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铁牯牛

家乡的铁牯牛

陈定方

我的家乡有头铁牯牛,座落在新县城(郝穴镇)西北处两公里外的荆江大堤上。小时候就听过铁牯牛的故事,在我们家乡,铁牯牛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但真正走近铁牯牛景区游览参观是去年的事。

去年清明节前夕,我携家人回老家江陵扫墓,在县城居住的几位老同学知道后,非要在县城酒店为我们接风送行。田祥登同学亲自开车将我们从老家接到县城。到县城后,老同学赵义勇提岀带我们去游览铁牯牛景区,说离县城不到两公里,开车十多分钟就到了。说实话,我是土生土长的江陵人,多次开汽车或坐汽车从铁牯牛身边经过,但从末驻足参观。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我们一家四口在赵义勇和田祥登两位同学的陪同下,游览和參观了“镇安寺铁牛”景区,并与铁牯牛合影留念。据记载,这座铸铁铸成的怪兽像,名叫独角兽,当地人称之为铁牯牛。始建于1859年,至今有160多年的历史。堪称万里长江第一兽。

铸造铁牯牛的初衷是镇妖去邪,镇洪水泛滥。新中国建立前,荆江堤防千疮百孔,水患不断,人民深受水患之苦。对此,封建统治者不是积极进行治理,而是极其愚昧的求助神灵保佑。当年皇帝下旨,建造镇江铁牛。铁牛能镇洪水的说法起源于传说兴风作浪的水中蛟龙惧铁,且按五行之说,牛属土,土又能制水,铁牛集二者于一身,故铸造铁牛用之镇守江堤。

镇守在郝穴江堤的铁牯牛高1.7米,长宽各2米。呈昂首蹲伏状,他前脚直立,后脚府地,高昂着头,怒目逼视江水,神情专注,威严肃然。是长江边唯一的一尊镇水怪兽。铁牯牛能镇洪水,是人们的一种期盼。尽管铁牯牛忠于职守,在江堤上日夜坚守,但长江水患仍然不时来袭,

据史书记载,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建国的2155年,大水害就发生了1029次,几乎是每两年就发生一次。建国后长江洪灾也时有发生,最严重的两次是1954和1998年。98年那场大洪水我们还记忆犹新。数万名解放军战士抗洪抢险的画面,惊心动魄,牢牢的印在我们脑海里,在关键时刻真正能镇住洪水的是解放军,当洪水向猛兽一样袭来时,铁牯牛自己差点被淹死,那还能镇水。

当年为了保住荆江大堤,保证江汉平原数百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关部门作好了分洪的准备。分洪区近百万人口的公安县,已经全部安置转移,作好被淹没的准备,在短期内安排转移近百万人,想想都觉得难。但英雄的公安人民舍小家保大家,勇于牺牲自身利益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其间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当时分洪堤坝上已埋好炸药包,只等有关部门一声令下,即刻起爆,百万人口的家园瞬间将成为一片汪洋。当洪水即将漫过荆江大堤的危急时刻,有人提岀立即起爆。一位决策者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再等等看”。时间一分一秒的流过,人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多么惊心动魄的画面,指挥部静得掉下一根针都能听到。决策者大无畏精神终于感动的上帝,江水停止了上涨,随后缓慢回落。百万人的家园保住了,减少的经济损失无法估量。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位心系人民的好领导。

随着三峽大坝的修建,长江水患得到了彻底的根治。再想看看长江涨水的壮观场景已无可能了。铁牯牛镇水的故事也结尾了,留下的铁牯牛仍然在坚守岗位,但只能供后人参观

游览了。

下面是铁牯牛背上的铸的铭文:“嶙嶙峋峋,其德侦纯;吐秀孕宝,守悍江滨;骇浪不作,怪族胥训;翳千秋万代兮,福我下民。”铭文虽言简意赅,但历史的结论却事与愿违。如今铁牯牛所背负的铭文均已成为悠悠长江水患的历史见证,是荆江防洪史上难得的珍贵文物。

悠悠长江万古流

铁牛江边忠执守

传说龙王怕铁牛

谁知龙王他更牛

洪水泛滥民遭殃

铁牛望水泪自流

不是不为民作主

只因洪水似猛兽

作者简介:陈定方 湖北荆州人,中共党员。铁路退休员工,爱好文学音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牯牛   铁牛   江陵   水患   铭文   大堤   长江   景区   洪水   县城   家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