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依赖中国,德国欲减少对华投资,已敲打大众,但德企不愿配合

据德国《商报》报道,德经济部对德国企业在中国投资过于集中这一情况表示担忧,称这会让德国对中国市场依赖进一步增加,在大国对抗日益紧张的时代背景下,德国经济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随后有超过6名德国高级官员披露,德经济部希望通过大幅收紧德国企业在华投资的担保规则,以此来使德企减少在华投资。

德国经济部所说的海外投资担保,是指若事先获得国家担保的德企在海外投资中遭受损失,德国政府将对其损失部分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

而德国经济部现在打算限制在华德企使用这项利好政策。

我们熟知的大众汽车就已遭到限制,前不久德国经济部借口所谓的“强迫劳动”炒作中国人权,并拒绝延长大众汽车在华投资的一项担保。

其目的很明显,就是要用这种方式将德国企业逼离中国,从而达到打压、遏制中国发展的效果。

针对德国经济部门的无理行径,大众汽车当时的CEO迪斯对德政府表达了明确的抗议,称后者严重低估了中国对德经济繁荣的贡献,并表示自己一直关注着新疆的汽车工厂,当地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强迫劳动”和“大规模拘禁”。

我们知道,最先炒作中国存在所谓“人权问题”的国家是美国。近年来随着美国对中国经济发起全方位的围追堵截,德国朔尔茨政府也有意效仿美国,在这方面对中国进行打压。

德国政府宣称,美国对华政策让德国深受启发,那就是德政府可以干预德企对中国关键领域的投资,要求这些德企必须先向本国政府申报,经过批准后才能在华建立新基地或与中国公司创办合资企业。

这样一来,德国政府便能更好地控制德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显然,这是朔尔茨政府的“政治正确”,为此他们甚至不惜和中国对着来,挥刀斩断自己的财路。

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发布的贸易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第六年位居德国贸易伙伴的第一位,因此德国若对中国经济发起制裁,亦或是将两国经贸合作政治化,必将使自己遭受更多损失。

事实上德国企业扩大在华投资,是他们在当前世界经济环境下需要做出的必然选择。

目前世界正处于后疫情时代,受新冠疫情的长期影响,全球供应链遭到不同程度的打击,这导致很多国家面临复工率低、原材料采购困难等不利生产的情况。

而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工业体系最完备的国家之一,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供应链。

因此可以说,这两年德国企业对华投资的大幅提升,并不是我们求着德企来华进行建设,而是德国企业自身有求于中国。

面对德国经济离不开中国的事实,德国政府内部也尚且存在理智的官员,他们非常担心一旦德国对中国发起经济制裁,德国的很多企业将会遭受意想不到的冲击,尤其是汽车、机械制造这两大支柱行业恐怕将面临绝境。

前些天,德国汽车行业专家杜登赫费尔就发表讲话强调,疫情下的德国车企在全球都面临着业务萎缩的困境,但唯独在中国市场还处于上升期,“中国市场是当下德国车企存活的关键,我们无法承受和中国发生冲突的后果”。

至于德国在近期出现“对华过度依赖”的言论,并且还有人吵着要和中国“脱钩”,这其实是非常短视的言论,一旦德企真的全部撤离中国,德国制造业将遭受不可逆的损失。

况且如今中国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领先世界,德国车企想要更好的发展转型,今后在这方面将不可避免的和中国企业进行合作。

据悉,德国车企目前就正在引入中国的新能源电池、5G、无人驾驶等至关重要的汽车技术,来确保自己不被排除出新能源汽车市场之外。

这足以说明和朔尔茨政府相比,德国企业更加深知中国的重要性,知道和中国闹掰的后果是他们难以承受的。

其实此次德国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对俄罗斯发起的制裁,已经让德国上下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是作茧自缚。

由于大幅降低了对俄罗斯油气资源的进口,德国自己的油气储备处于历史低位,德民众的用油用气都已经无法保障。

再过段时间,欧洲将迎来冬天,而这个冬天将不止为德国带来寒冷,更会为德国带来民生艰苦和经济衰落。

他们对俄发起的制裁已经加倍地反噬到了自己身上,若德国政府仍不见棺材不落泪,执迷不悟地对中国故技重施,届时我们将不难看到这个老牌欧洲国家走向末路的那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德国   经济部   中国   大众   中国市场   美国   疫情   损失   政府   经济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