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颖不能再署名Angelababy,聊聊全中文化是怎么一回事

以下文章来源于公众号:叁爻话坊 ,作者豆棚


事情从微博大V汪海林的一条微博说起。

这事儿指向的明星是杨颖,但全中文化的倡导并不只是针对杨颖。

前几个月,爱奇艺综艺《中国说唱巅峰对决》出了首叫《隆里电丝》的热门单曲,此歌名一度令我窒息。

隆里电丝=lonely dance,他本可以翻译成孤独跳舞(可以再美观点,我就直译个意思),但他非要谐音成隆里电丝。

很明确啦,不能在书面歌名透露给大众哪怕一丝西方文化的气息,而照正常的嘻哈命名,其实这首歌会名为《lonely dance》。

就好比《巅峰对决》的参赛选手还是习惯顺口叫布瑞吉为bridge,叫周延为GAI,但字幕要尽量出现布瑞吉、周延,即,嘻哈歌手的艺名也在中文化。

为什么各领域都在全中文化?我们是从何时开始全中文化?全中文化想要达到什么结果?作为个体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倡导?


我最初对西方文化元素中文化的印象,是NBA。从06年看NBA起,我看过无数次央视5套的体育新闻,听了大概6年左右的NBA,直至某一天他被播音员称为“美职篮”。

最开始我蛮不适应的,觉得莫名其妙,“明明就还是NBA,装什么逼说成美职篮。”

直至后来看到篇报道,忘记是广电总局还是哪个高级别的权力部门,提倡在传播信息时尽量使用中文,结合当时宣传得很热的“文化强国”概念,不难理解全中文化的意义:汉字是中华民族重拾文化自信的一大方式。

我个人是蛮支持对汉字使用更加重视的。

第一,汉字真的很美,且内涵丰富。想想隔壁韩国为了有自己的文化造那些丑不拉几的文字吧,就为了树立独立的民族性,作为文化比韩国悠久得多的我国,人民没理由不重视汉字;

第二,集中发生于大约08-12年,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确实影响了国内不少人,这些人在将这些不利于我国稳定的思想传递给其他人、甚至下一代人。通过汉字重拾文化自信,有利于我们纠正一些因融入全球化发展而产生的崇洋媚外的不良倾向。

全中文化是值得向全社会提倡的,但这个理念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逐渐有了些变化。



TFBOYS上春晚叫加油男孩,我感觉学了英语的人听着都觉得别扭。

the fighting boys,寓意积极向上的少年们,恰好符合三个养成系明星展现给粉丝的正能量气息。

当你把它粗暴单一的翻译成“加油男孩”的时候,完全是一种没掌握精髓的概念,唯一的好处只是“加油”契合了春节喜庆的气息。


为什么TFBOYS不像后辈时代少年团那样,一出道就普及给大众“自己是时代少年团”,而是要起英文名打响名气呢?因为那会儿要求还没现在这么严啦,少年男团嘛,男团都跟韩国那套商业化很成功的营销沾边。

SUPER JUNIOR、T-ARA、GIRL'S GENERATION、BIGBANG、BLACKPINK、F(X)、(G)I-DLE......

可能不是每个团都有要朝着欧美进军发展,但起个英文名方便全世界对你感兴趣的人记得住你、查询你的信息,没准某一天你就去麦迪逊花园演出了,没准某一天你的音乐确实做得很好billboard就给你上榜介绍推荐了,这样你在商业上就能有更大的市场,试问谁不想事业更成功做得更大呢?

全中文化实施后,它的一个显著问题,就是没有英文在国际上那么普及,国内强制执行后,产生了一种不包容感。


比如,香港台湾一些土著,很多张口闭口就是几句外语或者中外结合的口语,他们很多人有出国经历,有的是出去为了交流要练好外语,有的回来本地时而也会遇到跟一些外企老板谈合作,久而久之,文化氛围相互融合。

我国推行全中文化后,不知何时起,开始出现“中国人说英文日文就不高兴”的态度,尤其是,会说中文但有很浓的港台口音的人,不少人还说这些人不用心学中文,人人都该说好标准的中文,不然不是合格中国人——这就有点抓得太硬了,会引起反感。

并且,从某个时刻起,全中文化不再只是一个文化层面的要求,更开始具有很浓的politics意味,其愿景大概是:

欧美发达国家构造了全球大部分国家的文化交融和语言交流,但你们对我中国不好,我不遵循你们那套价值体系和语言通用,老子自己发扬我的汉字,让国内人先逐渐不说英语,潜移默化间排斥外国文化,以此加深对中国文化和国家主权的认同,从而实现内部的统一团结,之后等中国超越美帝了,相信汉字等中国文化也将在世界得到普及。

所以,现在国内各领域都在全中文化。所以,杨颖被要求不要说自己是Angelababy。所以,过去好多年了,一直有传言英(外)语要退出高考舞台,语文大幅调高分数比重。


当我们知道了国家在倡导全中文化,当我们知道了全中文化未来大概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作为个体,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倡导?

我就说说最多人有(会)经历的学英语,作为举例。

我是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三到六年级学校用的教材封面写的是和加拿大合作的,这是什么意思呢,通过真正的外国机构学习真实的英语和西方文化,这是我05-09年,国家所倡导的接触英语的方式。

进入初中,教材改成和美国合作,同样有不低的趣味性(学生年纪小,没趣味怕不认真学),老师讲到一些段落,为了方便我们理解,也会说一些西方文化观念。这是09-12年,还是小学熟悉的味道。

进入高中,英语教材变得很严肃,鲜有西方文化的感觉,更多就是一种提升词汇量、熟悉语法的应试教材,考完就可以扔了的那种。我因为笔记做得很认真,高中英语书全套保留至今,但回想起来,真的觉得那三年学的英语较为枯燥。

考入大学,学英语又变成了一件西方文化无处不在的事情。老师是从英国留学归来的绅士,他的视野是我学英语以来遇见过最开阔的人。原本经常坐教室最后一排听课的我,大一英语一直坐得很靠前。

如上,正常情况下,学外语必然会接触西方文化,无论你喜欢与否。

我猜测,现在的小学初中生的英语教材跟我们90后大概不一样了,应该和高中教材那样,淡化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或许有一天,外语真的在全国退出高考舞台。但不喜欢学外语的童鞋别高兴太早,你若想考名校,后者几乎百分之百要求你的学业水平考试外语考A等(级)。

为什么呢?因为大学你必然要面临四六级,毕业前如果你为了前途要考研,你又要有比六级高的水准才更能考上研。

考上较好学校的硕士、博士,你很可能会频繁的需要查阅外文文献资料——导师要求你这么做,你自己很可能主观的也会行动。

之后再发展,你要出国上进,你要进苹果总部、索尼总部、三星总部、香奈儿总部,乃至回国进华为总部,你要高薪职务,外语几年间又得精进。

可以说,越是往上走的知识分子,对外语不可避免的要去适应和提高,与之相伴的,肯定对西方文化有着越来越深的理解。


从国家的层面,欧美列强不喜欢我国,全中文化的确是一种内部团结的利器,人人宣传中国文化,人人都受到中国文化的感染。

杨颖作为公众人物,作为微博粉丝过亿、活跃于内地的明星,现在她主要赚大陆的钱,大陆要求什么,她必须以身作则示众。

我们作为中国公民,作为生长于这片土地的人,有责任避免新世纪第一个十年末那种极度崇洋媚外的舆论环境,是该重拾中国文化,明白自己始终是个中国人。

国家向全社会传递一个理念,它会努力让更多人去认同这个理念,但国家也知道不可能所有人都同一,它追求的只是主流的稳定,是大多数人向着自己。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富豪买电动车就是喜欢特斯拉,有预算的人买手机还是喜欢苹果,多数世界大牌奢侈品中国还是有售有的是人买......

事情在收紧,但没有做绝。个体还有选择的空间,可以有自己的奋斗目标、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但也要时刻明白大势走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三星   汉字   韩国   英语   中国   西方文化   总部   外语   国家   文化   杨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