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急需紧缺实用型人才(工程师)高效能孵化模式

国家急需紧缺实用型人才(工程师)高效能孵化模式,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研究所“钱学森之问”破题工程重大课题“国家急需高科技人才(行业王牌工程师)及黑科技超级孵化工程应用研究”的核心科研成果。该孵化模式是基于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针对我国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制造领域急需紧缺的实用型人才,而成功创建的一种独特的可快速、高质量、规模化培养人才的孵化模式。

该孵化模式,其主要内容概括为:一套独特的项目图谱复制人才孵化系统、两大领域的培养方向、三师协同的教学控制系统、四教融合的教学方式、五大范围的受训主体、六项前沿的培训科目、七大预期的培训效果,又称“1234567人才孵化模式”。

一套独特的项目图谱复制人才孵化系统。它是一套通过项目图谱复制,而实现人才培养的孵化系统。即通过对项目所涉及的知识、技术、技能、流程、操作、程序等标准形成项目图谱系统进行整体解析,再通过单点复制的方式把王牌工程师前沿的知识技术技能与经验保真地传授给学员,进而实现人才的孵化。

两大领域的培养方向。聚焦培养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制造两大领域急需紧缺实用型人才,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

三师协同的教学控制系统。采用王牌工程师、技术控制师、技术传授师三师协同的图谱保结构教学控制技术。即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资格的认定标准,技术传授师的增设,讲课时长的要求,以及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控制到教学成果的评定标准等,其各个教学环节均符合系统保结构原理和控制论,是一套独特且高效的教学标准体系及教学质量控制体系。

四教融合的教学方式。该教学实训技术突破了高等院校传统的教学理念、方式与方法,从教学技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三个维度,构建了融“师带徒式”车间(模拟)教学+传统课堂教学+远程教学+项目教学为一体的“四教融合的教学方式。该教学实训技术发展了师傅带徒弟一对一的传统方式,汲取了传统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以教促学的教学方式,通过互联网远程教学,以项目图谱为教学内容,在实战中把应用理论和王牌工程师的前沿技术与经验一并传授给学生。因此,我们创新构建了“三师四教”独特的教学模式和图谱保结构教学法。

五大范围的受训主体。该孵化模式面向①本科工科院校及高职院校在校学生;②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③年龄在30岁以下的退役军人;④央企、国企及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⑤工科院校、高职院校教师及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讲师。

六项前沿的培训科目。该孵化模式适用的人才培养领域范围较广,可用于培养数字科技、智能制造、生物科技等新兴科技领域,以及农业、工业等传统产业前沿科技领域的实用型人才。根据国家和社会对数字化和智能制造实用型人才的急迫需求,前期重点培训六项科目:①UI工程师;②Web前端工程师;③Java工程师;④数控编程工程师;⑤软件测试工程师;⑥模具设计工程师。

七大预期的培训效果。经过该孵化模式的培训可以实现以下七大效果:①轻松学习;②高匹配度;③高效快速;④可规模化;⑤较低成本;⑥高就业率;⑦高满意度。

①轻松学习。采用“十不”教学原则,即教师(王牌工程师)不直接讲课、不泛讲理论、单点传授不超60秒;要求学生严格从师,学习技术期间遵循“不间断、不置疑、不提问、不看视频、不看书、不预习、不写作业”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在实战中学习知识、技术和技能,确保了知识技术技能传授的保真性与高效性,其教学过程符合中国科学院著名数学家冯康院士的保结构原理,具有科学合理性。

②高匹配度。该孵化模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王牌工程师的成功项目和经典案例,以及现行的科技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在实战中学习和掌握企业所需先进的实用性前沿技术。

③高效快速。经实践验证,该孵化模式通过3~6个月的单科目教学实训,学生即可达到3~5年理论+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水平,可以直接上岗工作。参加6~10个多科目教学实训,2~3年可达到行业王牌工程师中级技术水平(相当于5~7年经验的工程师),大大缩短了人才的培养周期。

④可规模化。该孵化模式,通过互联网远程教学和智能化管理技术,每个科目可多个地点、多个班数万人同时授课学习(一般30~50人/班),可实现工程师人才的高效能规模化培养。

⑤较低成本。该孵化模式教学设施简单,投入较低,备有教室、投屏、互联网即可进行培训。

⑥高就业率。经过该孵化模式的实训,学生的专业技术就业能力目标近于100%,就业率极高。

⑦高满意度。经过该孵化模式的实训,学生能习得实际技术和技能,满意度近于100%。该孵化模式培养出来的实用型人才(工程师)所服务的企业满意度高达95%以上。

该孵化模式的构建,充分汲取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理论,美国数学家维纳的控制论,中国科学院冯康院士的保结构理论,教育部倡导的新工科工程教育理念,诺奖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费曼提出的费曼教学法,美国欧琳学院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多学科交叉的项目教学模式,以及现代心理学、神经学、脑科学等科学理论和方法,经过深入研究与探索,又经深圳模具设计工程师实训班,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UI设计工程师两期实训班等成功的教学实践,而构建的一套全新的实用型人才(工程师)高效能孵化模式。

国家急需紧缺实用型人才(工程师)高效能孵化模式,既可快速填补智能制造和产业数字化急需紧缺的人才缺口,又能助力解决我国大学生毕业即失业问题和退役军人就业难等社会痛点问题。因此,这将对我国智能制造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者】李建革,教育管理哲学博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钱学森之问破题工程总设计师,钱学森之问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急需紧缺实用型人才(工程师)高效能孵化模式研究重大课题负责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紧缺   工程师   模式   人才   图谱   王牌   科目   高效能   领域   项目   国家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