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95岁老人去世,骨灰中竟有两颗弹头,家人报警查清老人身份

2020年9月2日,一位95岁老人在北京病逝,子孙们都在操心着他的身后事。

到了老人下葬的日子,他的家人们都等在北京市东郊殡仪馆外,等着火化后安排下葬。

然而殡仪馆内的工作人员在收敛老人的骨灰时,却发现了异常。

在老人的骨灰中,有两个石子般大小的东西一直烧不化,走进一看发现这居然是两枚弹头。

一枚在头部位置,一枚在腰部位置,老人的身体里为何会有两枚弹头?

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将此事告知了老人家属,谁知家属也一头雾水。

他们只知道老人年轻的时候当过兵上过战场,但并不知道老人身上为何会有弹头。

老人的家人面对这两颗弹头一筹莫展,想要搞清楚它们的来历,但是老人已经逝去也无从取证了。

他们一番考量后决定报警,希望能从警方的调查中查清事实真相。

北京的警方在接到报警后,也对此时颇为重视,立即展开了调查。

那么这位老人身上的弹头从何而来,当年为何没有将弹头取出,当年在战场上经历过怎样惊险的时刻呢?

生逢乱世,苦不堪言

这位老人名叫李景湖,他的一生很不简单,

他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来还去往朝鲜战场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924年11月,李景湖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

他的父母一共生养了5个儿女,而他作为家中的老大,在父母干活务农时,他便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那个年代农民的生活可以说是苦不堪言,不仅要忍受地主的欺压,有时碰上地里收成不好的时候,经常会面对一家子都要饿肚子的窘境。

眼看地里的收成难以养活家人,李景湖的母亲便重拾织布的手艺,靠着家里的两台织布改善了一家子的生活。

每当母亲织出一匹布,父亲就会拿上走上几里路去城里卖,等到回来时总会带上一大袋子粮食。

一家人的生活渐渐好起来了,父亲带回来的还会有些孩子们爱吃的糖豆。

等李景湖到了读书的年纪时,母亲更是日夜不休拼命织布,她希望孩子能读书识字,而不是像他们只能靠田地过活。

李景湖自知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一直分外珍惜,回到家里时还会将知识教给弟弟妹妹们。

他的父母耕田织布,一家人的日子虽算不上富裕,但也其乐融融。

然而好景不长,自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便一直觊觎我国的土地。

他们先是强行占领了东北,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东北的人民活在被奴役的痛苦之下。

渐渐地日军的野心愈发膨胀,他们不满足于东北这块土地,开始将侵略的目光投向了全中国。

1937年,日军发动了七七事变,这次他们毫不掩饰野心,日军的铁蹄踏上了华夏的每一寸土地。

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多少百姓被迫逃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生活在河北保定的李景湖一家也受到了影响,他们不得不放弃安定的生活,跟着村民们一起逃难。

在逃难生活中,13岁的李景湖见识了发生各种惨剧的发生,很多家庭为了不被饿死,只得将子女卖掉。

这种在现在看来难以理解的举动,是他们那时候唯一的活命方式,如果不这样可能一家子都会被饿死。

逃难的队伍偶尔碰上扫荡的日军,还会被抢走食物,一旦有村民想要反抗,日军便用尖刀直接刺死,然后再扬长而去。

李景湖看着种种惨剧,心中充满了愤恨,他恨自己太过渺小不能一一手刃鬼子。

他们一路上经历千难万险总算结束了逃荒的生活,暂时安定了下来,但其他地方的惨剧却还在上演。

还好我党的八路军也一直致力于打鬼子,阻止了日军残害人民的步伐。

此时的李景湖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鬼子在华夏土地一天,百姓们就无法安定的生活。

他决定去参军加入到八路军,在国家存亡之际,他必须要加入到抗争的队伍中去出一份力。

参军抗日,参加解放战争

1938年1月,李景湖辞别了父母弟妹,踏上了参军抗日之旅。

在临别前,最小的妹妹追问哥哥什么时候回来,她只以为哥哥是要出远门,并不知哥哥此去会面临的危险。

面对懵懂无知的妹妹,李景湖大声回答:“等到有一天日军全部消失,哥哥就回来了”。

李景湖加入到八路军之后,因为年龄太小,成为了晋中军区的一名通讯兵。

通讯兵主要就是负责在军中传递消息,在那个信息落后的时代,战场上的部署变化全部靠他们来回奔波传递。

虽然这个工作不用正面上阵杀敌,但危险同样无处不在,稍有不慎就会被敌人抓获。

李景湖在成为通讯兵后,多次为所在部队传递消息,每次出任务他都十分谨慎,自己被抓了不不要紧,他最怕的就是耽误消息的传递。

在一次传递消息结束后,他快马加鞭就想回到队伍里去,但不巧的是迎面赶上了一批在附近扫荡的日军。

他当即选择将马藏了起来,然后伪装成村民的模样,将自己涂得黢黑。

但日军还是发现了他身上的不同之处,将他捆绑住询问真实身份。

无论日军怎么严刑逼供,李景湖都坚持自己是附近的村民,不肯透露部队的信息。

等到深夜日军都熟睡后,他偷偷用藏在衣袖里的小刀割破了绳索,他必须得赶回队伍里。

他早已得知,这批日军后面还有一大批日军正在逼近的路上,他得将这个消息传回去。

然而等到他即将逃离日军的驻扎点时,却引起了一个负责巡逻的士兵的注意,他抢了日军的一匹马策马狂奔。

日军士兵在后面连开几枪,有一颗子弹差点击中他,还好他巧妙躲避,那颗子弹擦着他的头皮而过。

李景湖快马加鞭将消息传回了部队,上级当即作出了完善的部署,在通讯兵的生涯中,李景湖一直恪尽职守,多次规避了我军的损失。

1945年抗日战争终于结束了,李景湖和战友们激动地庆祝这个好消息。

不久后,解放战争又打响了,他再次跟随部队投入到解放战争中去。

李景湖有着多年的通讯员经验,在解放战争中他依然担起这个职位。

解放战争的多次战斗中,他都身先士卒冒着硝烟和炮火,前去将被炸断的通讯线路连接起来。

虽然他没有和敌军正面作战过,但每一次都是冒着被炸得粉身碎骨的风险工作着。

如果说解放军是解放战争中的主力,那他作为通讯员则是队伍里的中枢神经。

解放战争结束后,新中国成立了,国家终于安定了下来。

李景湖也有时间从部队里告假回家,和家人们短暂相聚了。

等到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李景湖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士兵,主动要求成为志愿军的一员。

也正是在朝鲜战场上,他身受重伤,在身体里永久留下了两枚弹头。

李景湖成为了志愿军63军187师通讯科长,当时志愿军和敌军已经发生了多次战斗,正值第五次战役期间。

63军到达战场后,便赶紧投入到战斗中去,这次战役被称为铁原阻击战。

联合国军的炮火十分强劲,飞机大炮手榴弹跟不要钱似的轰炸,这也是志愿军此前作战时面临的最大问题。

眼看着联合国军的战火越来月猛,63军的不得不作出部署,将队伍打散分散在多个点内。

这样不仅能分散敌军的战火,也能减少我军的损失。

63军在这种战略下,分成了十几支队伍,而为了能保障这些队伍中的讯息互通,及时调整作战,通讯科就是最至关重要的存在。

李景湖作为通讯科长,带着手底下的通讯员紧锣密鼓部署着通讯工作,他们在铁原坚守了13天。

每天李景湖都要带人去检查通讯路线,一旦线路因为战火被切断,他们便冲上去抢修。

在抢修的过程中,空中还时不时有美军的飞机飞过,他们只能趴下,同时手头上还继续着抢修的工作。

正因为这些通讯员,63军在战场上的部署才能成功,铁原阻击战才能获得胜利,李景湖还立下了三等功。

朝鲜战场立功,重伤致残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李景湖便因为出色的指挥能力,成为了作家魏巍笔下的任务。

魏巍对于这位通讯科长的经历很感兴趣,将其写入了《挤垮它》,后来这个作品还被收录到《最可爱的人》当中。

这些在战场上保家卫国的军人,就是人民心中最可爱的人!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末期,志愿军顽强作战,无数士兵牺牲小我换来了全体战斗的胜利,上甘岭战役的成功彻底扭转了敌强我弱的局面。

联合国军只得和我军进行谈判状态,但是私底下美军却并未停止战斗。

他们派出飞机在朝鲜上空不断盘旋,一旦发现我军的踪迹,便无情地丢下炮弹进行轰炸。

虽然那时战事已经有所缓和,但李景湖每天还会亲自去排查线路,每天晚上不检查一遍他都无法入睡。

某天晚上,李景湖正在朝鲜坪山南村检修线路,头顶上空一架美军的飞机越过,随之落下的是一枚炮弹。

李景湖听到飞机的轰鸣声便想躲避,但却还是被炮弹炸晕了过去,通讯科的士兵们赶来时只看到浑身是血的科长。

因为他的伤势过重,而朝鲜战场的医疗环境实在简陋,李景湖被送会了国内治疗。

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医生从他的身上取出了多枚弹片,而他的头部还流有出血和白色脓状液体流出。

当时医生判定为脑震荡,安排了一系列治疗。

李景湖因为伤重致残无法再回到部队中作战,这是他心中长久以来的遗憾。

国家对于这些对战斗有功的人从来没有忘却,1955年李景湖被授予了少校军衔。

死后脑部发现弹头

1958年李景湖在组织的安排下转业工作,国家再没有了战事,他也终于可以回归平淡的生活了。

据他的家人回忆,在六十年代时李景湖就出现了记忆力下降的情况。

当时家人都因为是从前脑震荡留下的后遗症,谁也没想到他的脑袋里竟有一颗弹头。

这种情况在往后愈演愈烈,李景湖的妻子甚至还称丈夫是糊涂蛋,总是出现丢三落四的情况。

2001年,已经77岁的李景湖频繁出现头痛的情况,有时候发作起来彻夜难眠。

家人见状只好带着他去医院检查,当时医生为其安排了CT检查,发现了他脑部出现了金属异物。

但那时他年纪已大,如果要做开颅手术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医生长期给他开了治疗头痛的药物用来缓解。

在那之后,李景湖老人又安然度过了19年的岁月。

直到2020年因病去世,家人才从他的骨灰中发现了两枚弹头。

李景湖的家人直到老爷子参加过多次战斗,可这两枚弹头究竟是何时留下来的呢。

警察在接到报警后,一直在帮忙追查这方面的事宜,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调到了李景湖的档案。

当年他在朝鲜战场上,曾经被美军的炮弹轰炸,那两枚弹头应该就是那时留下的。

他早些年出现的记忆力衰退和头痛,应该都是这两枚弹头引起的。

没想到当年那枚炮弹不仅使李景湖致残,还留了两枚弹头在他身体里几十年,直到死后才被发现。

后来越多越多的人知道李景湖的事迹,像他这样的战斗英雄就是那个年代最可爱的人 !

李景湖的家人终于知道了他生前的事迹,从前老人寡言少语,从不主动提起在战场上的事迹。

在他去世后,他的家人们决定将这两枚弹头捐赠出去,这两枚弹头,也被河北高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列入革命文物清单。

这两枚弹头曾困扰了李景湖老人70多年,但现在却成了他为国家人民而战的见证。

它们被妥善保管,静静向人们展示着多年前战场上的峥嵘岁月,要是没有那些战斗英雄,怎会有现在和平的生活呢。

英雄虽已逝,精神永长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高阳县   弹头   解放战争   家人   老人   朝鲜   志愿军   作战   河北   炮弹   我军   日军   科长   骨灰   部队   队伍   身份   通讯   查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