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长津湖之战”:最后关键一招,打到对手求饶

华为的战略,或者说任正非的战略思想,一直遵循“农村包围城市”的毛派策略。对内,立足于本土;对外,先小国后大国。

具体路径表现为,东南亚、中东、非洲、俄罗斯、欧洲、北美。

决定挺进欧洲,则是华为更大雄心的开始。从法国,经英国、荷兰,最后拿下德国,完成欧洲布局。

美国,是华为最难啃的一块骨头,是巅峰对决,也被外界称作“世纪之战”。在我看来,则是华为的“长津湖之战”。

2002年,华为正式在美国电信展上亮相。这一天,美国电信老大“思科”的当家人钱伯斯,不露声色地进来逛了逛。他问了很多问题后,悄无声息地走了。

2003年1月,中国农历大年29,思科向华为宣战,高调起诉华为剽窃。自此,一场有关知识产权的“世纪之讼”全面拉开。

思科此番祭出“春节攻势”,和长津湖之战的“圣诞攻势”,极其相似。钱伯斯志在必得、胜券在握的姿态,像极了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

华为与思科之间,同样的产品成色,前者的价格可以下浮20%-50%。因此,华为抢滩策略只有一句话“唯一的不同就是价格”!此策略令华为如入无人之境,却彻底惹怒了思科。钱伯斯精心策划死嗑剽窃一点,令华为一时间全面陷入被动。

如果华为真有剽窃行为也就没有后话了。问题在于,明明是华为的自主研发,却被思科诬陷纠缠。对此,华为心如明镜,任正非此时担心的不是官司本身,而是进军美国的历史机遇转向暗淡。

为了尽量减少负面影响,任正非决定先退一步。一方面,通过公司内部自查,得出一个结论,华为思科产品相似度不到2%,并把这个结果向思科公示;另一方面,华为主动表示,从美国退出一部分和思科重叠的产品……然而,思科完全不领情,甚至进一步煽动舆论,斥责华为“此地无银三百两”。

任正非忍不可忍,决定反击!自此,任正非一改低调行事的风格,开始有针对性地公开形象。

反击的第一步从更换公关公司开始,并经多方努力,找了一家愿意相信华为善意的美国知名律师事务所。律所给出一条中肯的意见:“他打你剽窃,你就打他垄断。思科对华为所有的恶意行为,都是为了垄断。”这个策略,在接下来的诉讼中,起到关键作用。

在美国人的商业世界里,垄断是罪大恶极的。因此,避开思科锋芒,直戳他后脊梁,效果立竿见影。慢慢的,美国舆论转向中性,华为开始逆袭。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华为只有这两下子的当口,舆论再次哗然。华为突然宣布与思科最大的本土竞争对手“3COM公司”牵手。这是关键一招,打得思科措手不及。

思科怎么也没想到,华为一直在长津湖潜伏,突然现身时,已是思科最后的求饶时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华为   麦克阿瑟   思科   欧洲   美国   攻势   舆论   本土   对手   策略   关键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