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衰老?

人的自然寿命是120岁左右,此寿命虽然离长生不死很遥远,但如能达到,我们已经很满意。为什么目前一般人只能活到七八十岁左右?回答是源于生命的逐渐衰老。

那么,衰老又是如何发生的呢?

现代科学解释衰老

人类是大自然的杰作,总想占尽一切好事。大家一直有个困惑:既然自然进化是科学的,为什么大自然不将人类衰老的基因进化掉呢?让如此优秀的生物时时面临死亡的威胁,太不公平了。

自然寿命与衰老有关,人们从自身的变化中就能感觉得到:从40岁开始,人们突然发现精力不如从前了,老是忘记一些重要的事情;心脏有时会搞出些小花样,让人心烦意乱;爱美的女人们也会突然发现脸上的皱纹不论用多少化妆品也无法掩饰……

如何阻止衰老是走向长生不死的关键。人类一开始就在研究这个问题现代科学也是不遗余力地研究探讨,目前关于衰老的科学理论有300多种。这么多的分歧,说明我们对衰老无所适从,它就像一片笼罩在人类心头的阴云一样,挥之不去而刻骨铭心。

在衰老研究领域,科学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其中有四种观点对理解人类的寿命、衰老等问题很有启发性:

一、早期受益的基因引起衰老

此观点的发明人是生物学家乔治·威廉斯。假设一个基因能够改变钙的代谢,促进钙的吸收、沉积,从而使骨折更快地愈合。而与此同时,这一基因也会慢慢增加血管壁上的钙沉积,引发人们的动脉疾病。这一基因之所以能够通过自然选择保留下来,是因为许多个体年轻时受益于它,而这些个体很少能活到由钙沉积导致动脉疾病的年龄。

1988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阿尔宾发现,有一类肝病可以导致成年人的死亡,其患病原因就是铁在肝脏中沉积过多破坏了肝的功能。而在人类生命的早期,摄取铁的基因可以使人避免缺铁性贫血疾病的发生,这一有益的特点压倒了后来的损失。阿尔宾注意到,这种基因在人群中出现的几率高达10%。这个基因之所以被保留下来,也可能是性别选择的结果:它对女性有利,女性需要铁来弥补她们月经中的损失,但这对中年男性有害。

还有一些实验证据说明“早期受益的基因引起衰老”。比如决定生死的基因对动物早期的繁殖有利,同时此类基因又有促使动物衰老的特点。

生物学家苏卡养育了一批家蝇,选育的都是家蝇在生命周期中最早繁殖的后代。如此繁殖40代之后,被选出的家蝇能够在早期繁殖更多的后代但它们同时也老得快些、死得快些。生物学家罗斯和查里斯韦斯从另外一角度做同样的实验,他们培育的都是家蝇在生命周期中最晚繁殖的后代。这种果蝇不仅在生命后期繁殖较多,而且也活得久些,只是后代总数较少。

二、过度的热量摄入加速衰老

美国康奈尔大学营养学家克莱夫·麦凯在20世纪30年代的实验告诉我们,过于丰富的饮食对生物的整体寿命是极为不利的。麦凯将大鼠分为两组,一组大鼠的饮食不加限制,另一组大鼠却只能得到同样食物的一半观察表明,吃不饱的大鼠在形体上比营养丰富的大鼠要小一些,但看上去十分健康,皮毛很漂亮,患病的概率也比另一组大鼠小得多,它们总是精力充沛。更重要的是,吃不饱的大鼠平均寿命与最高寿命都比对照组增加了50%~80%;其中一组实验资料,喂饱了的大鼠平均寿命为29个月,而饮食热量受到限制的大鼠的平均寿命却高达49个月。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到70年代,世界上许多实验室都在重复这个实验,实验的对象也扩展到其他生物种类中,结论基本相同。1987年美国马里兰州国立健康研究所将30只恒河猴分成少年组、青年组、老年组,再将少年组与青年组分为两个亚组,--个亚组得到正常的全部饮食,一个亚组得到总热量减少30%的饮食。实验一直持续至今还没有结束。从现有观察看,吃不饱的猴子身体极为健康,而且免疫功能要高于正常饮食的猴子。

在用鼠类做的实验中,研究人员给两组小鼠同时喂一种致癌剂--这种致癌剂可以导致膀胱癌并对周围组织具有高度侵入性。结果发现,饮食热量不加限制的小鼠膀胱中都出现了此类癌症,而且正如人们预料的那样侵入了周围的组织中。而在进食热量有限制的小鼠中,只有少数的小鼠膀胱里发现了癌症,而且这些癌不侵入周围的组织。

以上实验虽然没有以人为实验对象的,但结果有某种可比性。古埃及人曾说:我们吃进的东西有1/3养活了我们自己,2/3养活了医生。意思是说人类的疾病绝大多数都源于平常的饮食。中医也说:六气伤阳,五味伤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衰老   家蝇   小鼠   生物学家   热量   基因   寿命   大鼠   人类   饮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