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背篓网球少年”为啥这么火

在赛场上背背篓的王发。 赛事举办方供图

网球和背篓,好像自带城市和乡村标签,但在一名少年身上,它们之间的违和感,被奇妙地转化成了一种独特的美,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近日,在2022亚瑟士青少年网球巡回赛广州站,来自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的佤族少年王发,赢得U14组男单冠军。皮肤黝黑、笑容憨厚的他背着背篓,里面放着他心爱的球拍和网球,这一画面广为传播,感动了很多网友。

这不是王发第一次“出名”。自8岁第一次走出大山、接触网球,王发去过北京、广州、成都等很多地方比赛,赢回一座座奖杯,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

他的故事,也不全是个人凭借天赋、勤勉、拼搏改变命运的奋斗史,而更像是一个“群像剧”的缩影:王发接触网球,始于一位网球教练的发掘,也与当地政府部门与俱乐部联手开展的职业化人才培养息息相关。几乎每一次,王发都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站上领奖台。

王发在赛场上挥拍。 受访者供图

这些决定了,“背篓网球少年”的成长经历,带有鲜明的时代社会印记。王发的成功背后,是体育让更多山区“少年强”的缩影。

我想起了自己的小学时代。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虽然不是山区,但学校的体育活动相当匮乏。别说标准的足球场、篮球场,我们甚至没有专职的体育老师,一般都是由教其他科的男性老师担任。上课了,老师吹响哨子,大家站队、报数,跑跑步、跳跳远,然后就是“自由活动”,男生们上树爬墙,女生们围着聊天。

那时候,体育课的最大意义,大概就是把成长期野性十足的身体,从教室和课本里解禁出来,到广阔的天地里尽情撒欢。

网友有一句调侃体育课不被重视的经典语录:“体育老师病了,这节课上语文/数学。”仔细想来,这句话对我这样的80后农村孩子,和今天的城市孩子,意义大有区别。我那时候不上体育课,不是因为学习压力,而是非专业的老师们想不出上课的新花样,又觉得老瞎玩瞎闹不是个事。

或许,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不管是通过体育特长生考高中、上大学,还是从小走职业体育发展的道路,都是“烧钱”的,是城市里家境优渥孩子的选择,寒门子弟在起跑线上就失去了这一种可能性。但已经有足够多的案例表明:体育,也可以是下沉式的,也能成为山区孩子撬动命运的杠杆。

比如,山西晋中山区的东长凝小学有“花绳少年”,贵州毕节山区村小元宝小学开展足球教育试验……王发的故事更进一步表明,即使是网球这样训练成本较高的都市体育运动,也可以抵达山区孩子。

你很难说得清,山区孩子和体育,是谁选择了谁,但他们的契合程度确实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从小的困窘生存环境,让孩子们在机会到来时,更具有“背水一战”的求胜之心;他们的吃苦耐劳,也适合进行高强度、日复一日的体育训练。体育为他们提供了新的道路,让他们重拾自信,考上好学校,放眼看世界,也真正走向广阔人生。

改变不会从天而降,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投入其中。一位专业的体育老师、一位教育观念开明的校长、一位慧眼识英才的教练,都可能激发一个“王发”脱颖而出,但还是要从制度上加以保障,才能让体育少年从个体成为群体,最终蔚然成风。

在老家教育系统工作的同学告诉我,如今全县包括山区在内的所有小学、初中,都配齐了专职体育老师。有好的苗子,也很容易被发掘出来,进行专业培养。这让人欣慰,不仅是对于未来涌现更多体育人才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在孩子们的心里埋下一颗种子:体育,是美好的,是日常的,也是值得一生付出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背篓   临沧市   优渥   网球   少年   体育课   山区   孩子   小学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