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预警:未来澜湄流域干旱频发,老挝、泰国受影响最大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编辑:韩玥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陈甜甜):极端高温成为今年夏天的全球热词。高温带来的疾病、干旱、山火等次生灾害,更成为影响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重大威胁。中国科学家近日发布最新研究报告指出,2020年至2050年间,澜湄流域极端干湿事件发生频率持续增加,流域国家需加强水资源合作,共同应对水旱灾害。

清华大学水利系副教授龙笛和其研究团队长期关注澜湄流域水文研究,其最新发表在学术期刊《水科学进展》上的论文《变化环境下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干旱趋势研究》,对2020年至2050年澜湄径流演变和气象、水文干旱发展趋势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30年间,澜湄流域整体呈湿润趋势,但极端干湿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其中2020年至2029年干旱频发,2030年至2050年更偏湿润。研究还表明,老挝、泰国在此间发生干旱的频率和强度均高于流域内其他国家。

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境河流,全长约4350公里,依次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为沿岸国家的生产生活用水及水力发电提供了重要的淡水资源。

据龙笛介绍,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近年来澜湄流域干旱频发,过去30年间,干旱影响了东南亚超过6600万人口,过去5年间,东南亚70%的土地和60%的人口受到严重旱灾影响。

在本次研究中,清华大学研究团队还对近年来国际上对澜沧江梯级水库建设和运行加剧湄公河下游国家旱情的说法,进行了科学论证。团队通过量化澜沧江梯级水库对径流的调节影响,发现澜沧江干流梯级水库不仅没有加剧下游旱情,反倒有效提升澜湄干流干季径流量,增幅从上游(99%)至下游(68%)递减,可以有效缓解湄公河干季旱情,保障下游国家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安全。梯级水库调度同时也有助于下游防洪,但对中国和老挝北部防洪效果更为明显,对泰国东北部、柬埔寨和越南防洪作用有限。

据龙笛介绍,在2019年湄公河遭受严重旱灾时,中国澜沧江流域小湾和糯扎渡电站以减少水库蓄水、减少发电量、大幅减少经济收益为代价,为缓解湄公河下游干旱作出了突出贡献。湄公河委员会发布的研究报告也认为,中国澜沧江梯级水库具有“雨季蓄洪、旱季放水”功能,有助于维持湄公河的流量稳定。

龙笛同时表示,“目前澜沧江干流梯级水库仅发挥季节性调节作用,难以有效缓解流域可能发生的多年持续干旱,未来有待进一步加强澜湄水资源合作,促进流域内各国水资源安全和水旱灾害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老挝   干旱   湄公河   澜沧江   流域   径流   干流   梯级   泰国   下游   水库   中国科学家   未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