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古镇# 浏阳市大围山镇

#湖南古镇# 浏阳市大围山镇

主编:湖南省地名区划学会

原载《湖南古镇》2022年8月出版


浏阳市大围山镇

大围山镇位于湘赣边境,为平江、浏阳、铜鼓三县货物集散地,素有浏阳东大门之称。故中心集镇旧称东门市,历为区乡政府驻地,今为建制镇“大围山镇”政府所在地。全镇今辖东门、白沙、楚东、中塅等12村。镇域东邻江西省,南接张坊镇,西连达浒镇,北接平江县,总面积401.68平方千米。

大围山镇则因位于大围山北麓而命名,民国时称上东镇,1987年定为大围山区。大围山又名首裨山,西邻官渡镇,东临江西铜鼓,南接江西万载,北靠平江,“冈峦围绕,盘踞三县,因名大围”,总面积410平方千米。今为国家森林公园。主峰七星岭海拔1607.8米。峰间地势平缓宽阔,形成一个纵横约一二十千米的小平原。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记》将大围山列为第十三洞天——“好生元上之天”。

宋欧阳忞《舆地记》云:“首裨山顶有白沙湖,广五十余里。流分四派,一为浏水,其三入岳之平江、豫章之分宁、袁州之万载。冈峦盘踞四县。” 明《一统志》用其说,《湖南通志》云:“大围一名首裨,在浏阳县东北一百五十里,东接新昌。”大溪河、小溪河均发源于大围山,蜿蜒曲折贯穿境内,接纳大小支流14条,形成浏阳河的上游。境内山地、丘陵、盆地交错分布,形成多类地貌。

清嘉道间诗人彭开勋《大围山》诗云:

淼淼清浏出,群山大合围。

地形包脉络,天堑蕴心机。

四至舆图古,三边界画微。

江西诸郡在,处处溉田肥。

山上岩石神工锼琢,离合成奇。群峰献秀,古人曾赞美它为“南衡七二峰峦外,别样岧峣足胜游”。山顶的小平原上有天心湖48个,总面积4公顷,又有“白沙湖”之称。秋天,湖畔芦花似雪飘飞,有“西峰雪影”之美誉。小平原东北方古有玉泉寺,相传火烧红莲寺的故事来源于此。峡口瀑布等多瀑相连,飞珠溅玉,声响数里。元代文学家、史学家欧阳玄对此赞不绝口,其《登大围山》诗曰:

大围山高高几许,绝顶嵯峨载林坞。

石隙花开自春夏,地炉僧拥无寒暑。

清流白鹇涤毛距,绿树黄熊引筋膂。

山腰日午婴儿唬,知有雷公出行雨。


大围山(乔育平摄)


东门市素有“小长沙”“浏东重镇”之誉。东门市门坊立于东门市朝阳街街口,建于清末,砖砌拱形门洞,朝向东西方。面阔3.6米,高4.6米。门洞宽2米,高2.9米。门洞上为山字形额枋,额直书阴刻“东门市”三个楷书字。墙头盖有琉璃瓦墙檐,墙面抹白灰,部分已经剥落,露出砖体,更显其苍古。东门古街由上街、下街、浆兴街等组成,全长2千米,两厢店铺林立,路心麻石铺就。1987年,集镇房屋面积30549平方米,人口1310人。

远在新石器时期,大围山境内就有人类居住。考古学家曾在大围山发现商周文化遗址一处、龙山文化遗址3处。从楚东村新田坳、金钟桥村金钟组、朱家坪、中岳村等地遗址中出土大量的石斧、石凿、石箭簇、穿孔石马片、印纹硬陶等,可以印证早先人类的踪迹。

大围山镇境内清代修建的石拱桥众多,共计28座,现在保存完好且能作公路桥梁的有四座,即同治年间修建的青兰桥,道光年间修建的长鳌江桥,光绪年间修建的田心桥、永幸桥。


东门市老街(乔育平摄)


始建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的围山书院,由谭嗣同的老师、维新派名儒涂启先带头捐资、捐地修建,为清末浏阳八大书院之一。书院位于东门市东隅,左依虎行岭,右傍浏阳河,主体建筑分为门厅、礼堂及后院三进,左右二厅,为青砖、石柱、木梁结构,沿中轴线与单元对称排列,每两进之间均有天井相连接。左、右分别为养正堂、教师备课室、教室及嘉惠祠、教室、教师宿舍,都为三进,也有天井相连。左、右最外侧为廊舍。各单元之间有间墙相隔,开拱形侧门相通。校舍四周有围墙,前有操场,后有花园。前栋有左右天井,天井里两棵桂树和两棵罗汉松,为涂启先当年亲手所植。涂启先亲题书院柱联云:

心远自地偏,果能敬业乐群,此处亦名山广厦;

民兴在经正,愿共守先待后,尽人为吾道干城。


围山书院


涂启先(1833—1899),字舜臣,晚年自号“大围山人”,东门都佳塅人,清同治癸酉科优贡,曾任教于长沙岳麓书院及浏阳南台书院,与欧阳中鹄相交甚笃,先后两次计三年收授谭嗣同。清末,围山书院改为围山学校,今为大围山镇中心完小。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曾在围山书院驻扎,因而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的增补点。

境内祠堂星罗棋布,大多建于清代,各姓以聚族地中心点择地而建。这些祠堂大都为青砖木石结构,雕梁画栋,颇为气派。有的墙、檐上塑有历史、戏曲、人物雕像;有的刻有狮、虎、龙、凤等精美图案,构思别具一格,展现出民间艺术的风采。比较有名的祠堂有17座,分别是:白沙刘家祠堂、东门李祠、东门袁祠、东门涂祠、东门曾祠、上车季祠、鹅颈李祠、夏造冲吴祠、鲇鱼坪何祠、枧坑何祠、枫树夏陈祠、南冲张祠、赵湾刘祠、鱼头鱼祠、长鳌江廖祠、高漕邓祠、铜湾郑祠等。

其中白沙社区刘家祠堂曾为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第三团驻地,始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青砖青瓦,对称庭院式格局,门廊两柱面阔3间,石库大门,两侧两层梯阶形山墙,外角上翘,墙头和屋脊饰有狮兽等雕塑。刘家祠堂及附近的上坪会议旧址亦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的增补点。

位于东门市近郊楚东村漾水湾的清代民居锦绶堂,1931年曾作为湖南省苏维埃政府驻地达9个月之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锦绶堂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祠堂式建筑,由孀妇涂刘氏所建坐北朝南,占地4000平方米。其建筑格局为三进五开间,左右各二列厢房,砖木结构,硬山顶,封火山墙上彩绘龙虎及民间故事等壁画,共有房间百余间,内有天井19余处,走廊、天井错落有致,梁、柱、奏棚、墙壁均绘有各种精美图案及名人诗赋。1931年上半年以杨幼麟为首的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曾驻扎于绵绶堂,大门外墙头及旧址内墙壁上仍保存有大量红军标语。


锦绶堂(乔育平摄)


亦位于楚东村的楚东山大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占地面积约2600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1931年7月上旬,中共湘鄂赣边区特委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此召开,会期10天,有来自湘东北、赣西北、鄂东南20余县的200多名代表参加。这次党代会决定建立中共湘鄂赣省委,通过了反对盲动主义、发展党的组织、扩大红军武装、加强赤卫队和地方游击队武装、实行土地法等十项决议。楚东山大屋今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楚东村则被评为国家级传统村落。

境内有各类庙宇15处,多数被毁。东门市万寿宫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外形保存较好,青砖木梁石柱结构,单列四进。白沙社区麻衣庙,始建于清咸丰年间,祀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5)浏阳孝子、名医杨耀庭,故又名杨孝仙庙。该庙前殿石柱联云:

药桥一仙,麻衣一仙,八百年独步后尘,香火有缘分此地;

孝子千古,名医千古,三十春争传妙诀,恩波无际泽斯民。

2017年,大围山镇公布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陈先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浏阳市   平江   浏阳   东门   秋收起义   湖南省   天井   祠堂   湖南   古镇   书院   年间   境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