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访神山“衣领”,对话远游学僧

听西藏阿里当地人说,噶尔县门士乡的芝达布日寺,是神山冈仁波齐的门户,素有冈仁波齐“衣领”之称,信徒转山之前,若能先来此寺供灯礼佛、转寺转塔,福报更甚。

多次路过门士乡,但对芝达布日寺并不了解,更不知道还有“衣领”之说。那年秋,再次途经门士,便踏访了这座神奇的寺庙。

门士乡到芝达布日寺的路虽窄,但是有一段难得的混凝土路面,平坦,好走。

绕过一座山头,扑面而来的是夹于两山间的河谷之风。河床很宽,水量不大,河边山顶竖着高高的经幡。经杆上扯下来几道长长的风马旗,跨越了河面,一直牵到对岸的红色石头上。

四面八方涌来的信众络绎不绝。或是开着皮卡车,拖家带口长途跋涉而来,或者背负青稞酥油,从附近的村镇徒步而至。一颗颗朝圣的心,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手中的转经筒,伴随着坚定的脚步。

行至突兀的山石下,一条小溪涓涓流出,漫过路面汇入河中。溪水源头就在路边,浅池中冒着热气,跟前围着十几个人。

我下车在小溪里洗了洗手。坐在路边的老人说,去那个温泉池洗吧,可以洗去一身罪孽。

突然觉得自己好像真的罪孽深重。既然有如此神功,不妨去洗洗,走近温泉,但见牛眼珠大小的泉眼汩汩地往外冒水,热水流进一米见方的池子。

那些人都想挤到泉眼处洗手,以为那是最干净的。排队的人多,我就在池边洗了洗手。

洗去身上的尘埃容易,涤清内心的阴霾未必简单,洗去身上的罪孽,就更没这么方便。

离开温泉继续前行。

道路崎岖蜿蜒,路边怪石嶙峋,似乎进入札达的土林世界。与土林不同的是,此处石头的颜色怪异,以红色和白色居多,无法断定它们是什么岩,为何会是这样的性状,但可以肯定,这一带的地质特殊。

路边有几处浅浅的山洞,供奉着大小不一的佛像,路过之人对着佛龛跪拜、焚香、添加酥油,有的还给洞口挂上白色哈达。

再往前走,一排白色的佛塔端坐半山腰。塔是砖石砌的,底座呈正方体,上有两层,依次缩小,顶上是一根经杆,系着经幡,五色风马旗在风中摆动。

三三两两的游人信众围绕着佛塔转圈。佛塔后方的高处,便是芝达布日寺。

芝达布日寺是藏传佛教宁玛派寺庙,由高僧多扎喇嘛创建。寺内主供莲花生大师、无量光佛和释迦牟尼佛。藏传佛教有四大教派,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格鲁派。宁玛派是最古老的教派。

建寺高僧甚有眼光,选择了这么好的地方,背靠山、面朝河,视野开阔、气象不凡。

白色的寺墙,顶部有红砖,寺门外整齐地排列着金色的转经筒。

玛尼堆有足球场那么大,摆着大大小小无以计数的经石。与很多地方的玛尼堆一样,经石上放置巨大的牦牛头骨,刻着六字真言。

进入寺内,院中直挺挺站着一根大经杆。经幡并没有展开,而是缠绕在一起。从廊内的照片看,经杆上的经幡若是全部展开,可以连接到寺庙屋顶墙沿,相当壮观。

经杆旁有一块巨大的桃形石头,顶部被人摸得油光可鉴。

寺庙主体建筑由两座殿堂构成,一座是黄色屋顶,有点像城门的楼顶;另一座是红色双层大殿。

正殿的前庭供奉着莲花生大师,后堂供有释迦牟尼佛。前庭的佛像下面有两排低矮的木制长条坐榻。榻上的僧袍像一个个大海螺盘旋着堆放在那里。僧袍叠成这样,意味着什么?不得而知,也无处可询。

侧殿依山而建,佛像紧贴山体,殿堂向前延伸,殿内供奉着空行母益西措嘉。空行母是藏传佛教中的女性佛。

益西措嘉起初是藏王赤松德赞的王妃,藏王将她供给莲花生大师,得到了莲花生大师的所有法门。

空行母像的旁边有一小洞,洞口高度不足一米。牌示那洞曾是莲花生大师修行的地方。

顺着狭窄的台阶爬上去,发现那个低矮的浅浅的小洞里有一尊铜佛,旁边点着一盏酥油灯,还有些零钱。

这么小点空间,人很难坐舒服地坐在里面,难道莲花生大师有缩身术,据说他是一位魔术师般的佛学大师。

侧殿的二楼有间小屋,玻璃墙。墙内挂着厚厚的帘子,无法透视,门帘也是严严实实地遮挡着光线。门口有三四双鞋子。

正犹豫要不要脱鞋,从里面出来两位女游客。

问,里面有什么?

她们神色不安地说,没什么,自己进去看吧。

我脱了鞋子,挑开门帘走了进去。室内昏暗,一个年轻僧人正在给佛前的铜灯里添加酥油。

此屋供奉的全是张牙舞爪、面目可怕的金刚护法。造型如此恐怖,是因为他们的职责是震慑恶魔、保护菩萨和百姓,不能不凶一点。

僧人停下手中的活计笑着说,这些都是镇寺驱魔的保护神,不用怕。他还拿出铜壶给游人手里倒些圣水。

有人接了这些水,喝到嘴里,再把手上沾的水抹到额头。

我搞不清这水从哪里来的,到底有什么法力,也不便询问,只是照着别人的样子,把水往额头抹了一下。

从寺里出来,看到有人围着寺庙转圈,老人小孩子居多。

据说,围绕这座寺庙转十三圈,相当于转神山冈仁波齐一圈。对那些体质较弱的人来说,绕芝达布日寺转一转,也可以算是了却转神山的愿望。

半山腰的佛塔下聚起一群人,男男女女,围坐在一位老者身边。从众人的动作可以看出,他们十分虔诚,不时点头,偶尔询问。

老者一会儿指山,一会儿指水,一会儿做出夸张的动作。

突然,这群人像是得了什么命令,全都站了起来。有的打开自己的包袱,拿出衣服抛到旁边的土坑里,有人直接把身上穿的衣服脱下来扔进去。这是干什么?难道是要抛弃旧念或者罪恶?

这一路见到不少香客,他们的举动似乎在传递一种理念:放下。

寺周地质像是丹霞地貌,山体颜色层次分明,下层土黄色,中间白色,往上是赫色,顶上又是灰土色。

山坡上只有稀稀拉拉的毛草,没有一棵树,山的棱脊分明,被风侵蚀得如刀刻一般。

靠近山顶的地方,山体出现了裂缝,只能容一人进出。我在那个缝隙里走进几步,觉得阴森可怕,抬头只见一线天。

地上虽然有游人的脚印,却不想再往前了。生怕一块石头滚落,或者突然发生地震,这缝隙会不会合上,还是别冒险了。

从石隙中出来,才发现一块石头后面,小小的牌子上写着:“空行密道”。


往后山走,在赫色的巨石前驻足,牌子上有字,“多吉帕姆八岁脚印”。绕石一圈,仔细观察,发现石头上确有一双小小的脚印,浅浅的,形象逼真。

不由得想起法门寺里的石头上,也有一双膝盖印,据传是民女宋巧娇告御状时跪拜留下的。

多吉帕姆是藏地女活佛,拉萨人,怎么会到这个地方来呢?而且还是很小的时候?真是不明白。

在西藏,很多事说不清、道不明的。几千年来,就这样口耳相传,人们也都信了。

此处海拔4500米,爬一会儿山,人就感觉累。

返回到寺前的山坡上坐下休息时,山路上走来十几个年轻的僧人,身着红色僧袍,头戴红色僧帽。从他们的衣着判断,应该是红教宁玛派僧人。

僧人从我身边走过,朝寺门而去。出于一种敬意,向他们打招呼,请他们坐下来喝口水。

僧人们频频点头,却没有停下脚步。走在队尾的年轻僧人冲我笑了笑,在我身边坐了下来。

他们一行是从四川甘孜的五明佛学院来的学僧,去神山之前先来芝达布日寺朝拜。

这僧人看起来也就十七八岁,圆脸,爱笑,像弥勒佛。汉语流利,也很健谈,性格开朗,不拘小节。说话自带喜感,让人想起一位相声演员。

我把矿泉水递给他,趁机请教了有关藏传佛教宁玛派的知识。

学僧说,宁玛派尊莲花生大师为创始人,其实这个教派的历史应该更早。最初的宁玛派不是一个严格的教派,教义比较零散,僧人戒律不多,没有固定的寺院,多是父子、师徒秘密传承,与苯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公元八世纪,印度僧人莲花生大师来到西藏,将印度佛教的密宗也带了过来,与西藏苯教结合,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藏传佛教。

当时不叫宁玛派,只是后来出现了新的教派噶当派、噶举派、格鲁派等,为了区别,把最古老的那一派称为宁玛派。宁玛的意思就是“古的、旧的”。

问,为啥佛学院叫五明佛学院?

答,五明是五个学科:声明,就是语言学;工巧明,是工艺学;医方明,是医学;因明,是逻辑学或者说哲学;内明,就是佛学。

问,你在佛学院学了几年?

答,学了七年,还有六年才能结业。

问,修行宁玛派最注重什么?

答,就是修心嘛!人心本自清静,后来为外物所污,所以要修炼正本清源,凡事不能造作,要通过消业净习,达到清证本性的目的,这才是真正的圆满。

问,听说密宗有长生不老咒语,是不是真呢?

答,是真的,只是那些咒语早已失传。失传是上师故意所为,如果有人真掌握了长生密咒,那岂不是可以操控生死,谁还会去苦心修炼呢?不过,现在还有人痴心妄想,希望得到这样的密咒。

问,宁玛派有不少的伏藏,真有那么神奇吗?

答,没什么神奇的,事实就是那样。

伏藏的隐秘性增加了宁玛派的神秘色彩,据传密宗经典法门大圆满法是宁玛派独有的特殊伏藏法。

看来这位学僧甚是好学,遇到我这样的同样好问的人,他的知识储备得以照亮人心。

我还想问一些别的问题,僧人的同伴在寺门口叫他。他笑着起身说,以后有缘再谈。

看着他轻快的步伐和飘逸的僧袍,我想,他的心一定是清明的,他对自己的信仰有信心。

回顾刚才的对话,我觉得自己在学知识,他可能认为,那就是在度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僧袍   空行   佛塔   远游   酥油   教派   西藏   僧人   衣领   寺庙   石头   大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