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万年中国简史

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中国的历史有所了解,而中国作为唯一一个传承到现在的文明古国,也有着太多太多或美丽或悲壮或神奇的传说和故事。但对我来讲,中国的历史只是一段又一段的似乎有所关联但有相互独立的故事。为了把这些故事拼成一个还算完整的历史认知,我选择了这本书。

之所以选择这本书也是因为本书的十来位作者都是相关朝代的专业教授,可能会给我更多的启发。而且可以配合着纪录片中国通史一起看,非常不错,互有补充。


这本书之所以起名为五万年中国简史,是因为第一批智人踏上中华大地的时间就是从五万年前开始的。

智人是我们现在所有人类的祖先,最早从非洲大陆走出来的人类其实分为两支,一支是直立人,他们是最先从非洲走出来的,包括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他们已经在30万年前全部灭绝了。另一支就是海德堡人,包括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和罗德西亚人,他们是六万年前从非洲出来的,最终只有罗德西亚人也就是智人走到了最后,散布到全世界,并受环境的影响,不断的进化,变成现在世界上的各类人种。


中国这个名称在历史上曾先后有过五层意思。

中国这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初的青铜器“何尊”的铭文内,其指的是今天洛阳及其临近地区,也就是天下中心的意思。

第二层含义是指以黄河中下游平原为主体的中原地区,大约包括现在的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区。

第三层含义开始把关中也包括进去了,西汉时期基本上已经把北部中国的核心地区全部包含。

第四层含义是用它来指以华北核心地区为统治基础的中央王朝。比如建都南京的东晋、建都杭州的南宋所曾经控制的全部版图。

第五层含义是随着汉语人群向华北以外地区的大规模迁徙流动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在原来国家版图的基础上,不断向外拓展生存空间的那个主体人群,以及他们的文化,也就是汉语人群和汉文化的地域。


按照中国传统的朝代顺序,第一个朝代应该是夏朝,虽然以前缺乏相关出土的证据,很多人并不承认这个朝代,但是随着近几年考古界的发展,已经有一些证据表明,夏朝是真实存在的。这本书对夏朝的描写很少,只是说当时中国范围内有很多文明,而中国的概念只是诸夏或者说华夏逐渐拓展生存空间的过程。

在秦统一全国以前,华夏(诸华、诸夏)的概念其实是作为一个拥有共同文化的人群,是由许多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构成。商王和周天子都只是成百上千个各自为政的独立政体的武林盟主,而不是后世的专职君主官僚体系中的皇帝概念。所以从汉代开始,我们看到“华夏”的名称才逐渐流行起来。


为什么中国初期的发展是由北向南?

主要还是和生态环境关系密切,南部多山、多树丛,沼泽、河流到处泛滥无常的自然环境,使用石器和木器的原始农业人群只能以很小的人口规模,长期分散在相对孤立的小块地域。那些地方生活资源相对丰富,河里有鱼类、蚌类,丛林里有野菜、水果、鸟禽等,但是想要开拓生存空间却极不容易。

在华北的黄土地带,包括西部的黄土高原、东部黄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情况正好相反。黄土地易于开垦,但所能提供的生活资源又相对匮乏,迫使那里的原始人群必须、也比较容易不断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由此也就极大地提高了各部族内部,以及各部族之间交流互动的程度。所以,与远古中国其他地区相比,华北地区的社会控制与社会动员的技术发展得更早,也发展得更快。


南方这种生活环境确实很滋润,食物种类多,但是由于生活空间的限制,很难大规模的繁衍,哪怕南方全部都是丛林战的专家,但是在北方绝对的人数面前,依然处于劣势。而且在当时的北方人看来,南方人因为蔬果鱼虾富饶,生活容易,所以南方的百姓生性苟且、慵懒,既没有受冻挨饿的人,也没有千金大富之家。看起来和如今的南美人很像啊,这大概就是资源国家的诅咒吧?

另外,屈原楚辞写的那样优美,似乎不是一个把汉语当作第二语言来学习的人能轻易做到的,带有明显的地方化特征的楚辞,表明诸夏文化起码已经构成楚地精英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这也是我所希望未来能做的,我们需要文化自信,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底蕴的国家,而且我们对其他文明的吸纳从来都是以文化为先导的,其他文明想同化我们却很困难。我们的文化经常会教导自己反思和自省,永远承认自己是有不足的,这就使得我们有可以学习和改进的空间,就比如我们说自己是儒家文化,但是现在的儒家和明清的儒家是一样的吗?和汉唐时期的儒家是一样的吗?和战国时期的儒家是一样的吗?我们并不像某些一神教国家,排他性很强,除我以外不可以有别的神,而且神说的一切就是真理,甚至连对同一本书(圣经)的解释不一样都是不能被接受的。


由北向南发展的三次大乱局。

第一次是两晋时期,华北的少数民族闯进华北,西晋政权被迫迁往南京,北方许多大家族带着依附他们的大量劳动人口避乱江南。因为乱局演变为不可挽回的形势是在西晋末年的永嘉年间,所以称为“永嘉南渡”。

第二次大乱起因是安史之乱,也就是唐朝安置在河北边地的少数民族出身的军阀,安禄山和史思明叛乱,虽然最终经过八年平叛,把安史之乱镇压了,但是唐朝也因此开始走下坡路,一直跌进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的大乱之中。这段时间,北方的人口始终在陆续的向南迁徙。

第三次南迁是金灭辽以后,与宋交恶,于是乘灭辽之势南下,逼得宋王室逃亡,一度退到海上避难。因为这是北宋的靖康年间,所以称为“靖康之难”。这三次大乱所引发的人口事件,极大地改变了南北中国的人口分布格局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关于胡、汉文化的融合。

感觉好像只有中华文明才会有如此的包容性,不排外,我们并不以肤色、种族等来定义是否是同族。如果一个外国人,他从小生活在中国,接受中国的文化,满口的乡音,哪怕他长得和传统中国人完全不同,我们与他接触的第一印象也是,啊,这个老外中文说的真好。但再继续聊几句,儿时的环境,共同的生活经历,我们大概不会有什么敌意或者歧视,可能会产生更多的认同,我们讨厌的是没有素质的人,并不是哪个种族的人。


北魏时期鲜卑拓跋部,自从进入中原以后,就将自己原来的部族认定为与自己无关的“夷狄”,并将其改名为“室韦”。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发生在蒙古或满族统治者的,他们都把自己留在后方的同族看成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

北魏的改革从中华文明来看,他们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但是我作为一个后世的观察者,对此并不认同。可能是有感而发吧,现在也有一些“北魏”人,听着别人似是而非的民主、自由的言论,而不真正去了解其中的权利和义务,却自以为掌握了更高级的知识和制度,完全迷失在自己的想象与虚妄之中无法自拔。真正有自信的文化是一点一滴渗透到整个社会、群体,甚至是血液之中的,有些公知凭借双方的信息差和虚假的宣传,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果,但是时间会一点一点的粉碎这些幻象。


扯远了,还是说回本书吧。这本书的序言把中国的形成和发展变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四五万年前开始到公元前2000年,这是一个漫长的“从南到北”的历史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公元前2000年到13世纪初,大约3000年时间,也就是从夏、商、周到宋金对峙晚期,是中国“从北到南”的阶段;而第三个阶段是从1200年以后,中国决定性地超越汉文明所覆盖的地理范围,从而转化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大中国”阶段。


用清朝雍正皇帝的话讲:“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本朝。”

所以说先秦是中华文明的气质来源,但从本质上来讲,中国的社会形态从根本上来说也是取决于自然条件的。比如农业文明的诞生必须在400毫米以上降雨量才可以,而中华文明的发展一直离不开治理洪水和给农田灌溉、排旱。在生产力极度落后的当时,必须征发大规模的人力才能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这对整个社会的组织程度和组织形式就有了很高的要求。


而自然环境又影响社会习俗和文化气质。比如我们在读《山海经》的时候,里面偶尔会出现这样的对话,说日从哪个山入,日从哪个山出,月从哪个山入。这是什么意思?大家都知道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太阳初升的位置是不一样的,那么古人为了寻找时令,要观察太阳从哪个山头出来,以它作为标记,用来区别不同的时令。中国现在就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历法书,或者说是包含着很强烈而隆重的历法观念的著作。其中体现的是四方观念,以人为中心看四方,实际上对应着春夏秋冬四季。

由于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根本的国家,所以对太阳的崇拜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比如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之后的良渚文化,出土的各类文物都表现出了对太阳的崇拜,而在上古时期,如果谁能够掌握时令的变化,谁就掌握了权力。不过中国的崇拜和外国有一点不太一样的地方,中国人并不崇拜这个天体本身,我们在意的是它的运行,比如十只鸟按照节奏和规矩依次升起和落下。实际上,在汉代就有一位大夫说“帝王之事莫大于承天之序”——也就是说帝王最大的事情就是维护老天的秩序,如果老天的秩序出了问题,帝王是要负责的。当然这是后话。


在中国的国家概念形成以前,因为对时令的重视,慢慢地发展就变成了一种宗教、一种信仰。起初只是对时令进行追寻,然后慢慢地向宗教,甚至迷信发展,最后巫师和他所崇拜的对象合而为一了,神秘化了。

比如《五帝本纪》里面说过帝颛顼(zhuān xū)的特点就是“绝地通天”,通天地,这TM不就是大巫师的神通吗?在我们现在看来觉得这是很搞笑的事情,不过在当时却是很有实际功能的,可以“预测时令变化,指导农业生产”,这些巫师其实是部落里面比较聪明有学问的人,可是随着神权越来越神秘,在时间的累计下,异化成王了。实际上后来的帝王就是神权和军权的合一,比如对帝王的要求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国家的大事情,在于祭祀和战争。从这里就能够看出神权与君权的合一。

中国在这方面确实和世界上很多国家不一样,中国似乎特别讨厌令出多门,宗教可以为国家所用,但是绝不能出现拥有独立话语权的宗教。很难想象中国会出现类似于“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这种说法。与凯撒同时期的西汉王朝,通过战争和推恩令把比皇帝还低半级的藩王都搞掉了。至于象征着神权的教皇一类的人,更是早在夏朝以前就已经与君权合二为一了,之后也绝不可能再出现了。

不过以宗教的名义作乱的事情还是挺多的,这可能也是因为中国对于宗教比较宽容的原因吧。历史上大部分的朝代都是允许多种宗教传播的,而且我们习惯是对宗教进行事后追责的,只要被定为邪教,打击起来也是很严厉的。

中华文化的大体脉络就这样了,下期开始聊商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凯撒   中国   儒家   华北   夏朝   神权   时令   简史   宗教   国家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