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老照片:看故宫光影百年


1860年 大清门全景

《光影百年》故宫藏老照片特展是故宫博物院九十周年时「院庆」系列展览中的首档展览,也是故宫藏老照片第一次向社会展出。

这些照片上起清代道光年间,下至民国,涵盖了时代和世纪的交替,也覆盖了中国影像史的早期和发展时期;照片来源渠道既多且广。少量作品出自中外摄影师或记者之手,大多数作品来自于清代大臣进呈、中外照相馆制作,还有两座皇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和「故宫博物院」早期为出版而拍摄的大量影像;

老照片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大量人物、器物、建筑、遗址、风景、场景,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外交、风土、民情……可谓家国兼备,其中又有反映上层社会风貌的侧重。

今天介绍第一部分::殿堂余晖。

这部分主要是将大内建筑及陈设、皇家宫苑、皇家陵寝由内向外逐层展示。此时的皇家建筑,早已失去了往昔的辉煌,室内陈设也与康乾盛世相去甚远。它们代表着积淀深厚的文化传统,代表着一座老城的历史风貌,还代表着由盛转衰的清朝统治和行将结束的封建时代,也是从「宫」到「院」必不可少的特定场景和历史铺垫。

1860年 天安门金水桥


1860年 午门


20世纪初 午门

午门为紫禁城正门,也是四座城门中最为高大宏敞的一座,主楼两侧各有形若朱雀展翅的方亭与之呼应。旧时,皇帝在午门前举行颁朔,献虏等重要礼仪。皇帝出巡祭祀等出入中门,伴击鼓鸣钟,尽显皇权威仪;皇帝大婚喜轿入宫和殿试三甲出宫也走中门,以示优崇。


20世纪初 太和殿

太和殿是整个紫禁城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殿宇,凡皇帝登基,大婚,册封皇后,上皇太后徽号,命将出征以及万寿,冬至,元旦“三大节”等,皇帝均御太和殿;清初,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殿试”在这里举行;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殿试改在保和殿后,宣布考试结果的“传胪”典礼仍然安排在太和殿内。


20世纪初 中和殿

中和殿是三大殿终体量最小的一座,凡遇到“三大节”等重大朝会,皇帝先至中和殿升座,诸大臣等行礼毕,皇帝方由中和殿御太和殿。每年的“亲耕礼”,皇帝要先在中和殿阅视农具与祝版。皇太后上徽号,皇帝在此阅视奏书,并举行隆重的奏书存放仪式等。


20世纪初 保和殿

保和殿是皇帝赐宴宗室王公大臣与外藩使节的场所。顺治康熙二帝曾一度以保和殿为寝宫,顺治皇帝大婚的洞房也曾设在这里。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以后的“殿试”多在此举行。


20世纪初 乾清宫

明至清初,乾清宫为皇帝临朝理政和生活起居的宫殿。自清雍正朝起,皇帝寝宫移至养心殿,乾清宫仍未帝王朝视和举行节庆大典的重要宫殿之一,是皇帝召见大臣,接见外藩使节和筵席的场所,皇帝在“三大节”时多御此殿受后妃宗室贺。


20世纪初 乾清宫明间

乾清宫明间设皇帝宝座,屏风、御案、仙鹤等一应俱全。殿内左右“列图史、玑衡、彝器”。昔日帝王御殿时,文武官员按官阶文东武西立于殿内外东西两侧。


20世纪初 交泰殿东侧面

清代每逢元旦及皇后诞辰,皇后于此升座,接受宫中妃嫔、命妇的朝贺。皇帝大婚时,皇后的册、宝安设殿内左右案上。每年春季祀先蚕,皇后先一日在此阅视采桑的用具。照片中交泰殿东侧阶下,沿后三宫台基建有—排旧时值事人员的“他坦”房,生活气息十分浓厚。另外乾清宫东西三间后檐下有矮墙一道,与今日格局不同。


20世纪初 交泰殿明间

“无为”匾额原系康熙帝所书,乾隆帝禅位第二年,乾清宫、交泰殿被火焚毁,当年进行重建,照片中的匾额为乾隆帝所摹写。匾额下有乾隆御笔《交泰殿铭》,“二十五宝”就存放在宝座周围的宝函内。


20世纪初 交泰殿内自鸣钟

交泰殿内陈设有计时器二座,分别是殿内东侧的铜壶滴漏和西侧的大自鸣钟,均制作于嘉庆年间。此大自鸣钟为宫中计时的标准,有太监专门负责上弦、洒扫。旧时,此钟报时后神武门鸣钟鼓,城外钟鼓楼亦随之响应。


1922年 交泰殿匾额及门神


1922年 坤宁宫

坤宁宫在明代是皇后寝宫,清代改为萨满祭祀场所。旧时,坤宁宫日日进行祭祀礼,分为朝祭和夕祭;另有春秋大祭、求福祭等。每岁腊月二十三,坤宁宫祀鼋,届时要奏请皇帝于佛前、神前、鼋前拈香行礼。坤宁宫东间曾是康熙、同治、光绪帝大婚时的洞房,1922年溥仪大婚也将洞房设在这里。照片中坤宁宫搭设着彩棚及灯笼,显示一派喜庆之气。


1922年 坤宁宫内萨满祭神处

清代坤宁宫改建祭祀场所以后,将明间宫门封死,改在东次间开门,西侧室内砌满族传统的炕床与煮肉大锅,又设供案于殿内。照片中的坤宁宫安装了电灯。


20世纪初 钦安殿内景


20世纪 养性斋庄士敦书房

庄士敦,英国人。1919年,他应邀至紫禁城担任逊帝溥仪的英文老师,备受溥仪的敬重。


20世纪初 堆秀山

堆秀山原为明代观花殿旧址。山上筑亭名"御景",是帝后重阳登高赏景之处。堆秀山中藏储水缸,与山下两座水法连通,可上演双龙吐水的景观。照片中可见婉容等人在堆秀山上合影。


1925年 承乾宫

承乾宫为明清两代后妃居住地,清顺治帝皇贵妃董鄂氏,道光帝孝全成皇后、琳贵妃、佳贵人,咸丰帝云嫔、婉贵人都曾在此居住。


20世纪初 永和宫抱厦

永和宫初名永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改今名,为长久和谐之意,对应于西六宫的长春宫名。明清两代皆为后妃居住。明崇祯帝的田贵妃、清康熙帝德妃(雍正帝母亲仁寿皇太后)、道光帝静贵妃(奕诉之母)及光绪帝的瑾妃曾居此宫。照片中的永和宫抱厦下挂有鹦鹉,生活气息浓厚。


20世纪初 斋宫

斋宫是清帝在祭天地、祈谷、常雩大祀礼前,在紫禁城内斋戒的地方。清雍正九年(1731),在明代宫殿的旧址上建起斋宫,自此,清代皇帝在大祀前会先斋宿于此。斋戒日,斋宫丹陛前恭设斋戒牌和铜人。皇帝与陪祀大臣佩戴斋戒牌,不作乐、不饮酒、不食辛辣、不入内寝,以示虔敬。


20世纪初 九龙壁

九龙壁位于紫禁城宁寿宫区皇极门外,是—座背倚宫墙而建的单面琉璃影壁,为乾隆三十七年(1772)改建宁寿宫时烧造。纵贯壁心的山崖奇石将九条蟠龙分隔于五个空间,象征着天子“九五之尊”的身份地位。


20世纪初 皇极殿

皇极殿是宁寿宫区的正殿,初建于清康熙年,取名宁寿宫。乾隆四十一年(1776)仿乾清宫规制改建,改名皇极殿,作为乾隆帝归政后当太上皇时临朝受贺之殿。乾隆帝做太上皇之后,曾在皇极殿举办“千叟宴”。


20世纪初 皇极殿明间宝座

光绪二十年(1894),慈禧太后在皇极殿度过了六十岁寿辰;光绪三十年 (1904),光绪帝在此接见了美国、奥匈帝国等九国使臣。


1925年 畅音阁大戏台

畅音阁在宁寿宫区的中部,是紫禁城中最大的戏楼。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建成,嘉庆年又增建扮戏楼。阁高20余米,从城墙外也能望见楼阁的绿琉璃瓦顶。高阁分上、中、下三层,分别为福、禄、寿台。此阁朝北,与帝后等赏戏的阅是楼相对。每逢年节,宫中即在此开演大戏。


1922年 养心门

养心殿初建于嘉靖年间,一直是皇帝的便殿。自清雍正朝起,这里作为皇帝的主要居所和日常理政之处,遂成清代皇帝实际上的正寝。养心殿是清代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更适宜皇帝起居活动的场所。其中最著名的是雍正皇帝的“勤政亲贤”室、乾隆皇帝的三希堂以及东暖阁的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处。照片为养心殿前的琉璃门养心门。


20世纪初 养心殿明间

养心殿明间设御座,周围陈设香筒、几案、屏风、翎扇等,屏风两侧置书橱。匾额“中正仁和”系雍正帝御书。周围匾额上书有清代历朝皇帝的圣训。


20世纪初 养心殿东暖阁

养心殿东暖阁是清帝引见官员、批阅奏章之处。1861年“辛酉政变”后,清廷在东暖阁东侧西向设御座,引见时同治帝坐于前(西),慈安、慈禧两太后坐于后(东),中间悬挂帐幕,此即著名的“垂帘听政”处。


20世纪初 养心殿卧室


20世纪初 体顺堂西间陈设

体顺堂位于养心殿后殿东,为清代皇帝住在养心殿时,皇后侍君之处。照片中的“一堂喜气”匾,系慈禧太后御书。


1920年 建福宫花园延春阁

建福宫花园又称西花园,是紫禁城中的四座花园之一。清乾隆七年(1742)利用乾西五所之西四所及其以南的狭长地段修建而成,是一座集庄严大气与玲珑秀美于一身的宫殿园林,初建时为乾隆皇帝“备慈寿万年之后居此守制”之所。1923年6月花园中大部分建筑毁于大火。


1923年6月 建福宫花园火后残迹

1923年6月26日晚9时,建福宫花园敬胜斋火起,大火很快延烧到南邻的延晖阁,高大的延晖阁掉落的构件又引燃了周围殿座。由于建福宫花园地处内廷北侧,建筑密度大,附近又没有可以利用的水源,在很短的时间内花园的中路和西路就陷入了火海。大火烧至28日,共焚毁建筑上百间。贮存其中的大量珍玩、典籍、宗教法器被焚毁,损失不可胜计。


1923年6月 坤建福宫花园延春阁火后残迹


20世纪初 漱芳斋

漱芳斋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清乾隆皇帝即位后,改乾西二所为重华宫,遂将头所改为漱芳斋,并建戏台,作为重华宫宴集演戏之所。乾隆年间,皇帝每岁新正先至西苑阐福寺拈香,然后到漱芳斋开笔书福。逢万寿节、圣寿节、中元节、除夕等重要节日,常侍奉皇太后在后殿进膳、看戏,并赐宴于王公大臣。宣统帝溥仪逊位后,仍于此处传戏。


20世纪初 储秀宫

储秀宫为慈禧太后的寝宫,咸丰六年(1856),时为懿嫔的她在储秀宫的后殿丽景轩生下了载淳(同治皇帝)。清光绪十年(1884),慈禧太后重新入住此宫。逊帝溥仪的皇后婉容也曾生活于此。


20世纪初 储秀宫浴室

照片中的雕花卉八方罩内摆放着一只浴缸和洗脸盆,这里是皇后婉容日常洗浴之处。


20世纪初 长春宫内景

长春宫原为乾隆帝孝贤皇后的寝宫,清末慈禧太后曾居住于此。逊帝溥仪的淑妃文绣亦曾在此生活,照片中的座椅上摆放着数个洋娃娃,正是文绣摆弄的玩具。


20世纪初 长春宫卧室

长春宫卧室内床帐前摆放着一张洋式铁床,屋顶上悬挂着电灯,这里是文绣休息的地方。


20世纪初 西二长街嘉祉门


20世纪初 重华宫东间陈设

殿内寿字立轴上方悬挂着慈禧太后御书“笃礼崇义”匾,北墙上挂一黑漆金字挂屏,上刻御书《陪幸临渭亭遇雪应制》诗。殿内多宝格炕几后面,张挂着雪景行乐题材的通景屏。


1922年 雨花阁

雨花阁位于内廷外西路春华门内,是宫中数十座佛堂中最大的一处。清乾隆十四年(1749),乾隆皇帝采纳蒙古三世章嘉国师呼图克图的建议,仿照西藏阿里古格的托林寺坛城殿,在原有明代建筑的基础上改建成雨花阁,并于其中供奉西天梵像。雨花阁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藏密四部神殿,对于研究藏传佛教具有重要的意义。


20世纪初 慈宁宫花园宝相楼

宝相楼位于慈宁宫花园北部,明代原为咸若馆东配殿,清乾隆三十年(1765)改建为楼式建筑,是园中主体建筑咸若馆的东配楼,清代为皇太后、太妃们的礼佛之所。宝相楼体现了藏传佛教格鲁派显密兼修的修持特色,清宫档案中称之为"六品佛楼”。


20世纪初 澄瑞亭东侧面

照片中的澄瑞亭内檐曾悬满匾额。尚可辨认出“鱼跃莺飞”、“与物皆忘”等字样。亭中三人自左向右依次为文绣、婉容、唐石霞(溥杰之妻)


1860年 北海琼华岛拍摄紫禁城全景


1860年 北海琼华岛东面


1860年 琼华岛南面


1860年 大高玄殿习礼亭


1904年 西苑海晏堂

西苑海晏堂是一座西洋巴洛克风格的“西洋楼”,仿照长春园海晏堂建造,是慈禧太后来西苑游幸和接见外国公使夫人的场所。照片中的海晏堂前水池两侧设有“十二生肖”铜像,其手中各执一盏电灯,用于计时。1912年,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曾在此设宴欢迎孙中山。


1907年 颐和园十七孔桥

菲尔曼•拉里贝摄

十七孔桥横卧昆明湖上,连接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是清代皇家园林中规模最大的石桥。菲尔曼•拉里贝,法国人,1905-1910年在华期间,拍摄了大量照片。


20世纪初 北海西天梵境前琉璃牌坊

西天梵境又称大西天,在北海北岸。明代时为经厂,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扩建。照片中的琉璃牌坊砖石发券、四柱三间七楼。周身琉璃贴塑、坊额处的斗拱均为雕镂精致的仿木结构。此帧为着色照片。


20世纪初 颐和园长廊

颐和园长廊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光绪十四年(1888)重修。长廊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南麓,东起邀云门,西至石丈亭,面向昆明湖,是连接山水的纽带。廊上绘有图案1.4 万余幅,被称为“天下第一廊”。此帧为着色照片。


20世纪初 太庙

太庙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为明初皇帝合祀祖先的场所,清代因循之。其位置符合《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筑布局巧具匠心。太庙为大祀之所,举凡登极、亲政、监国、大婚等,均需择吉祭告太庙。每年皇帝生辰、忌辰、清明、岁暮亦需至太庙致祭。照片中的太庙广场整齐排列着品级山。


20世纪初 从景山中峰北望

此帧照片的近景是寿皇殿建筑群,远景为皇城北门地安门、万宁桥、鼓楼、钟楼。一条南北贯通的北京城中轴线清晰可见。照片隐约可见北京内城北侧城墙。


20世纪初 景山五亭

景山,又称煤山、万岁山,成山于金元时期。明代营建紫禁城时,用拆除元朝宫殿的渣 土和挖掘护城河河道土方堆积在山上,清代始称景山。景山五峰上建五亭,分别是万春亭、观妙亭、辑芳亭、周赏亭、富览亭,五亭内供奉着五方佛。整座景山,山林苍翠,环境肃穆。照片显示当时护城河北岸曾有一排东西连通的长房,为景山官学所在地。


20世纪初 祈年殿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为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始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乾隆十六年(1751)修缮。其建筑形制独特,二十八根楠木巨柱环绕排列,支撑着殿顶的重量。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的: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


20世纪初 圜丘坛

圜丘为明清两代皇帝祭天之坛,位于天坛南半部,初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清代朝廷祭祀,分大祀、中祀、群祀三个等级,圜丘居于大祀之首。每逢冬至,皇帝亲祀,是清代最隆重的祭祀礼仪。


20世纪初 由中海北望琼华岛

照片中琼华岛上永安寺白塔、善因殿、庆霄楼清晰可辨,稍近的团城被全景摄下,北海北岸几组宗教建筑如阐福寺山门后三层大殿、极乐世界后万佛楼等都十分清晰。


20世纪初 福陵明楼

福陵为“盛京三陵”之一,俗称东陵,位于沈阳旧城东北二十里的天柱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皇后的陵墓。皇家陵寝清代皇陵分为入关前的“盛京三陵”和入关后的东陵、西陵。这些照片拍摄时间都在清末民初,不仅呈现了清代皇陵百余年前的样貌,还完整地记录了光绪帝崇陵的兴建过程。


20世纪初 昭陵明楼宝顶

昭陵为“盛京三陵”之一,俗称北陵,位于沈阳旧城西北约十里的郊区,是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皇后等的陵墓。


1907年 泰陵石牌坊

菲尔曼•拉里贝摄


1907年 昌陵石像生

菲尔曼•拉里贝摄


1913年 崇陵全图侧面


1909年 崇陵工作第二图

照片中的白色柱状物,是工程开始之初,施工人员为标示陵寝主要建筑位置和实际高度而提前垒砌的“线墩”。题注:“崇陵工作第二图。北至石台五供,东至马槽沟,南至隆恩殿月台,西至马槽沟。”


1913年 石牌楼

《崇陵图》第四帧


1913年 隆恩殿

《崇陵图》第六帧


1913年 明楼正面

《崇陵图》第九帧


1913年 金券门

《崇陵图》第四帧


1913年 崇陵东侧面全相

《崇陵工程全影》相册照片共44帧,摄于1913年,此为第36帧。


1913年 崇陵牌楼正面相

《崇陵工程全影》第九帧


1913年 崇陵隆恩殿正面相

《崇陵工程全影》第二十八帧


1913年 崇陵方城明楼正面相

《崇陵工程全影》第三十二帧


1913年 妃陵全相

《崇陵工程全影》第三十二帧

1913年 梁鼎芬崇陵种树照

由于经费困难,崇陵工程中没有植树项目。崇陵建成后,清廷遗老梁鼎芬倡议皇室后裔捐资,为崇陵栽植松、柏等树四万余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紫禁城   光绪   乾隆   故宫   殿内   清宫   清代   光影   片中   皇后   皇帝   珍贵   世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