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的好消息

中秋佳节,不说丧气话,咱们整点吉利的。


不要被眼前的一些荒诞模糊了双眼,我对未来是偏乐观的。


1

正义之声


昨天看到个好消息:


乌克兰军队的胜利新闻,登上了百度热搜榜第二


在我印象中,这是简中媒体的第一次。



乌克兰的确在战场上狂飙突进,伊久姆和库皮扬斯克这两个重镇刚刚被乌克兰收复,被包围的几万俄军在正在仓皇逃窜。



乌军的胜利不足为奇,在国外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奇怪的是,乌军的胜利新闻能在我们这边上热搜。


更神奇的是,点开这条热搜,里面的报道居然是中央四台9月9日的官方视频报道



惊喜不断的是,这条视频长达十五分钟,我完整看完了,尺度比我想象的大不少。


主要是报道乌军在前线的进展,还出现了乌克兰民众哭泣的画面,并多次播放了泽连斯基的讲话画面。


有泽连斯基宣布捷报的声音,隔着屏幕也能看到他的坚毅。



有泽连斯基与布林肯的会面。



甚至还出现了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原声视频画面。



让我激动得起鸡皮疙瘩的,是这样的一幅画面:泽连斯基已经在考虑乌克兰的重建工作了。



在向国际社会推介乌克兰时,视频里出现了泽连斯基的原声:


我要请各位到乌克兰来,投资乌克兰,这将是你们的胜利,也将成为各位企业新的成功故事。


泽连斯基给出了美好蓝图:为了帮助你们摆脱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乌克兰将成为欧洲绿色能源中心。


上面所有的这些报道,以前只可能出现在自媒体,不可能出现在央媒。


当然,所有的这些惊喜,都抵不过这样一个惊喜。央视记者在视频里有这样一句话:乌克兰在2023年发起对克里米亚的反击是符合逻辑的


央视视频的网址在这里:

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10931335498510092179


乌克兰抗俄战争的进展是一回事,简中媒体怎么报道是另外一回事。于我而言,我更看重后者。


所以,战争这半年多的事情里,我最关注的,反而不是战争本身,而是国内的战争报道。


事情不会一夜改变,而是循序渐进,很显然,事情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2

扩大开放


最近,国内很多媒体在报道中俄合作时,我看到了另一个很有意义的9月7日新闻:



巴斯夫的广东项目总投资约100亿欧元,是德国企业在华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项目建成后,广东湛江将成为巴斯夫在全球第三大的生产基地。


当德国总理在呼吁与华脱钩时,德国企业依然在中国进行大手笔投资。你觉得是嘴重要?还是行动重要?


更关键的是,该事得到了中国最权威媒体的一致报道,并上了新闻联播。


我想表达什么?无论是态度上,还是行动上,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不会有任何动摇。


前不久,中国历史研究院的一篇文章掀起轩然大波,很多人开始担心“闭关锁国”,当时我在小红圈发文,劝大家不要听风就是雨。




在困难时期,国内确实存在一股极端思潮,但这股反动力量显然不会对国家的开放政策造成大的影响。


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无论是讲话,还是行动,都在一致支持对外开放。


如果大家经常看新闻联播,就会发现,最近新闻联播经常播报中国举办的一些国际论坛和国际会议的新闻


最近几年,所谓的脱钩,一直指的是中美脱钩,中国一直在主动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扩大开放,与欧洲、东盟、日韩进行对话。典型例子就是中国在去年和今年主动申请加入CPTPP和DEPA。


即便是中美关系,一直是美国单方面寻求脱钩,中国从没有这个意思。美国每次加关税,中国都是谴责;而美国每次降关税,中国都是诚挚欢迎。


具体到实质性的中美贸易,且不说中美贸易额的不断增加,就说中国-东盟的外贸,这几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迅猛增加,与此同时,东盟对美国的出口额也在迅猛增加。所以答案是很明显的,东盟就是个二道贩子。


如果把东盟的数据算进来,中美之间的真实贸易规模,绝对比你现在看到的数据要多很多,况且你看到的数据本来也不低。


所以,很多时候不要看政客的一面之词,要去看实际情况,要学会分析,看到真相。


3

宏观经济


中国经济的确遇到了不小的压力,在宏观政策上,有两点我对政府是非常认同的:


1、无论房地产和宏观经济遇到多大压力,自始至终没有全面复苏房地产的想法,只是在有限度地救市,但一直没有放松房地产企业的融资,也不允许大城市完全放开限购。


控制了房地产这头猛兽,中国经济就会有未来。


2、无论债务压力有多大,自始至终没有全面放水的想法,牢牢控制着货币水龙头。高层不断重复强调“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不透支未来”。


控制了货币这头猛兽,中国经济就不会失去现在。


所以,无论经济指标和经济现象是如何,中国经济政策的这两条底线始终牢牢守住着,不会有丝毫突破。


其他的我先不讲,就单纯房地产政策和货币政策而言,值得为中国政府的定力点个赞!


很多人把当下的经济压力归因于疫情,这是不对的,疫情只是加速器,绝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两个:


1、房地产的野蛮生长,导致了泡沫化的债务危机;

2、人口的少子化+老龄化双重暴击。


很多人都忽视了第二点的决定性影响。


前者是主观原因,后者是客观原因。即便没有房地产泡沫,单凭第二点,经济增速也会逐步下滑。


中国经济已经高速增长了近40年,很多人将这种增速视为常态,其实这是一种错觉,纵观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规律,“W”才是常态。


因此,切不可因为当前的下行压力就自怨自艾,认为是世界末日了。


在中国牢牢守住政策底线时,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一点:


制度改革。


主要包括制度政策和社会保障。


从历史上看,各国经济处于“W”的下行历程时,都是制度改革的黄金时期。


这种改革,既有主动因素,也有被动因素。


通俗来讲,之前是做蛋糕,现在是分蛋糕,从而下一步的做蛋糕做好准备。


实际上,在经济领域,我国的制度改革也在逐步推进中,只是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


比如昨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核心智库成员夏斌不仅提出了户籍改革,还对户籍改革提出了路线:先取消21个大城市以外的户籍限制,再实现21个大城市的权利平等。


而在此之前,国家发改委已经出台了户籍改革的文件,上海和广州这两个一线城市已经放松了户籍限制。


4

底线思维


如果你天天盯着负面新闻,而对一些改革进展完全无视,就会陷入一种盲目悲观,就会觉得:


未来要发生战X和文X。


我多次在私密群里提及过了,这是绝不可能的。


这两点绝不会发生,这就是我的底线思维。


为何如此坚信?答案就在我的朋友圈里。



从国民性上讲,这里的民众,早已不是40年前的民众了。


时政新闻的评论翻车,已经是常态化操作。


从经济上讲,中国经济与全球高度绑定,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国,中国的外汇储备独占全球1/3,整个中国已经离不开世界。


今年1-8月,尽管内外各种风雨,但中国外贸依然超预期增长了10%。昨晚的新闻联播还说,上海港集装箱单日吞吐量首破16万标准箱。


中国对外开放的经济底盘和中国人的觉醒程度,就是我相信未来、不那么悲观的基础。


只要守住国内的政策底线,坚持扩大开放,中国就会有度过困难的机会。


至于网上叫嚣的一些极端言论,仅仅是极少数人而已,仅仅是因为安全而已。哪个国家还没有点极端思潮呢?


你信不信,这些极端言论者,今天在网上口头支持华为,明天就用真金白银抢苹果了?




就比如,我经常发表负能量文章,但关了电脑我就去生二胎+创业了。


未来可能不会变得更好,但最坏的事情不会发生。


今天,一位大学同学在朋友圈发了个中秋感言:卖掉上海中环的房子,创业去了。


我看了很有感触,就写了这篇文章。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东盟   乌克兰   中美   中国经济   新闻联播   美国   户籍   中国   底线   好消息   压力   未来   政策   经济   房地产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