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萍乡:窑下灵韵延千年 打造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

中国发展网讯烟雨初晴,云海翻涌。“看的见山 望的见水 寻得见乡愁”的山村风景便是窑下村为何能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的原因,窑下村位于南坑镇南部山区。辖区面积7.99平方公里,千年古窑遗址就分布在窑下村内,素称“先有窑下、后有饶州”。还是“中国保尔”——胡启初(1974-2016年)创办的萍乡市启初关爱志愿者协会及杜鹃花小屋的发源地。

打造美丽乡村新画卷

随着“五一”假期的到来,窑下村迎来第一个旅游“小高峰”,成为了萍乡市乡村旅游的新晋“打卡盛地”,向世人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展示她绰约的风姿!。糅合了天地间灵气的羲之河从大山深处涌出,在这个小村庄写下了一个大大的“之”字。再往上游,一泓碧潭倒映着千峰翠色,丝绸般从桥底堤坝缓缓滑过,跌下十几个匀称的台阶,扯起一大片炫目的水花,溅起一串串曼妙的音符,就像当年承载着无数窑工的希望奔向大江大洋一样,永不疲倦地欢唱着。

桃林掩映处是12组居住的株树下自然村,自从乡村振兴综合体建设启动以来,通过一次次的“1+10+N”党员联户机制和屋场贴心会,该村最难的硬骨头终于被啃了下来。随即,该村支部创下1晚签订58户房相改造协议,跑出了50天建设窑文化研学中心,完成260栋房相改造,无偿拆除空心房24座,流转土地350亩的乡村振兴“加速度”。

发展产业致富门路

窑下村坚持规划先行,发挥人文生态优势,建设窑文化研学中心、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中心、志愿者培训服务基地三大特色平台,规划宋元古街、文创集市、特色民宿、漂流徒步等产业,带动乡村旅游迸发活力,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转化为乡村振兴生动的实践。种植秋雪蜜桃150亩、高产油茶300亩、皇菊30亩,草莓基地20亩,其中有一片秋雪蜜桃园便是县里‘五个千亩’产业项目之一,光窑下村就种有150亩。桃林丰产期每亩可挂果1000公斤,一亩地的产出1万元左右。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22年有望突破50万元,单单油茶计算收入就达到30万元。

借着村里发展乡村旅游的东风,很多村民也在家做起了小老板,5组的张建明曾因病而致贫,后来在村里的公益性岗位上实现了就业,在村上设立农家餐馆,每年能从村蜜桃、油茶、皇菊和草莓等基地收入中获得分红。他妻子还在驻村第一书记覃鹏飞的帮助下,学习了红薯粉制作技术,借助县级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家里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创建陶瓷文化馆

窑文化研学中心作为广场的主体建筑,谁会相信仅仅在半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滩涂地呢。2021年以来,南坑镇积极发掘窑下村“千年古窑”特色禀赋,结合新农村建设打造窑文化研学中心,中心陈列了许多当地出土的不同时期的青白瓷、青釉瓷、青花瓷等器皿和瓷片,其中又以南宋的青白瓷质量最优。莹润如玉,薄似蝉翼,如雨过天晴之色,有民窑出贡品之美赞。据故宫博物馆、南京博物馆、北大考古文博院和江西省文物工作队等专家考证,分布在窑下村的古窑址多达300余处,体量冠绝全国。

过去的窑下村因为交通闭塞经济相对薄弱,是江西省定“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而现在的窑下村风光秀美,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自五一开业以来,小村日均游客超万人,完全超乎了预期,所有岗位都在超负荷运转,节后亟需进行休整改进,在薄弱的地方补充骨干力量。以后的石塘村也将凝心聚力,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景观小品、沿河景观带,同时积极融入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串联镇域生态、文化资源,打造精品旅游路线,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破茧”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萍乡市   萍乡   乡村   江西省   油茶   青白   蜜桃   江西   新格局   千年   特色   文化   旅游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