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思床垫成“刺客”,这次“受伤”的社会精英?

一提到慕思床垫,就会让人想起在电梯、机场、高铁等户外广告中看到的那位目光深邃的外国老头。可以说,他对提升慕思品牌“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他也让很多人产生了误解,以为这是一个洋品牌。

任何假象终有被戳穿的一刻。实际上,慕思床垫来自海外的营收不到2%,它的真实出生地是广东东莞。巨额的广告投入让公司短期内收割了一波红利,一番喧嚣之后,它的业绩就变成了“裸泳”,各种关于它的逐渐浮出水面。

“洗脑”营销的代价

慕思床垫对营销的执著,是很少见的。它不但出现在户外广告板上,还出现在央视广告中,甚至通过举办明星演唱会、赞助体育比赛等方式,把自己包装得高大上,而且无孔不入。

参与慕思“造势”的明星,先后有演员李现和运动员张继科,都是当下走红的流量人物。有了他们的“背书”,慕思床垫收割了一大拨年轻粉丝。但慕思并不满足于此,还先后赞助过有刘德华、张学友、谭咏麟、李宗盛等明星参与的全国巡演和音乐节。

赛事方面,我们可以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男篮世界杯上看到慕思的名字。综艺方面,它也凭借资金实力击败竞争对手,轻松拿下《我们恋爱吧》《中国好声音》等知名节目。

根据公开信息,从2019年开始,慕思的销售费用都在10亿元以上,2021年甚至创纪录接近16亿。其中,广告费用就接近5亿元。

宣传和造势占用了大量资金,导致慕思在研发方面就没那么“上心”,过去三年里,只有2021年的研发费用超过1亿。如果和销售费用相比,便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了。

问题是,这些“造势”需要的资金从何而来?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资金当然来自比同行更高的售价中。过去3年里,慕思床垫的单位成本都在900元上下,但售价却超过2000元。虽说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如此之高的利润率,让消费者成为“冤大头”。细细一想,愿意花钱买慕思床垫的,应该不是普通人群,恰恰是那些对价格不敏感、更想追求品质生活的精英人士。

“洋品牌”炼成记

换个角度来看,慕思床垫不仅收割了精英人士的钱包,也收取了他们的智商税,因为很多人以为它是一个洋品牌。

根据媒体调查,在树立“洋品牌”形象上,慕思董事长王炳坤是不遗余力。首先在取名上就显得洋气,DeRUCCI的英文名显得颇为神秘。其次,在品牌塑造上,那位真名叫Timothy James Kingman的洋老头,虽然长得像乔布斯,其实他既非慕思床垫设计师,也非重要股东,只是授予了肖像权。最后在广告宣传中,慕思经常添加法国、欧洲、皇家设计师等字眼,更让消费者产生“误会”。

那么,慕思床垫究竟是何方神圣呢?他其实来自广东深圳,是王炳坤在2004年创立的。这其实和王炳坤的过往经历有关,他曾经就职于多个家装品牌,比如米洛、诺亚和梦甜甜等,都很像洋品牌,其实全是本地货。

慕思床垫不但不是洋品牌,来自海外市场的营收也只占很小一部分。过去3年里,这个占比从2.5%降到了1.6%。

当越来越多的人认清了慕思后,它的业绩下滑也就在所难免。公司之前预计,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5.02%-12.1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03%-7.23%。但在近日发布的最终版本中,业绩出现“变脸”:营收同比下降2.03%,净利润同比减少5.9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床垫   诺亚   刺客   净利润   户外广告   老头   洋品牌   业绩   费用   资金   精英   明星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