连续两年超越谷歌,在全球云计算中排名第三,并在计算、存储、网络和安全上拿下了4个全球第一。

目前,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都将产业互联网视为未来的新增长点。整个行业都在数字化和前沿技术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技术人才需求也随之不断增加。具体来看,数字化人才包括数字化管理人才、数字化应用人才、数字化技术人才3个层次。

未来,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两者之间的边界将会越来越模糊,甚至融为一体,在此情况下,经济发展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会大幅增加。

而在企业人才储备与培养这方面,蚂蚁集团显然走在了前面,今年,蚂蚁集团入围“2022福布斯中国最佳雇主”。蚂蚁集团中职工技术人才占比达63%,2021年科研投入超过188亿元。

由此可见,科技创新才是推动互联网企业发展进步的唯一动力,而阿里也用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证明了这一点。

说完了阿里,我们再来看华为。华为之所以能够仅凭自己的一己之力,去对抗美国这个科技强国的打压、遏制和断供,靠的就是自身超强的科研能力。华为公司的研发投入,10年间已经累计超过8400亿元。

2021年,华为公司研发投入再创纪录,一年投入1427亿元,已经超过了总营收规模的20%。这一数字也反映出美国为何忌惮华为的原因。

1427亿元的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20%以上,这两项数据,令全球绝大多数科技公司都难以望其项背。实际上,华为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已经相当于世界上许多小国家一年的GDP了。

结语

美国竭力打压中国动作的背后,是美国科技存量优势的迅速耗竭,以及对中国在科技进步推动下快速崛起而感到的焦虑。中国有着全球最大的人才储备库,这就为科技巨头和互联网企业在科技生态上破旧立新,和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互联网发展现已进入成熟期,虽然发展遭遇瓶颈,但仍然充满发展机遇。笔者认为,未来最大的风口就是数字经济,互联网企业应该抓住这一波数字经济红利,发挥自身优势,促进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打造出良好的经济生态环境。用数字经济去赋能实体经济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打破目前的发展瓶颈,为企业发展赢得新的契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华为   阿里   增长点   美国   瓶颈   巨头   出路   数字   经济   行业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