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芯片后,美国又瞄准这一行业!对中企影响有多大?


继《芯片和科学法案》之后,美国又瞄准了这一行业!

据环球网报道,美国广播公司(ABC)称美国总统拜登于当地时间12日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帮助扩大美国的生物制造业,减少对于中国的依赖。报道指出,美国拜登政府制定这一政策是为了与不断发展的中国生物制造业相竞争。

生物制造除了已被用于产生癌症疗法和细胞基因治疗药物之外,也被用于疫苗、生物燃料、食品、肥料和育种等领域。

拜登政府的一位高级政府官员称,这项新命令旨在启动一项国家生物科技和生物制造方案,该方案将推动联邦政府在确定美国生物科技领先地位的领域投资,允许联邦政府为使用微生物和其他生物衍生资源的研究直接提供资金,这方面的项目可以制造新的食品、肥料和种子,以及提高采矿作业的效率。

此前有美媒爆料,继“芯片法案”后,拜登准备签署一项行政命令以帮助扩大美国的生物制造,目标据称仍是“针对中国”。而“美国之音”等媒体报道拜登签署行政命令时也解读说,此举是在“回应中国在生物技术方面的挑战”。

如果消息为真,这将对国内CXO板块打击不小,甚至有投资者直呼“板块逻辑崩塌”。

CXO,俗称医药外包,主要分为CRO、CMO/CDMO、CSO三个环节,分别服务于医药行业的研发、生产、销售三大环节,可简单理解为研发外包、生产外包、销售外包。

国内近十年CXO板块的崛起,其中一大部分订单是为美国医药巨头服务,在美国医药产业链上扮演“富士康角色”。有研究指出,美国医药巨头将研发、生产外包以降低成本,而中国在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各阶段研发费用仅为发达国家的30%-60%,生产费用更低。

有数据统计表示,美国6家跨国药企2021年的中国区订单超过200亿美元。正因为如此,中国CXO公司来自美国的收入占比普遍较高。如果美国收缩业务往来,对这些公司的业绩影响不小。

尽管美国这项行政命令没有针对任何国家和企业,但已触动资本市场的神经。周二A股开盘后,中国生物制造相关领域CRO企业股价大跌。

从目前的消息来看,上述行政命令中,只提到减少对中国生物制造方面的依赖,即制药(CDMO)领域,并没有对临床前研发(CRO)、销售(CSO)环节做出限制。具体影响还需看后续官方文件的具体内容。

CRO企业为合同研发组织,是医药外包服务(CXO)的一种。随着中国创新药产业的爆发,为之服务的CXO企业也飞速发展,承接了海外医药巨头大量的订单。有数据显示,2017-2020年,国内CXO主要上市公司海外收入合计占比从62.7%提升至71%,海外收入年复合增速约34%。

另有数据显示,2020年,药明康德海外营收占比高达四分之三,康龙化成海外收入占比更是达到85%以上,九洲药业、博腾股份、药石科技海外收入占比也都在70%左右。

可能通过最新的行政命令受益的企业包括美国CRO厂商查士利华(Charles River)。根据研究机构沙利文去年发布的报告,国外头部CRO企业有IQVIA、查士利华、Syneos、LabCorp和ICON等。

过去20年里,随着全球分工的细化,包括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药物和抗生素等药品制造业,很多从美国、欧洲和日本转移到了中国。有美国医学专家担心“美国依赖中国药品是个大问题”。

但有分析认为,实际上,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生物技术产业之一,并在研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中国创新生物制药的数量仍然很低,短期内不会对美国的全球地位产生威胁。

生物基金公司Loncar Investments创始人布拉德•隆卡(Brad Loncar)对此表示:“美国的生物制造行政命令与芯片制造最大的区别是,它不是对国外禁止技术转让,而是鼓励更多的生物技术公司和相关供应链在美国生产。”

  针对市场的下跌,隆卡向分析称:“最新签署的行政命令旨在减少美国对海外生物制造的依赖,对企业会有长期的影响。”

  从白宫的简报来看,美国启动《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重新打造生物技术在美国的供应链。但资本选择多地投资生产完全是出于经济性的考虑,究竟美国的行政命令能否改变市场的经济性选择,这点值得打上一个问号。

  声明:易昇证券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学习交流探讨用,非投资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美国   外包   生物技术   中国   芯片   命令   海外   生物   行政   医药   行业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