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了三个儿子,每个都是兴趣班里的咸鱼……


我高兴地附和:是吧,是吧,我看着也像,就有点不敢确定!

教练重重点头:是真的,能来回打两三个回合了,有进步!

你看看,都卑微到啥程度了?

让教练和老母亲觉得苦尽甘来、皆大欢喜的进步,是:“能来回打两三个回合”。

不要求动作标准、不要求爆发力、高球速,只要一个人发球过去,另一个人能接住,并能打回线内,发球人还能再次接住,就已经喜出望外了。



说起来,大姜二姜网球也练了两年多。

第一年,老师发10个球,他俩估计能接住三四个。

第二年,老师再发球,倒是能接住了,但不是打飞上了天,就是不过网,10个球里,过网并线内的,也是三四个。

每年夏天,俩人都会参加网球夏令营,夏令营最后一天是组内比赛,每次比赛,俩人的成绩都特别稳定:大姜是小组最后一名,二姜是他们组固定的倒数前三。


第一次听到俩人的成绩,我暗想:哎呀,这会不会太打击孩子自信了?

尤其是大姜,平常看他学习,胜负心还挺强的,要是被打击狠了,彻底不想学了怎么办?

于是,我找了个机会,小心翼翼地问他:得了最后一名,你是不是有点难过?其实呢,比赛成绩也没那么重要……

大姜正在喝水,听了我的话,很诧异地放下杯子,回头望着我:妈妈?我为什么要难过?这种比赛有什么重要的?我以后又不指望这个生活。

我:???!!!

是,你以后是不会指望这个生活,可想赢比赛,难道不是人的天性吗?

大姜很确定地摇摇头:我运动天赋一般,平时除了一周一节课,从不练习,怎么可能会赢?人家一周都两三次课呢,对我来说,网球就是业余运动,现在慢慢练着,以后会打就行了。

二姜路过,听见我俩的对话,理所当然地赞同大姜:对啊,输赢不重要,享受运动的快乐就好了。

年轻人,输赢也没那么不重要好吗?

本来看他俩比赛输了,我是想安慰几句的。

现在看他俩一个比一个咸鱼,一个比一个摆烂,心里又开始气不过:

你俩网球学成这样,我这每周来回一小时接送的意义在哪?这流水一样花出去的学费,意义又在哪?




平时上课,俩人的咸鱼体质已经略见一斑。

接球时,大姜原地站得稳稳的,只伸出手臂去接,要是球太远了,就直接眼睁睁看它飞过去算了。

捡球时,二姜不紧不慢地走着,步履舒缓,动作悠闲,好像是老大爷遛弯。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俩在打高尔夫。

老母亲在一旁看着,心里一阵阵着急上火,恨不得自己下场替他俩打。

还好教练及时吼了出我的心声:跑起来!你俩没睡醒吗?都给我跑起来!

俩人才慢腾腾地跑了起来。

可节奏还是太慢,踏……踏……踏……,不该是踏踏踏踏吗?怎么就不能跑快点呢?唉,怎么又更慢了!跑快一点!

我在球场旁边的长凳上坐着,全程身体前倾,长凳又硬又硌,一个小时下来,比两个打球的还累。

旁观了三个月后,我决定放过自己,让孩子学运动是件好事,把自己气出心梗就不值得了。

于是每次把他俩送到后,我转身来到俱乐部饭店,点份蛋糕,要份饮品,用甜食的美味,来暂时忘却“我生了三个儿子,一个比一个咸鱼”这件事。



有时候,我都想问问自己,大姜二姜球学得一塌糊涂,为啥我还劲头这么大,每次开车穿过大半个柏林,送他俩上这短短一个小时的课。

要是为了我自己,我肯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吗?

还有学费、俱乐部费、各种装备,最近为了鼓励他俩在家练,又买了个小型投球机和便携网球网:

这种“需要啥就买啥”的花钱方式,在自己身上是肯定舍不得的。换到孩子身上,怎么就舍得了?再多精力、时间、钱,都花得毫不心疼。

要是打得好、以后有望去参加比赛就不说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前途。

这打得又菜,态度又咸鱼的,我还乐此不疲、周周不落地来送他们,
到底图啥?
我自己想不通,忍不住踢了踢一旁看书的姜爸:你说为啥呢?为啥他们打得这么菜,我还付出地这么心甘情愿?

鸡汤大师姜爸想了想,说:可能是
希望的力量(Power of hope)?虽然不能走职业道路,但希望孩子过得好,是人之常情嘛,希望他们能多会一种运动、身体素质会更好……为了这种看上去朴素的希望,很多人都会愿意付出的……

哦,所以我是在为希望买单?

这鸡汤听着挺高大上,可还是安慰不了我的郁闷怎么办……



其实我早就发现大姜的运动天赋一般。

游泳是德国小孩的必修课,德国公共泳池很多,常年提供少儿游泳课,课程名称叫“小海马课”,5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报名,共15个课时,每周1次课。

一般小孩,上一次或两次“小海马课”,都能拿到“小海马证”,意思是“能在救生员或大人监督下游泳”。

主要考核标准是:跳入深水区,连续游泳100米,并能在肩膀深度的水里潜水,拿出游泳池底的目标物。

这个课,二姜上了一次半,三姜上了一次,都顺利拿到了“小海马证”,

大姜上了
五次。



第一次课开始时,他刚过5岁生日,拿到“小海马证”时,他都快7岁了……

问题是大姜还挺喜欢游泳,每次去上课都很开心。

做为他的啦啦队,小时候的二姜也十分尽职尽责。

每次大姜下水,二姜都会很开心、很自豪地对旁边其他等哥哥姐姐的小孩说:看见那个穿蓝泳裤的那个吗?就那个游在最后的,那是我哥哥!



大姜!隔着窗子,二姜一边挥手,一边大喊。

大姜慢悠悠地游过来,笑眯眯地跟二姜挥手。




两个人,一个不觉得“有个游得最慢的哥哥”是个问题,另一个不觉得“我已经三次回炉,可还是游得全组最差”需要烦恼。

所以天赋有限是一个原因,没有上进心是另一个,而且还是家传的。现在的问题是,这个“没有上进心”的毛病,到底是哪来的?


因为孩子们运动各种不顺,有一段时间,我看姜爸就不太顺眼。

大姜身体协调不行,肯定是
从姜爸那里遗传的。二姜柔韧太差,肯定也是从姜爸那里遗传的。

但这个“没有上进心”,我确实有点没办法安到姜爸的头上。

因为他
实在太卷了,虽然已经人到中年,还是在锻炼、饮食、自制力、卫生习惯、甚至学习新事物上,都没有丝毫放松过,把我卷得体无完肤……

所以不可能是他。

福尔摩斯说过:排除一切不可能的,剩下的,即使看着再不像真的,也是真相。

难道是从我身上遗传的?

虽没姜爸卷,可我也是很有上进心的好吗?

去年公司聚会,大家比赛做鸡尾酒,我之前在家练了一个月,最后被评为第二名,还耿耿于怀了很久:第一名哪有我好?明明我的口味更地道!

仔细想想,活了这么多年,说过我不上进、嫌我不够努力的,
只有我妈。
我妈年轻时特别能干,精力体力都很好,工作上勤勤恳恳,家里家外干净利落。

我小时候不爱做家务,整天被子也不叠,我妈看不过眼,有时会数落我:

看你懒成啥样了,房间像猪窝一样,能不能有点上进心?年纪轻轻的,咋就整天无精打采的?你那力气是金子做的?一点都不舍得花?


想到这,之前“为希望买单”这种鸡汤都安慰不了郁闷心情,忽然透亮了不少:

原来,如今自诩”上进心很强“的我,小时候也被妈妈嫌弃“懒”“无精打采”“没有上进心”。

而那个小时候被妈妈数落时,心里偷偷念着“我长大以后,绝对不会这样说我的孩子”的我,也成了一个对孩子横挑鼻子竖挑眼的鸡血妈妈。

其实在“嫌孩子不够上进”这种事上,连姜爸这种心境平和、平时只卷自己的人,也免不了这个俗:

大姜小时候学过踢足球,人家小孩都争先恐后地满场子跑,就大姜一个置身事外,梦游一般在一个角落晃着,急得姜爸在一旁大喊:大姜,跑起来呀!你发什么呆呢!

回来还跟我偷偷吐槽:比赛呢,大姜干嘛这么放松?一点点想赢的想法都没有!气得我都想下场替他踢了!

也就是大姜后来放弃了足球,不然,今天在这儿各种纠结的,就是姜爸了……

想一想,这真是个世界难题:

为啥为人父母后,我们就变得格外勤勉、鸡血满满了呢?

就开始看着孩子各种不顺眼,觉得他们毫无上进心,各种咸鱼了呢?

亲们,你们怎么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咸鱼   踏踏   都会   长凳   上进心   鸡汤   班里   俩人   天赋   来回   网球   小时候   游泳   小孩   儿子   兴趣   妈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