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哭穷”教育不出好子女

“家里穷,出门就别跟人家比了。”

“父母好不容易才挣到了钱,你可要好好读书啊...”

这句话,似乎听说过,也或许是自己说的。

“哭穷”已经成为家长们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有些人说:对小孩哭穷,会使他们自卑、胆小、个性敏感;还有一句话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种“哭穷”的优点和缺点吧?

01

被父母痛哭流涕抚养长大的小孩,懂事得让人心痛。

一个爱哭穷的家长,肯定会教出一个“懂事”的孩子来。

不过,这样的理解,也是有怨言的。

《奇葩说》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她和她的女儿一起到游乐场,她的女儿要吃冰激凌。

不过,她也不忍心拒绝,就给她买了一支。最后,只是吃两口,她就不吃了。

妈妈在乐园里不少人面前,已经开始担心自己的钱了。

“你知道吗?我们家里穷,你知道吗?我都不想自己吃了,你就这么暴殄天物!”

那后果就很明显了。三岁的小女孩吓得哇哇大哭,一边吃冰淇淋一边说着对不起。

张踩玲得知自己的女儿是得了中耳炎,所以吞咽困难。

在父母还没哭穷的时候,他们就会把自己要的东西告诉他们,而当他们的父母哭着要钱的时候,他们就算再疼,也会选择沉默。

把委屈藏在心里,让妈妈听话。

他们不会去争,也不会去拒绝。

最让人心痛的,就是那些被父母用乞讨来的“懂事”的孩子。

02

为贫穷而哭泣的家长,无法为子女提供充足的金钱,以确保他们的物质生活。

因此,许多缺乏资金的儿童在外面的诱惑下,走向了无法回头的道路。

尤其是上了大学,家长不在身边,孩子的警觉性又差,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校园高利贷的陷阱里。

前段时间,“一个同学借了一万五,签了合同就是一万九。”小陈同学,去年在 XX万卡 APP上借了一笔钱,申请参加公务员培训。

她的真实贷款是15000,但是由于所谓的服务费,合同的总金额被提高到了19000。

小陈因无力还债,而陷入以贷养贷的困境。

当孩子们缺少金钱时,他们应该向他们最亲密的家长寻求帮助。

可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太穷,他们不能和家人说,所以他们不得不求助于一个不熟悉的社会,而这个世界的邪恶,却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想象。

在步入社会前,儿童必须建立起一种价值观念,了解社会的善恶,并牢记「不论贫富,父母永远在你的背后」。

03

汉代,国家刚刚建立,刘邦将自己的功劳分配给了百余名臣子,赐予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和土地。到萧何的时候,萧何却不接受刘邦的任何赏赐,而是挑选了一些荒芜的小块地。

刘邦问他原因,说:“贫瘠之地,能激励子孙后代努力种田,知道节俭。”而土地肥沃,则容易让子女懈怠,从而导致家族逐渐衰落。

果然,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些人的家族大部分都已经衰败,只有萧何一家还算昌盛。

曾国藩曾经说:“不经历磨难,就没有出息。”儿童必须给予他困难,给予他磨练,不要给予他种种优越的条件。

曾国藩的家训把“善身”作为“穷”。曾国藩在给长子曾纪泽的信中写道:“凡名门之人,其衣食住行,皆如贫寒之士,以能有所成就。”

也就是说,越有钱的人,越有能力,越有节制,越能像穷人那样,在物质生活上,更有出息。

无论多好的教育,都比不上一个成年人的“不容易”!

现在的家长,总是想着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实际上却是在伤害他们。

在成长的过程中,越是物质丰富的儿童,越是不懂得感激,越是不知道勤奋,越是懒惰,甚至会伤害自己。

而对儿童进行适当的教育,就是让他们明白艰难困苦,让他们学习刻苦,这是最大的恩赐。

为穷人哭泣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把自己放在一个人的角度去了解一个小孩就很困难了。让一个孩子懂事是容易的,但是要让他的心充实起来就不容易了。

“小家伙,虽说家里比咱们家富裕的人家多了去了。

你现在也是这样,要什么就要什么。”

父母习惯性地为自己的孩子哭泣,就像是给自己的孩子套上了一道牢不可破的枷锁,让他不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与其给孩子当“负担”,还不如当个向导。

与其让他看到自己的人生不如意,还不如让他看到自己人生的精彩。

与其“煞费苦心”地告诉他们家中没有钱,还不如用实际行动来向他们证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父母   刘邦   穷人   懂事   子女   家里   困难   家长   女儿   儿童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