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古镇# 浏阳市官渡镇

#湖南古镇# 浏阳市官渡镇

主编:湖南省地名区划学会

原载《湖南古镇》2022年8月出版


浏阳市官渡镇

官渡古镇位于浏阳市境中东部,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西麓,跨浏阳河两岸,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素有“浏东重镇”之称。今为建制镇“官渡镇”镇政府的驻地。全镇今辖新云山、南岳、竹山、新云山、观音塘、竹联等7村。镇域东邻张坊镇,西连沿溪镇,南邻永和镇,北接达浒镇,总面积108.70平方千米。

官渡镇昔称官渡市,是湘赣两省通衢。据《浏阳县志》载:早在三国至南北朝及元朝时代,县治曾两度设于此处北岸。元朝初期,该镇设为县治,名“居仁镇”,元贞元年(1295)晋升为中州,明朝初期改为“居陵镇”。当时老桥处有一渡口,渡口西岸住着马姓人家,曰马家洲,渡口也就因地得名叫“马渡”。明朝中叶,在马渡口修起一座大桥,叫“镇南桥”,桥为官建,故地名改为官渡。

关于浏阳县城的变迁,旧志有不同的说法。明嘉靖《浏阳县志•沿革》中说:“县治旧在居陵镇,元时改迁今治。”而《廨署》中又说:“明洪武初改迁县治在城西隅。”清康熙四年(1665)《浏阳县志》指出这一矛盾,并举出北宋浏阳知县杨时在今治建有归鸿阁、飞鹦亭等事实,批驳“元时改迁今治”的谬误。《湖南通志•古城考》说:“浏阳故城在今浏阳县东……隋大业初,省入长沙县而故城废,唐景龙初复置,即今治;元初迁居仁镇;明初复唐旧治。”

而清同治《浏阳县志》则说:“唐景龙二年复析置浏阳于故城。” 明嘉靖志说居陵镇在县东七十四里。同治《浏阳县志》说,即今官渡镇,又说或在官渡河北。两志所说之里程、方向基本吻合。官渡北岸南岳塅有镇头塅的地名,河上又有镇南桥,均与居陵镇在官渡河北之说相近。1993年出版的《湖南古今地名辞典》“官渡”条说:“传说官渡北即居陵镇,东汉建安中叶(公元206年前后)至隋初(公元581年)为浏阳故城。” 2009年出版的《湖南地名志》“官渡镇”条则说:“据记载,公元222年(即孙权开国元年),三国东吴设县治,治所设在居陵镇(即现在的官渡镇),元朝时期再次把官渡作为浏阳县所在。”

以上各说,莫衷一是。本书以为《湖南通志•古城考》所说较为接近事实,即:浏阳县治最初在“县东”,也就是民间传说的今浏阳市城区治东街口以外旧城隍庙一带地方。从隋大业三年(607)至唐景龙二年(708)的百余年间,因废县而故城不存;到复置浏阳县时,在故城西面重建县城,即今址。宋末,浏阳遭元兵大屠杀,县城被破坏,元代遂迁治所于居陵镇;终因偏于东隅,交通不便,时隔百年之后,明初又迁回今址。迁回今址的时间,明嘉靖《长沙府志》明确为洪武二年(1369)。也就是说,浏阳县治在元代近百年设在官渡。

清末民初,官渡集镇内有河街、后街、徵明街等街巷,大小店铺49家。镇北桥头马家洲有店肆10余家。民国二十七年(1938),接徵明街西建新街,有店铺40多家,与老街成丁字相交。民国三十三年(1944)市区遭日机轰炸,后街四栋店铺被毁。1953年通汽车后,与老街平行的公路渐成新街,公路与原丁字街之间也有新的直街相接。街道总长1130 米。学校、医院、工厂等均建在西面直街。原万寿宫旧址建为农贸市场。

1987年末,镇内共有各类商店60多家。公路未建成以前交通主要靠水运,深水季节每天过往船只60多艘。货船毎天定时对开浏阳。浏官公路通车后,以镇南桥为汽车桥。1968年12月在东面建成118米跨径的单孔新桥,古桥仍留作人行桥。1987年,集镇居民1810人,各类建筑面积95940平方米。

官渡老街(乔育平摄)


官渡镇今仍留有西门桥、镇南桥等重要历史遗迹。镇南桥位于官渡镇北,《浏阳县志》载:“地为吴楚通衢,乾隆丁亥,群捐资架木。嘉庆十四年改石墩成梁。”居陵镇和官渡镇隔河相望,官渡镇在居陵镇南岸,有兵马大渡,故名“马渡”。旧联云:

马渡风偏古;

龙门绪自长。

后来马渡改名官渡,故镇以渡名。居陵镇早已毁于兵燹,现在的官渡镇以原来的渡口命名,沿用至今。清顺治二年(1645)李自成部将领王进才、马进忠等曾大破官军于此,乘胜攻克浏阳城。1931年夏,红十六军在此击溃国民党陈光中部。可见,官渡历为战略要冲。作为乡村政权驻地,集市贸易亦有悠久的历史。

大溪河(乔育平摄)


浏阳河的源头大溪河自东北向西南斜贯境内,沿河两岸为冲积平地。其中麻洲、中洲、龙尾洲、马家洲、钟家洲、吴家洲、冯家洲,素有官渡七大洲之称。2005年后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加大了农副产品加工、流通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建成“一园五基地”,即“浏阳市生态金柑园”,以蔗棚、南岳、金塘为主的无公害蔬菜基地,以跨马、竹山、田郊为主的花卉苗木基地;以云山、桥港为主的养殖基地;以竹山为主的沼气示范基地;以溪头、石碑、跨马为主的黑山羊示范基地。

官渡镇历史建筑留存较多,如施氏宗祠、施家老屋、李家大屋、谢氏宗祠、谢家老屋、周氏宗祠、宝盖山观音庙、奉先祠等。

官渡街头欧阳玄雕像(乔育平摄)


官渡镇是元代一代宗师欧阳玄的故里。欧阳玄(1273—1357),字原功,号圭斋。幼聪敏异常,能日记数千言。延祐二年(1315)中进士第一甲第三名,官国子监博士,升翰林学士、待制兼编修。编修四朝实录,兼国子监祭酒等职。元统元年(1333),元惠帝以欧阳玄任翰林院直学士,负责编修《泰定帝实录》《明宗实录》《文宗实录》和《宁宗实录》,合称“四朝实录”,受到朝野好评。因此,当至正(1341—1367)初年元惠帝下诏修撰辽、金、宋三史时,又以欧阳玄为总裁官。三史共600卷千万言字都由欧阳玄一人改定。三史修成后,欧阳玄因功升翰林学士承旨,朝廷又命他纂修“仿周礼之天官,作皇朝三大典”的《经世大典》。此外,他还编成《太平经国》《至正条格》《经考大典》《纂修通议》《唐书纂要》《元律》等史著多种,共达1120卷。

欧阳玄不仅在史学方面成就卓著,在诗文方面也享有盛誉,堪称大家。他的诗题材广泛,不论是写景咏物,还是酬和应答,都文辞典雅,《元诗选》《全金元词》等录入他的诗词百余首,其中有不少咏家乡景物之作。如写官渡《浏江》诗:

浏江江水色幽幽,两岸青山云木稠。

一自桑钦载源委,曾留孙盛作春秋。

猿岫风来起波浪,龙湫月出见汀洲。

下流两度翠花过,光气至今浮斗牛。

至正十七年(1357年),欧阳玄病逝于大都(今北京),享年83岁,朝廷谥号文,追赠大司徒、柱国,封楚国公。葬宛平香山,后归葬浏阳天马山,并建祠纪念,受到湖南士人世代祭祀崇敬,至今浏阳市内还有“圭斋路”的街名。(陈先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浏阳市   至正   湖南   竹山   南岳   浏阳   欧阳   县志   故城   渡口   古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