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四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塘子营村

李爱萍

在头条的朋友中,有一位前辈,她当年是宣化四中的学生,1965年曾到赤城东万口乡塘子营村上山下乡。我写过赤城不少文章,其中就包括塘子营。说起来,老前辈对塘子营村有深深的感情和怀旧情结。因此,9月2日至5日我们战友军嫂到小汤山温泉宾馆泡温泉,利用早晚时间特意到塘子营村多走走看看。


小汤山温泉宾馆就在塘子营村边,112国道旁立有塘子营村的牌楼,说是牌楼没有那么气派,也就是个用钢筋搭起来的大门。因为村民大都是蒙古族人,所以叫“塘子营民族村”。我曾问过村里的老人,他们说这个村建于蒙金争夺时期,起初是蒙军的一座军营,因东山有温塘,就取名塘子营,后来演变成一个村庄。


我们注意到,村西南的山梁上还有明朝烽火台和外长城遗址。


在村里,碰见一位村民,姓石,他说这是当年生产队为知青盖的住房,现在归他家所有,房子是改造过的。那时候村里有4个生产队,每个队都有知青,大都是从宣化来的。


(生产队为知青盖的住房的背面)

听他这一说,我想起宣化四中前辈的一段话,她说:“塘子营石姓多。我在村里待了有一年多,我当时在村子里大队部,记忆最深是我骑公社交通员的车子,后面一溜孩子跟着跑,边跑边说,女人还会骑车子。那里人淳朴,我今年八十了,一提到那里,我仿佛又回到刚从学校毕业时去搞`四清’的点点滴滴。现在山沟发水,再也不用我们当人墙保护村子了。”

从前辈的话语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村里的一些情景,她们还曾为保护村子以柔弱的身体挡过洪水。


石老兄手指这两间房子告诉我们,这是当年生产队的磨坊,为社员家庭磨面的,现在成了危房,破损得不成样子了。



塘子营村的主街道,干净整洁,安装一些锻炼身体的器械。



过去的大队部可能就在这个院里。生产队结束后,这个牌子上所写的字成了zui基层的组织。






从黑龙山方向下来的黑河水,于塘子营村旁缓缓流淌,河里鸭子呱呱觅食,一种不知名的成规模的水草开着红花,染红了整个黑河流域,显得非常美观。







街道两旁种着许多各种花草,花开正艳,把个村庄点缀的更加美丽。




一户人家的“出路”两旁全是菊花。



还移栽有两棵托盘,有的已经成熟,老大娘摘了一些非让我们尝尝。







进院里看看,内容十分丰富。院里有口水井,种着瓜果蔬菜,养着夜来香等花,还养着鸡,一派农家风情。有的地方不让农村养鸡养猪,不知他们想要干什么?!


看看这劈柴垛得多整齐。





房屋上的瓦松和毛毛草(狗尾巴草),是不是看着很亲切?






塘子营里边有个石门沟村,我们沿路往里走走,路边全是庄稼地,谷子、黍子、高粱还有蓖麻接近成熟,秋季田园风光美丽的景色显现在我们面前。








征得农民的同意,我们几个小心翼翼地走进去拍了几张照片。


村里的老物件,已经弃之不用了。



塘子营村边112国道旁的小汤山温泉宾馆,给客人很温馨的感觉。




塘子营村辉煌的晚霞。


晚上,塘子营村的村民在大街上拢火烧玉米吃。愿塘子营村人们的生活就像这旺火一样,越烧越旺。


摄影:李文平 主摄,综合钱旺、郭双忠、唐顺义、赵宗锋、刘惠、张风英、陈秀岭、蔡淑萍、王建莉、刘惠琴与作者的拍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5

标签:宣化   赤城   队部   村边   知识青年   生产队   上山下乡   知青   村里   村民   前辈   温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