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溪民俗文化村,是有别于传统村落的旅行地,之一《走近》


如今旅游的方式有了太多的选择,但是景区大都带有商业化味道。


疫情成了挥之不去的一片影子,在每一个角落中影响着人们的活动,束缚了手脚。

人是社会性的,更带有着强烈交流的属性,任何的禁锢都是短期临时的,找一块属于自己爱好喜欢的地方,让心灵和多一块放飞的领地。

有的人喜欢热闹,但是,热闹过后的思考还是需要安静的心态;有的人需要安静的地方,安静也离不开思想的微澜和涟漪。

我不太喜欢太嘈杂的地方,也不喜欢现代旅游的词汇内涵,匆匆忙忙的出行,慌慌张张的拍照,在导游的引领下,经历又一次不知所以然的洗脑,麻木的就剩下朋友圈上发几张到此一游的印记,也就算了了行程。


我更深爱旅游含义中的旅行味道,那是历史和文化的读取,也是心灵和传统的靠近,我不敢说能读懂什么民族和国学的深奥,但是,在字里行间中和古旧存物上看到的沧桑是惊叹的。

而这些被时间划定的旧的东西里,却能分辨出真实的魂魄,偏激地说,眼前看到的经过未必真实,时间的熔炼是一面筛子或者是炉灶,去伪存真是人们最朴实追求吧。


在锦州城西北(我愿意把锦州小城称作古城,喜欢那里残存不多古痕迹,还有存续在乡土中不被感知的文化),一个叫做边墙子的村庄里,正在经历着这个村庄从没经历过的改造和建设。

早些年边墙子村以乡村的农家菜馆闻名,小鸡炖蘑菇是任何一个古城人张口就来的报菜名。

几天前首先涉足了位于边墙子的小馆,说起出行先从吃的说起,这也符合我们的习惯,有多少年熟人见面不像如今,相见要问你好!而是一句:吃了吗!


其实,现在的古城人即便不问是否:“吃了吗”!依然是离不开吃的,不论是行程还是活动,一顿聚餐是免不得的,有一句古话:相逢不饮空杯去,洞口桃花也笑人,这也是传统,东北人把这一传统贯彻落实更好,好客的天性。

说是小馆其实也不小,门前宽阔,后院泊车方便,十几个单桌或者双桌的房间干净整洁,服务员忙碌,没有商业化的过度的热情,但是,喊一声是立刻回应的。

看着门前院后停放满满的车辆,你就不能小瞧了这个小馆,在疫情以来,多少饭庄酒店关门大吉,即便开张的也有太多的门庭冷落。这个小馆在远离市区的地方竟然聚集了这么多的人气,一定有过“馆”之处吧。


大小盘碟一路上来,说起来也简单,东北话讲叫实在,大盘大碗,不管能否吃了,是否浪费,百姓话叫“足性”。都是农家饭菜,肘子,青菜也都差不多,耳目一新的是油炸五花肉,看着有一点焦焦的,吃起来是嘎嘣脆香,肥的没了油脂,瘦的地方成了肉干。

虎溪民俗文化村,其实也来过好多次了,只是从前去的是虎溪窑,是书法家王丹老师的创作室,由此扩大到了几个展馆,民俗文化涉及到整个村子是今年的事了。

最近去的一次是骑行去的,骑行的内涵光鲜的理由是为了锻炼,其实,没有许多理由,喜欢就是喜欢,理由都是之后总结的,是否是初衷都不一定,就像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总是会问,喜欢什么喜欢哪?即便你能弄一个和她(他)具备相同爱好的人来,却未必能喜欢。

世间的喜欢原本是最简单的,就是人的爱好,有的理由不过是引导和激发,看了一本书就喜欢了一件事,也可能成了一生的缘。但是喜欢也最复杂,没有设定,没有预约,也没有准备,就是在人生经历中偶遇了,那就改变了原来的轨迹。


在出古城,向西北方向,过了一座桥,西边有一条柏油小道,道边立着立体标识“滨河生态慢道”,这就是为了骑行和步行修的路吧。

小路紧依河道,不知名的小河,同步平行的一路延长着,直通虎溪民俗村,路还没完全修好,有的地方是土路,有的地方是石子路,更多的时候是北侧是树林,有一处地方特别适合搭帐篷,栓吊床。南边隔着小河是凸起的帽山和观音洞山,小河里突然飞起的白鹭,让自然多了许多灵气和活力,瞬间觉得大山和河流不那么直白,不那么沉默。


小路的尽头是虎溪村中的小桥,从桥边上来,是村子的中心,从这里走,其实漏掉了村口的文化牌楼,但是已经感受到了民俗文化的气息,带有满族风情的剪纸缀满了白色粉饰过的墙面上,红色的剪纸,白色的背景,祥且显眼。

立在剪纸前,猜测打量着这些平面景物,在三D、高清、视频构建的现代媒体环境下,静物反而多了一重耳目一新,有的是图腾,有的是生活特写,不用描述就多了许多满族的韵味!有的东西不用懂,是头脑中传承的东西,也就是精神的DNA,一看就是一种深入民间人心的那种不陌生。

村口的牌楼是一定要去的,这是民俗文化村的大门,也是虎溪民俗文化村的起点,就如同一册书的封面,打开它,它会讲述一个从过去至今的故事。

文化是不能免俗的,免俗的文化也脱离了生活的底气,更不能有完整地走下去的基础。


牌楼是新制的石质牌楼,左右联对和匾额是红色字体草书,对于书法的欣赏是最具讨论的,那是书法家性格的延伸和外展表露,我辈自不能自我的品头论足,仁智之深也不是三两句话能够说透,听过大师说过的一句话,毛笔一点浸透作者几十年功力。

牌楼是双面的,入有迎欢,送走婉送!

牌楼两侧新建的广场,带着中华传统的对称形制,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我觉得,隐映着和谐和舒适的视觉……


敬请莅临批转虎溪民俗文化村下一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满族   锦州   民俗文化   牌楼   剪纸   村落   古城   理由   传统   旅行   地方   喜欢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