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早就发现甄嬛双生子破绽,为何不揭穿?不愧是前“宫斗王者”

作为近年来重播率最高的电视剧之一,《甄嬛传》的人气和国民度可谓是一时之巅。

它不仅让剧中演员受益匪浅,拥有了事业上的“压舱石”;也让网络版权方——乐视和优酷赚得盆满钵满,成为了他们旱涝保收的“定海神针”。

《甄嬛传》会有如此强大的魅力,除了它优秀的服化道和演员精湛的表现,更重要的还是扎实有力的剧本和意蕴满满的细节,比如甄嬛和太后隐形的对抗就颇值得玩味。

在电视剧中,熹妃回宫绝对是点睛之笔,至此后宫争斗开启了全新的局面。

明面上是皇后和甄嬛的争斗竞逐,你来我往;暗线则是太后对甄嬛的多番试探和尔虞我诈。

其实在甄嬛刚回宫的时候,太后就已经发现了双生子的破绽,还为此屡次试探,直到最后都没有消除疑虑。

既然疑虑重重,太后为何不揭穿熹妃?作为深谙后宫竞逐的老狐狸,她隐藏的心思到底是什么?

情非得已的支持

在剧情前期,甄嬛的主要对手是嚣张跋扈的华妃,两人之间针尖对麦芒的激烈竞逐带来了很多精彩绝伦的对抗。

但是在主线之外,还有两个强大势力也曾多次对甄嬛暗中出手。

其中之一就是以皇后为首的势力,虽然她们在前期和甄嬛是心照不宣的盟友,但是也一直暗暗提防后者。

在皇后看来,甄嬛具备华妃成功的一切要素,如果不加防范,难保不会有一个新的“华妃”。而另一个势力则是前期不显山不露水的太后,她内心里对甄嬛其实是颇不待见的。

这点厌恶之情在选秀之时就有所体现,相比当时皇帝的心中暗喜,太后对甄嬛则是处处作梗,暗中刁难。

她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一切从家族出发,维护好乌拉那拉氏的地位,保住宜修的皇后位置。

而甄嬛眉宇间太像纯元了,难保皇上不会对其宠爱过头,生出废后的想法。而宜修差点被废的结局也证明了太后一开始的担忧绝非胡乱猜测。

所以当甄嬛被废出宫时,太后是乐见其成的,终于铲除了那拉氏家族的一个心头大患。

既然如此,为何到了后期她却不顾“危月燕冲月”的天象,执意让甄嬛回宫呢?

其实,太后这样做并非心甘情愿,而是情势所迫。

一方面,甄嬛当时确实怀有龙种,强行让她留在凌云峰极为不妥。何况皇帝迎熹妃回宫的想法颇为坚决,屡次三番在她面前提起。

在太后看来,甄嬛被贬出宫一次后,圣心眷顾早已大不如前,和皇帝之间也有了深深的裂隙。即便让她回宫,也不会掀起什么风浪,没必要因此伤了母子之情。

另一方面,缺少了甄嬛的牵制,皇后宜修的行事作风逐渐变得无所顾忌,失去稳重。

如果放任她继续下去,绝对是取祸之道,必然会给乌拉那拉氏一族带来灭顶之灾,必须创造一个制衡她的对手。

真正让太后下定决心放甄嬛一马的,还是四阿哥被毒害一事。

作为剧中备受雍正厌弃的阿哥,弘历一直生活的谨小慎微。这样的人对皇后完全没有威胁,按理说可以平平顺顺活到离宫别居。

因此,太后逐渐放松了警惕,对孙子的照顾也颇有不周之处。

结果就导致了四阿哥差点被皇后毒杀,要不是奶娘替主子扛下了祸端,雍正本就单薄的子嗣必然要再遭重创。

其实,太后一直知道皇后在暗害皇帝子嗣,考虑到她是自己的接班人,而且未出生的皇家子嗣终究没那么重要,所以很多次都忍了下来。

但是四阿哥这件事却不同以往,皇后出手对付的是马上要成年的皇子,这就越过了太后的底线。

因此,当皇帝再次表达要接回甄嬛的时候,太后不仅没有反对,还旗帜鲜明地表示支持,甚至出面顶下了很多皇后和前朝的质疑,大大降低了雍正的压力。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太后对甄嬛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她依然对这个宠妃没什么好感,对她腹中龙裔的真实性也半信半疑。

多次试探难消疑心

其实太后对甄嬛有疑心是必然的,天家子嗣是皇权的有力争夺者,不容出现一丝亵渎。

在皇帝踏上凌云峰之前,甄嬛在甘露寺一直是避世而居,没有人知道她每天见了什么人,在做些什么。

这就给人留下了遐想的空间,各种风言风语也接踵而至。太后出于谨慎考虑,也必然要对甄嬛及其子嗣多加试探。

而且熹妃回宫之后,也确实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毕竟她实际怀孕的时间要比皇上以为的早了两个月份,即便有温太医提供的束腹之法,也依然要比平常孕妇显怀很多。

这就让后宫出现了很多流言,怀疑熹妃肚子里的孩子另有其父。

不过这毕竟是皇家丑事,太后就算是心有怀疑,也不能大张旗鼓去查。所以,她对甄嬛进行了三次试探,来求证问题的答案。

第一次试探来得很快,甄嬛刚刚回宫没多久,太后召她觐见。后宫其他人即便对甄嬛有所怀疑,也只能在私下悄悄议论。而太后则不同,她完全可以直捣黄龙。

因此在甄嬛觐见后,太后仅仅和她聊了会家常,就直接当着皇帝的面单刀直入,状似不经意地询问“熹妃的肚子看起来,要比寻常快五个月的肚子大些。”

好在甄嬛早就了解到后宫的风言风语,也想好了应对之策。面对太后的诛心之问,她淡淡一笑,佯装一脸幸福地回答:“太医说臣妾怀的是双生胎。”

这个回答完全出乎了太后的意料,即便是老成如她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情况,在确定甄嬛有太医的背书后,这个答案暂时缓解了她内心的疑虑。

不过和皇上的大喜过望不同,太后在开心之余依然很冷静,直到吩咐太医复诊后,才相信了甄嬛的说法。

不过,即便熹妃真的怀有双生子,也不能证明就一定是皇上的。因此太后心中对此仍有疑影,并没有彻底放心。所以在甄嬛分娩后,她又派了自己的贴身宫女竹息去试探。

后者在看到阿哥和公主后,给出的回答其实颇有深意,她说:“小阿哥与小公主,眉眼之间很像熹妃娘娘。”

这句话放在后宫里是很违和的,因为一般人会先说孩子像皇上,然后才会说像额娘。

道理很简单,一方面是因为皇上地位更高,要优先送上奉承之话;另一方面,孩子是从母亲肚子里出来的,肯定会像妈妈,完全没必要第一时间去强调。

所以,竹息这句话其实是提醒皇上:这个孩子的生母确实是熹妃,但像不像亲爹不好说。

好在甄嬛的反应很快,她听出了言外之意,立马回了句:“孩子还小,哪里看得出什么地方像臣妾”,瞬间让紧张的气氛缓解。

有了竹息的汇报,太后依然不放心,她一定要亲自看看。

因此,当皇帝和熹妃带着孩子去请安的时候,太后明明已经缠绵病榻,却依然强撑着坐起来,表示要看一看小阿哥。

看了孩子后,太后幽幽地说了句:“六阿哥白白嫩嫩的,不像皇帝,生下来的时候,黑黢黢的。”

可见到了此刻,她内心的疑虑依然没有解除,还在向皇帝暗示可能会有的问题。

不过此时的雍正还在兴头上,完全没接住太后的暗示,还笑着回了句“孩子像他的额娘,熹妃皮肤白”。

眼看自己的弦外之音没有被儿子接收,太后也暂且熄了心思。她要等一个更适合的机会,查清楚所有问题的真相。

而这第三次试探就是全剧重头戏——滴血验亲。

“滴血认亲”破心结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滴血验亲不是皇后主导的吗?为什么它是太后对甄嬛的第三次试探?

“滴血验亲”的发生其实是必然,在诞下双生子之后,熹妃在后宫的地位就已经彻底夯实,即便她未来和皇上出现嫌隙,也依然会对皇后造成很大威胁。

所以对皇后一党来说,剥夺熹妃双生子的“合法性”就是当务之急。

她们的一番算计不可谓不精妙,把宫内和宫外的所有反熹妃的力量都利用了起来,形成了泰山压顶之势。甚至皇后自己都亲自下场,利用混了白矾的水来完成致命一击。


可惜的是,
皇后一党犯了一个致命失误,她们错判了甄嬛真正的钟情对象,对温实初喊打喊杀,浪费了所有的火力。这才让甄嬛找到了可以利用的漏洞,完成翻盘。

在“滴血认亲”这次行动中,其实一直都有个隐形的参与者,她就是太后。

这样一件牵连甚广、联动宫内宫外的大事情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太后的势力遍布后宫,早就洞若观火。

但是面对可能出现的皇家丑闻,太后却选择默不作声,甚至很有可能在背后提供了帮助。要知道,甄嬛回宫之后获得了协理六宫之权,对内廷的掌控早已今非昔比。

能够把她瞒得严严实实,单靠皇后一党是不够的,还需要太后的支持。

太后的做法是完全合情合理的,为了保证皇家血脉的纯正,她必然要想方设法去搞清楚事情的真相。既然皇后已经动手了,那太后正好不必亲自下场,只需要从旁协助就行了。

当然,太后的这次试探最终还是失败了。这也很正常,因为她也和所有人一样,把怀疑的重点放在了温太医身上。

毕竟果郡王一直以来都和甄嬛保持了相当的距离,没有人会平白无故怀疑到他身上,这才让熹妃逃过了一劫。

在排除了温实初的嫌疑之后,其实太后心中对此事已经基本接受了。虽然还有一些细节之处存在疑点,但是此时的她已经不愿再纠结,所以之后甄嬛在后宫基本上没遇到什么威胁。

太后为何轻轻放过

作为皇帝的母亲,太后绝对是站在后宫权力巅峰的女人。所以,她看待问题的时候,眼光其实比所有人都要长远。

太后之所以放过甄嬛,首先就是之前提到的原因:留下她制衡宜修。在甄嬛回宫之前,诺大的后宫里皇后已经没有对手,她不仅肆无忌惮地害人,对太后的尊重也几乎荡然无存。

在这样的形势下,她当然要给皇后找一个实力可以匹敌的对手,这样才能牵制后者的注意力,避免她不断膨胀后野心失控。

而有了双生子的甄嬛无论是地位还是荣宠都足以对抗皇后。除此之外,太后会选择大事化小,是因为她认为四阿哥即位的可能性远远要高于六阿哥。

既然如此,后者是不是皇帝的儿子就不再重要。因为阿哥无法承继大统的话,不是过继给某个王爷,就是搬出宫另立府邸,探究他的生父是谁毫无意义。

会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太后深思熟虑的结果。首先甄嬛自己并不想六阿哥即位,她一心一意支持弘历上位。

而且后者在“成为”甄嬛的儿子后,雍正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转变,不再厌恶这个“意外”而来的阿哥,对他也是悉心教导。

其次,六阿哥的年纪毕竟太小了,就算甄嬛有心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即位,皇帝采纳这个意见的可能性也很小。

即便皇上也心有所属,要想说服皇亲贵族和满朝文武也并不容易。

而且放过甄嬛其实是双赢的选择:若是后者心中有愧必定会竭尽全力辅佐新君上位;若是行得正坐得端,以甄嬛的聪慧,也必然会做到一碗水端平,不会阻挠四阿哥上位。

不揭穿甄嬛,就能让六阿哥身世之谜就此消散,所有的非议之声会随之停止,这样也能保住皇家声誉,避免丑事外传。

至于乌拉那拉氏的地位,太后就更不担心了。她太了解自己的儿子雍正了,只要皇后不犯下滔天大罪,有自己的遗诏和纯元临死的恳求,无论如何都能保住家族荣耀。

作为曾经的“宫斗冠军”,太后的想法自然是以全局出发。放下对甄嬛的疑虑是一箭三雕的做法,她有什么理由不这么做呢?

结语

《甄嬛传》作为一部优秀的群像剧,它对于配角的塑造堪称入木三分。太后出场的戏份虽然不多,但绝对是字字珠玑、暗藏智慧。

编剧只通过寥寥数笔就塑造出了一个优秀的前“宫斗冠军”。她和甄嬛在“双生子”身份之谜上的对抗,绝对是剧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不见硝烟的战场里,两人你来我往,互有胜负。

而甄嬛能笑到最后,并非太后这个老狐狸谋算不足,只是前者很好地利用了信息偏差,才能屡屡化险为夷。

但太后还是不胜而胜,毕竟结局都掌控中。既然四阿哥顺利登基,那六阿哥的生父是谁自然变得无足轻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太后   乌拉   雍正   子嗣   阿哥   后宫   破绽   皇上   皇后   王者   皇帝   发现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