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价值投资者”的噩梦

标题党,实在想不到标题了,再点评一波半年报。

1、中国平安发布半年报。上半年净利润603亿,同比+3.9%,单2季度396亿,同比+28.6%。NBV(新业务价值量)同比-28.5%,人均NBV同比+26.9%至3.2万元。

健康险(主要是期限长的寿险、重疾险)之类的产品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商品,不同于任何其他产品也不同于1年期的车险、医疗险,普通产品都是先付出成本,然后获得收入,而健康险是先获得收入,然后每年都付出成本,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这个保单的利润是多少。

由于这种特殊的收入前置、成本后置的商业模式,保单不到最后不好确定利润,同样是没出险的保单,你刚签了一年没出险,和已经签了10年没出险,价值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保险行业有一套独特的算法,大概意思是根据保单保障剩余的期限,保守的估计一个概率,算出保单的价值,再折现到当下。

这就是健康险业务的内含价值EV,我们去看保险公司的年报,这种长期险种都是来计算EV的,EV最能反映保险公司的实际情况,保险行业往往也用P/EV来代替P/E或P/B进行估值。但EV的算法非常复杂,我也不会算,不过好在看PE和PB也能应付。。。

NBV是保险行业的新保单价值量,这个增加,就说明保险公司新业务在增多,将来利润会增加,所以NBV就代表了保险行业的未来增长,看保险行业NBV比利润更重要。

保险行业过去是依赖代理人扩张的模式,招一批代理人,代理人为了饭碗让身边亲戚好友都去买保险,一批代理人被榨干,再招一批新的,直至这一模式走到极致。

这种发展模式本来就是畸形的,不从产品本身出发,而是利用人情关系从销售端出发,以至于至今仍有很多人对保险非常反感,产品本身也不行,我曾经买医疗险咨询客服人员,稍微细节一点的客服就回答不上了。

所以保险企业现在主要的改革方向就是对代理人的削减数量提高质量,因此,虽然NBV下降,但人均NBV有所提升。

中国平安的投资端也让人堪忧,险资历来偏爱投房地产板块,这也是我理解不了的,有人解释保险企业的投资不会只考虑收益,更重要的是考虑稳健,这完全是强行解释。

社保、养老基金够稳健吧,看看他们的持仓,基本是全行业均衡分散的,想降低波动只需要加大债券配置或者利用股指期货对冲就可以了。险企的投资端是有很大进步空间的。

此外,保险也是一种可选消费品,经济不好,收入下降,大家最先砍的就是保险的消费。再重复一遍,以后消费行业相关的分析中不能只看疫情,要考虑大家收入下降的影响,看消费品一定要以更加严格的标准去卡。

综上来看,保险行业也好,中国平安也罢,谈反转还为时尚早。

2、爱美客发布半年报。上半年营收8.85亿,同比+39.7%,归母净利润5.91亿,同比+38.7%,单二季度营收4.54亿,同比+21%,归母净利润3.11亿,同比+22%。

二季度疫情影响之下能有这个成绩已经不错了,深圳7月份出台的医美措施让人心头一亮,目前可以看到很多地区政府对于医美发展、消费的支持,曾经担忧医美会像教育行业一样一刀切,目前来看政策风险已解除。而港股ipo既为了引入国际资本,也可以助推国际化进程。

医美行业最好的就是上游原材料、针剂类产品生产厂家,中游平台和下游医美机构门槛较低,竞争格局明显差很多,尽管医美上游在商业模式上算是TO B,但实际上有着绝对的定价权和良好的现金流,所以依然可以按照消费品的模式来定估值。

唯一的缺点就是估值仍偏高,对应22年仍有80多倍的估值,我由于介入的过早,收益惨淡,尽管没亏钱,但损失了时间成本和4月份黄金坑的机会成本,所以好公司也要有好价格。

3、天合光能发布半年报。上半年营业收入357.31亿元,同比增长76.99%;归母净利润12.69亿元,同比增长79.85%。分季度来看,Q2实现收入204.58亿元,同比增长75.38%,环比增长33.95%;归母净利润7.26亿元,同比增长52.69%,环比增长33.7%。

天合上半年由于没有硅料和硅片,比较吃亏,这个情况后续会好转,再一个是通威入局组件行业市场担心引发价格战,这个之前解释过,通威的打法不会持续,对于通威的组件业务,我也是比较谨慎的,他入局太晚了,组件是需要品牌和渠道建设的。短期来看,通威有可能估值中枢提高,其他组件企业有可能承压,不过我还是忽略短期机会。

天合对行业的看法是行业集中度仍会提高,基本就是前4家,海外渠道铺设需要时间,目前已经铺设150个国家和地区,相较国内地面电站的集中招标,天合更多关注海外和分布式销售。

组件企业我一直把天合排在第一个,也是看好天合海外分布式的策略,品牌和渠道才是组件行业的壁垒,这个是一点点积累出来的。

4、迈为股份发布半年报。2022H1公司营收17.6亿,同比+42.1%,归母净利润3.96亿,同比+57.2%。Q2营收9.3亿,同比+52.5%,环比+11%;归母净利润2.2亿,同比+64%,环比+20.4%。业绩落在预告中值偏上方。

由于hjt技术成本还不够低,很多电池企业还是先选择TOPCon作为过渡,TOPCon在原有PERC电池生产线基础上稍加改造即可,所以今年增速是很高的,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都会是TOPCon和异质结HJT去分PERC电池的市场。

目前市场仍然认可HJT会是最终的终极电池技术,而HJT设备价值量大,确定性高,也正因此,迈为股份估值一直居高不下,对于一个制造业只有40%的增速竟然高达100PE,这一轮光伏反弹,迈为弹性也并不大,翻倍都没有,迈为的投资机会需要市场给一个鬼故事。

5、阳光电源发布半年报。上半年收入122.8亿,同比+49.6%,规模净利润9亿,同比+19%。毛利率25.5%,同比下降2.5%,净利率为7.7%,同比下降2%。

之前把阳光剔除就是因为逆变器我看好的是海外户储,而阳光在这块业务占比比较低,受其他业务拖累,增速不够高。

这段时间阳光也涨了不少,但和其他我关注的几家逆变器企业走的不是一个逻辑,阳光走的是硅料降价,国内新能源电站装机规模提升的逻辑,这块业务商业模式明显差啊,国内还有强劲的竞争对手华为。

至于国内大储能,阳光也表示这块业务不赚钱,就是先占据市场份额,原因就是商业模式还没跑通,将来可能需要下游工商户承担一定的绿电成本,或者国家出更细节的政策来确保储能系统的营利。

国内大储能,这一波所有跟着涨上来的,短期都是很难得到业绩支撑的,阳光、宁德的半年报已经证明这一点了,这个时候多看看风险把。

先这些,大家周末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保单   代理人   净利润   噩梦   组件   投资者   半年报   保险行业   成本   收入   价值   阳光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