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美国邀请我国加入北约,并送9成装备,为何我国不答应?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众所周知,北约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组织,背靠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可谓是有恃无恐。

对于许多国家来说,加入北约就等同拿到一张护身符,所以对其趋之若鹜,挤破头都想加入。

君不见乌克兰,为了加入北约,甚至不惜卖惨,拿千万百姓的性命去同俄罗斯开战,可是至今未见成效。

而在1980年,美国曾主动邀请我国加入北约,并承诺免费为我国提供9成装备,其中不少武器甚至处于世界顶尖水平。

可面对如此一本万利的项目,我国领导人断然拒绝,哪怕老美后来继续加价,我国依然不肯松口加入。

为何我国不加入北约?难道其中有什么陷阱吗?

接下来请随笔者回到那个危机四伏的年代,一窥背后真相。

两极对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不落帝国终于迎来帝国的黄昏,高卢雄鸡垂下高傲的头颅,德意志双头鹰不复往日荣光,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纷纷落寞。

与此同时,东西方两个超级大国崛起,并将意识形态的对抗蔓延至全世界。

他们便是美国与苏联,盘旋美洲的白头鹰与横亘西伯利亚的红色巨熊。

1947年,随着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以及杜鲁门主义的推出,冷战格局正式形成,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抗拉开帷幕。

为了加强对抗强度,1949年4月4日,美国联手欧洲各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以实现资本主义阵营的军事联合,也就是现在的“北约”。

与之对应的,苏联牵头下,1955年5月14日,东欧国家签订《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是社会主义阵营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

华沙条约组织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峙形势图

根据现在的历史记载,人们对苏联的印象恐怕和现在的俄罗斯很像,突出四个字——穷兵黩武。

其实这种印象大差不差,冷战时期的苏联与美国一直在搞军备竞赛,光论武力值一直都是横压美国一头,尤其是在勃列日涅夫时代到达军备巅峰。

苏联强大,意味着华约的实力更不容小觑。

巅峰时期,华约的常备部队足足有500万,坦克、飞机数以万计。

而最恐怖的当数苏联持有的核弹头,一经发射,足以令地球陷入漫长的“核冬天”。

在那个年代,哪怕背后有北约庇护,西欧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华约面前还是只能瑟瑟发抖。

华约随便一次军演,都让他们胆战心惊,生怕是假借军演名义突然开战。

华沙条约签订之地

据称,只要华约愿意,一个星期内就能拿下欧洲全境,哪怕是龟缩在小岛的英国,也无力抵抗这种进攻。

甚至英国国防部还自嘲道:“我们只能坚持三天,三天之后就得等美国人来救我们了。”

面对华约与苏联强大的压迫力,美国虽然自知处于守势,但也没有选择坐以待毙。

除了增加军费,部署防御外,美国疯狂在全世界拉拢一切能够遏制苏联的力量,试图对其建立包围网,用我们的话来说,便是建立统一战线。

而远在东亚的中国,自然成为美国试图争取的对象。

中苏决裂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建国之初,我国确立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所谓“一边倒”,即彻底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坚决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因此,美国对华采取了长达十几年的经济、军事封锁,试图遏制新中国发展。

同样,作为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苏联则给予我国极大援助。

“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了我国工业领域的共156个项目,相当于帮助我们把整个工业体系的地基建好。

并且派遣大批专家学者来华指导,手把手教我们如何建设工业,甚至连原子弹都想直接塞给我们。

不仅如此,苏联还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帮助我们培养工业方面的人才,推动我国自主科研能力的发展。

例如著名的哈军工创建,背后便有苏联的影子。

可惜,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中苏之间亦是如此。

1953年3月,“慈父”斯大林突发脑溢血溘然长逝,伟人传奇般的一生走到终点。

他接手苏联时,苏联是一个工业落后、国力孱弱的农业国,当他离世时,苏联已经成为世界唯二的超级大国。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成为苏联新一代掌舵人,而这也是中苏关系破裂的开始。

20世纪50年代中叶,随着北约、华约的相继成立,两大阵营可谓是剑拔弩张,世界仿佛就是个炸药桶,或许稍微有一点儿火星子就被引燃。

在这种情况下,美苏双方都不肯按下暂停键,默契地将加速键一按到底。

因为他们都心知肚明,这个节骨眼上,谁先怂谁就输。

除了火药味最浓的欧洲,东亚同样成为美苏争霸的重要战场。

二战结束后,美国先后在东亚扶植了日本、韩国作为亚太战场的主要阵地。

而苏联则大力投资新中国,试图将中国打造为亚太战场的桥头堡。

身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起初我国是乐意承担这样的角色,可当赫鲁晓夫上台后,这种关系就有点变味儿了。

1958年,赫鲁晓夫向我国提出由苏联出钱出技术,要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

表面上看,赫鲁晓夫是为中国考虑,但实际上,这是对我国主权意识的试探。

既然要建立联合舰队,那么舰队休整时,势必需要一个不冻港为倚靠。

而这个不冻港自然是要建在中国境内,苏联还会派兵保护。

赫鲁晓夫

这是何意?意思是苏联要在中国建立军事基地,这与美国在日韩的行为有何不同?

这是对我国主权的严重践踏。

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央领导人断然拒绝了苏联的无理要求。

一不做二不休,苏联当即断掉了对我国工业项目的援助,将大批专家撤回国内。

其中正包括刚刚建成,尚未投入使用的核工程。

至此,中苏关系宣告破裂,双方开始在中国北方增加驻防兵力,气氛紧张到极点。

中美建交

中苏分道扬镳,最为此欢欣鼓舞的是美国。

早在解放战争期间,美国之所以愿意支持蒋介石集团,除了因为国民政府内部,诸如宋子文、孔祥熙等高层都是亲美派外。

蒋介石

还因为美国需要在东亚扶植一个能够遏制苏联的势力,而中华民国正是他们所选中的代理人。

说实话,现在美国所谓的“干儿子”日本和韩国,在当时只是计划备胎,美国就没想着去扶持他们。

但美国人万万没想到,他们又是掏钱包,又是递武器,差点都要亲自提起枪杆子加入战场。

可老蒋就像扶不起的阿斗,用美械武装到牙齿的国军终究不敌“小米加步枪”的解放军。

老蒋败退台湾,美国人的plan A失败,无奈之下,只好启动plan B,将战后百废待兴的日韩扶植成反苏基地。

现如今,看到中苏决裂,美国人心想:机会来了!

鉴于之前长达二十多年的对立,美国人其实对我国的态度还是心里没底,于是只能小心翼翼地试探。

尼克松

1969年8月,刚上任的尼克松先后委托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和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向我国示好,表达和解的愿景。

其实尼克松选择的这个时间点非常地微妙,因为就在五个月前,中苏之间爆发了珍宝岛战役。

苏军虽然被解放军暂时击退,但苏联却放话威胁道:“我们要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

彼时中国虽然已经成功试爆原子弹,但相比于拥有三千多枚核弹头的苏联来说,还是不值一提。

遵循外交制衡原理,领导人们意识到,为了国家和平发展,我们需要一个新的盟友。

尽管初衷大相径庭,不过在对抗苏联这件事上,我们与老美的想法不谋而合。

于是在1969年底,我方释放信号,回应了尼克松的善意,中美关系开始松动。

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21日,有了几个月前基辛格秘密访问的铺垫,尼克松正式访华,与毛主席进行会面、谈话。

随后中美发布联合公告,美方宣布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自此以后,中美在国际战略上达成默契,那便是军事上共同遏制苏联。

1979年,由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著名的卡特总统推动下,中美正式建交,美国开始对华经济援助。

凡事都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同样如此。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美国对华援助的第二年,美方却选择大跨步做出一个惊人之举——力邀中国加入北约。

80年代美军

美国邀请中国加入北约

1980年,美国向中国抛出橄榄枝,承诺免费提供9成装备,用以装备中国军队。

根据美国的想法,中国相较于美苏,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但武器装备却远远落后。

倘若向解放军提供大量的军备,那么中国的军事实力将得到成倍提高,哪怕强如苏联,都不得不感到芒刺在背。

为此,美国军方专门设计了一个“大武库计划”。

这个所谓的“大武库计划”,并非是简单的军备出口,而是一整套先进的军事系统。

内容包括:空中早期预警系统、电子侦察机、空中加油机、大型运输机、先进战斗机和以爱国者导弹为主的地面防空系统,与今天美国在韩国部署的萨德系统系出同源。

看到这想必有人会问,规模如此庞大,专业程度如此之高的一套武装系统,想必美国人要从我们这儿讹走不少钱吧?

美国海军陆战队

但实际上,美国不仅大方地宣布无偿提供,还承诺只要中国加入北约,美国还会帮中国建立重型坦克和大口径火炮修理厂,甚至是各种武器的生产线。

如此丰厚的条件,哪怕是一些西欧大国,也感叹不已,心想美国这回是下血本了。

美国对此更是沾沾自喜,毕竟这是任谁都无法拒绝的条件。

可是我国的反应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与22年前一样,我国再次拒绝来自超级大国的提议。

面对中方如此干脆地拒绝,美国就纳闷了,难道自己给出的条件还不够丰厚吗?

这可是很多北约成员国都没有的待遇,为何中国不肯接受?

对此,我国领导人自有打算。

虽然我国与美国的关系改善不少,双方甚至产生许多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对美国彻底放下防备。

美军

正所谓“无利不起早”,哪怕这些武器装备全部免费,可其中仍然包藏祸心,不可不防。

而我国拒绝美方的提议,主要原因有四:

首先,这个所谓的军事防御系统,看似高端大气上档次,不过却有一个关键的要求。

那便是其中所提供的早期电子侦察系统需要和美军相连接,通过部署在我国境内的E-3空中预警机,将苏联境内一定范围内的动态实时纳入北约侦察体系。

这就意味着,不光是苏联,连我国自己的国防系统都在美国的监视之下,一举一动皆收入眼底。

这极大地触碰到我国主权问题,倘若真的进行部署,国之重器将沦为他国的提线木偶,这才是真正的丧权辱国。

假以时日,中国便会成为像日韩这般丧失军事主权的国家。

不得不说,美国发射的这枚糖衣炮弹,其心可诛!

其次,我们必须了解美利坚合众国的本质。

号称“民主自由”的美国,撕掉这层光鲜亮丽的面纱,真实面目是各大集团的利益联合体,其中势力最为庞大的,正是美国的军工企业。

我们大可以回想一下,美国作为一个成立仅两百多年的国家,是如何一步步夺取世界霸权的?正是依靠贩卖军火发家致富。

北约名义上是为防御苏联所创立的组织,可他的另一层目的则是为老美的军火商们倾销武器装备提供客户。

北约每年都会统一购买军械,作为北约的掌门人,美国有权选择购买何种装备。

而这种赚钱的机会,自然是留给本国军火商,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正式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经济开始腾飞。

届时,西欧各国每年的军火订单量已经满足不了美国军火商的胃口,所以他们将算盘打到发展潜力巨大的中国身上。

没错,虽然一开始老美承诺武器装备免费提供,但武器也要更新换代,到时候可就不会再给我们占便宜了。

再次,接受老美的军械,长远来看对我们来说弊大于利。

美国人在研制武器装备这一块,从世界范围来看确实是独一档,只有苏联能与之抗衡。

所以,不仅仅是北约各国,就连中东许多国家都喜欢从老美那里进口武器装备。

美国人倾销武器装备的同时,也是在削弱倾销国的军事自主权。

美式武器

试想一下,倘若一个国家全盘接受美式武器,那么他们的国产武器生存空间便会遭到极大打压。

久而久之,国内军工企业的研发动力丧失,难以自主开发新武器,整个国家的军备更新都会被带入到美国人的节奏中。

这无疑就是被老美拿捏住命门,倘若哪天美国宣布不再提供武器装备,那这些国家就会一夜回到解放前,只能用回发展停滞不前的国产武器。

对于我国来说,这种情况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从土地革命时期开始,我党便信奉“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枪杆子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人手里,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最后,我国一向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自从与苏联决裂以后,我们宣布不再站队,不与任何一个大国达成同盟。

而北约的其中一条规定是,如果任何一个成员国遭到攻击,其余成员国必须帮助其进行反击,这项规定将北约各国牢牢绑定在一起。

但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外交政策,我国与这些北约国家都走在截然相反的道路上。

与他们缔结军事盟约,无疑是给自己找罪受,每年还要付出高昂的军费去维持海外军事活动。

再者来说,北约的军事活动通常是针对第三世界国家,我国一向与第三世界国家交好,自然不可能加入北约的强盗行为。

综上四点,中国绝不可能加入北约,所以老美没能如愿将我们拉入伙,只能善罢甘休。

事实证明,当初我们的决定是正确的。

北约会议

新世纪以来,没有了苏联的掣肘,美国的霸权主义嘴脸暴露在世人面前,肆意玩弄国际规则,以莫须有的名义入侵小国掀起战争。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但不代表我们会为了一夕安宁而卑躬屈膝。

须知: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参考:

[1]:《美国与北约的战略转变》 J 杨小梅 沈阳教育学院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2]:《试析建国初期苏联对中国的经济援助》 J 杨泽喜,左世元 黄石理工学院,武汉大学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3]:《中美建交后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J 宋志艳 中共天津市南开区委党校 消费导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北约   赫鲁晓夫   美国   尼克松   华约   苏联   我国   武器装备   阵营   中国   装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