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闻生:毛主席身边气质极佳的女翻译,最终却一生未婚

毛主席身边有着一位气质极佳的女翻译,这位女翻译几乎参加了毛主席与来访各国政要的所有会见。

她就是唐闻生,她努力向上,人生十分精彩,却始终未婚。

在伟人面前的两次出糗

就是这样一位几乎参与了毛主席所有外交活动的女翻译,在最开始接触伟人的时候,非但没有表现的落落大方,反而出了两次糗。

当时唐闻生还只是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大学生,因为成绩优秀,被选为周总理的翻译员。

但是没想到,她后来非但没有自信地发挥自己的实力,反倒在周总理面前“丢人”了。

当时她如愿见到了周总理,但是当她真正见到这位伟人的时候,她准备好的话,全部因为紧张忘得一干二净。

“周,周,周总理好”,唐闻生脸涨得通红,结结巴巴地和周总理问了好。

先前准备了好久的自我介绍,她一句也没说出口。

周总理看着这个红了脸的小姑娘,笑着说:“不要紧张,你可要好好和有经验的译员们学习,好好努力。”

在这见面后,唐闻生和身边的朋友说,自己在周总理面前“丢人”了。

此后,唐闻生经常向有经验的译员们请教问题,心里下定决心,绝不能在业务能力上不过关。

但是有一次毛主席去武汉,而唐闻生直接晕了过去,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当时毛主席来到武汉巡行视察,唐闻生被临时抽调成为毛主席的同声传译员。

因为是临时安排的,所以唐闻生没有任何的准备,她非常的不安。

而毛主席又马上要参加5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会议,这让唐闻生感觉更加的紧张。

在此之前她从来没有参加过这么重大的会议,从来没有做过毛主席的同声传译员,她感觉任务非常的艰巨,生怕自己有一丝纰漏给国家政治带来影响。

这时她才感觉到了翻译员的工作不仅有荣耀,还有着责任,年轻的她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去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平静下来。

等唐闻生真正地见到毛主席时,她感觉眼前一白,马上就紧张地晕过去了。

但是一旁的人赶紧扶住她说道“你可不能晕过去。现在译员人手紧缺,你这英语译员又是挑大梁的,千万不能晕啊。”

唐闻生随后缓过劲来,心里感觉既尴尬又羞愧。

但是随后同事们带来一个好消息,毛主席在此次会面中不准备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才让唐闻生悬着的心放松了下来。

但是她知道自己以后的事业不可能像这样顺遂,她必须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自己既然做了这个翻译员就不能怯场,也不能害怕。

因为她要承担起一翻译应该承担的责任和担当。

除了身为翻译的责任之外,她心里还有一个不与他人言说的愿望。

这个愿望就是:她想成为像他父亲一样的人。

生于美国,心在故乡

那是1943年的春天,一个中国小女孩在美国的布鲁克林区呱呱坠地。这个中国小女孩儿就是唐闻生。

一个中国小女孩为什么会在美国出生呢?这一切就是要从唐闻生父亲的经历讲起了。

唐闻生的父亲就是我国著名的外交家——唐明照先生,他还是中国首任联合国秘书长。

他完成在南开大学的学业之后,为自己报国救民的志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北平西郊区委委员。

后来唐明召同志远赴美国加州大学深造,在加州大学深造时,他仍没有忘了自己的共产主义志愿。

他转入美国共产党,还创办了关于纽约华侨的联合会,致力于宣传中国的共产主义事业。

随后唐明照还创办了美洲华侨公报,负责编辑工作,宣传我国的共产主义思想。后来他在纽约新闻处工作,负责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翻译工作。

正是因为父亲工作的特殊性,所以唐闻生从小便接触了周围小孩所没有接触过的教育。

她对父亲所从事的翻译工作非常感兴趣,经常在趁父亲在家的时候向父亲咨询关于翻译的问题,唐明照也非常乐意去教导自己这爱问问题的女儿。

当时年幼的唐闻生并不了解什么是翻译,什么是外交,她只是喜欢把英语变成汉语,变成她的母语。

唐闻生虽然出生在美国,但是她从小在父母的教导下深刻地明白中国才是她的根。

1952年,唐明照夫妇带着唐闻生回到了祖国。

唐明照同志因在美国期间担任翻译以及中美之间的交往工作,有着丰富的学识和经验,所以在1952年返回国家后,他便在外交部任职。

学业有成

年幼的唐闻生回到对自己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的中国之后,对中国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因为她回国时间比较晚,错过了同龄孩子入学的时间,无奈只能在家待了四个月。

这四个月里她经常去书店看书,她非常喜欢看那些用中文描绘的儿童读物。

后来等到第二年,唐闻生才如愿入学。

唐闻生在美国时,虽然没有接受过中式教育,但是父亲经常会在闲暇时指导她学习。

所以唐闻生在插班进三年级之后也并没有因为接受的教育形式不同而成绩落后于人。

在小学毕业之后,她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师大女附中。

北京师大女附中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前身,这所学校如今是中国教育部和北京市范大学进行中国教育改革的第一阵地,可见这所学校在我国教育界的重要。

所以唐闻生在仅仅接受三年的教育便可以进入北京师大女附中,也可以看出其能力与学识。

唐闻生在考入北京师大女附中之后也并没有骄傲自满,仍然非常勤恳地学习。

随后她以出色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

从小看着父亲所从事的工作感觉非常有意思,所以唐闻生对翻译有着很大的兴趣。

唐闻生小的时候,有一个很与众不同的心愿,她特别希望她父亲去国外出差,去得越远越好。

这个愿望似乎与其他的孩子们希望自己父亲多陪伴着自己的愿望大相径庭。

为什么唐闻生小时候有这样奇怪的心愿呢?

原来,每次唐闻生的父亲路过莫斯科或者一些其他国家,总会为她带回来一些英文版的书籍。

看着这些书籍,她如获珍宝。

她非常喜欢仔仔细细地看着那厚厚的书籍上的英文,然后去一点一点用自己的母语去翻译它。

这个过程,给予她极大的满足感,也让她更加喜爱翻译的这份工作。

在她很小的时候,像莎士比亚的名著或者托尔斯泰的名著,她都已经如数家珍。

就是因为小时候的兴趣,让她在大学读英语系的时候如虎添翼,感觉那些英语不再是晦涩难懂的文字,而是给予她快乐的源泉。

当时的大学规定的是要念五年,而唐闻生仅用了三年就已经学习完了本来正常人五年学习的所有课程。

但是唐闻生并不是那种一味读死书的书呆子,学校中但凡有热闹的场景,总能看见她的身影。

她热情活泼,喜好和同学交往,也喜欢和大家一起主持各种各样的活动。

像唐闻生这样既聪明又活泼的人,在哪里都耀眼。

难怪周总理在派人去学校里面物色未来的翻译接班人时,一眼便相中了她。

中美建交,大显身手

唐闻生在刚刚成为我国高层领导人的翻译时,因为年轻经验不足,再加上心态问题,在两大伟人面前出了糗。

事后,她心里既尴尬又惭愧,心想着自己的愿望可是成为像父亲一样的翻译人才,怎么能“创业未半中道崩殂”呢?

她要苦练业务能力,平衡心态问题,面对真正的考验。

很快,真正的考验便来临了。

1970年巴基斯坦总统来到北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而唐闻生担任的就是此次访问的主翻译。

此次巴基斯坦总统的访问也并不仅仅是巴基斯坦与中国两个国家之间的访问。

这其中也包括了促进中美关系的缓和相关事宜,巴基斯坦充当了一个不能见光的中间人角色。

所以巴基斯坦总统只能委婉地表达出美国想和中国建交的意思。

因为言语比较委婉,所以如果用直译的方式,很难表达巴基斯坦总统的言外之意。

好在唐闻生平时刻苦钻研,很敏锐地捕捉到了巴基斯坦总统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快速地为毛主席翻译出来。

毛主席赞许地冲她点点头,开始与巴基斯坦总统表达中国对于中美建交的态度。

中美关系在正式建交之前,彼此进行了大量的书面往来。

而这些信息都由唐闻生和她的师傅冀朝铸所翻译。

唐闻生的师傅冀朝铸也是我国的翻译奇才,他为周恩来总理做了17年的翻译。

周恩来总理所参加的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这些著名的外交会议,都是周恩来总理在冀朝铸的陪同下参与的。

周恩来总理的许多外交观点都是由冀朝铸所翻译的,比如说我们所熟知的“求同存异”的外交观点,以及获得世界人民广泛认可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等。

所以说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智慧能够被世界所赞叹,这其中也离不开冀朝铸翻译的功劳。

冀朝铸被人称为中国红墙第一翻译,在中国的翻译界,他可以说是领头羊一样的存在。

唐闻生跟着他学习了不少东西,亲切地称其为师傅。

唐闻生跟着这样厉害的人物学习,自然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在基辛格秘密访华时,一直是唐闻生和她的师傅轮流着为周恩来总理充当英语译员。

基辛格秘密访华对于中美建交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当时中苏关系紧张,美苏争霸,中美之间的建交是一种必然,但是双方都存在着试探。

基辛格秘密访华是美国对中国一次友好的交流,所以中国也要做好同美国的衔接工作。

唐闻生和她的师傅两人在翻译上尽心尽力,把美国想对中国表达的外交观点,表达得非常清晰。

所以说随后的中美建交如此顺利,与唐闻生和冀朝铸作为翻译,翻译有功也有一定的关系。

伟人身边的小棉袄

唐闻生就这样一直待在周总理和毛主席的身边,为其充当翻译工作。

对于唐闻生来说,周总理和毛主席在她心里是如同父亲一样的存在,她非常的敬重他们。

除了翻译的本职工作之外,毛主席与周总理的健康状况,唐闻生也时刻挂心。

甚至有一次,唐闻生还和周总理闹起了小脾气。

那是一次酒宴,周总理因为身体原因本来已经滴酒不沾,但是最后架不住身边的朋友高兴,一直热情劝酒。

周总理回想慨新中国成立与发展的不易,以及如今百姓过上安生的日子,心有所感,也就自然而然地端起了酒杯。

唐闻生一直在周总理身边,自然对周总理的身体状况了解,她赶紧上去阻拦,不让周总理饮酒。

周总理笑笑说:“国家安定,百姓安乐,该饮此杯。”

唐闻生见周总理心意已决,又说不过周总理,闹起了小脾气。

她涨红了脸,说了一句“那您就好好享用吧”,便别过脸去,不再理周总理。

当时宴席上的人们看见闹小脾气的唐闻生,都哈哈笑了起来。

当时的很多外国人都知道周总理和毛主席身边有这样一个活泼可爱的才女翻译官。

甚至当时基辛格在看了唐闻生的翻译手稿之后,还开玩笑说“南希·唐可以竞选美国总统了”。

这里的南希·唐其实就是唐闻生在美国时的名字。

虽然这只是一句基辛格的调侃,但是我们可以从侧面看出,唐闻生的确是有很高的能力的。

后来唐闻生更是凭借她出色的表现被选为候补中共委员,这可是无与伦比的荣耀。

因为哪怕我们把目光放到今天,唐闻生仍然是外交部现职官员中唯一一个进入中央委员会的女性。

虽然唐闻生身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光环,但是她仍然保持持着她的初心。

她不仅致力于中国外交事业、翻译事业,还曾经担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致力于公益事业。

她一生未婚,用自己的全部在国家事业建设上发光发热。

她其实也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证明了,不一定非要追求千篇一律的人生,不一定要过别人嘴里所谓的完整人生,坚持自己的热爱,坚持自己的初心,人生也会很精彩。

结语

向唐闻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以唐闻生为代表的外交官们表示敬意。

感谢他们为中国对外交流做出的贡献,通过他们的声音让世界人们听到中国声音,让世界人们了解到真正的中国。

参考文献

《唐闻生:领袖身边的才女翻译》,宗道一,党政论坛

《唐闻生娓娓话当年》,林亚茗,同舟共进

《周恩来与中美建交的媒介"巴基斯坦渠道"》,钱江,世纪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基辛格   巴基斯坦   中美   身边   译员   美国   中国   外交   气质   父亲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