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吃饭,是因为你不懂得引导性喂养

众所周知,人类生来就具有自我调节食物摄入的能力。从宝宝表示饥饿的哭啼声开始,就意味着他们懂得表达他们对食物的需求。

大约三个月大,宝宝就能够通过将手移向嘴巴或头部,将身体或头部转向远离乳头或奶瓶,在吃饱后吐奶,进而表现出自我调节食物摄入的迹象。

也就是说在婴儿阶段,宝宝是完全由自己的生理为主导来控制饮食规律的。这与我们成年人一日三餐的节奏是不一致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主吃饭能力培养,也就是将孩子的饮食习惯从生理主导过渡到我们成人社会节奏的一日三餐上来。

通常妈妈们的喂养方式有以下几种:

1.引导式

家长规定良好的饮食规则、或通过玩食物游戏和口头鼓励孩子。

产生结果:孩子认为吃饭的时间很有趣,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自主自信的品质。

2.控制式

忽略了孩子的喜好,追着喂食。

产生结果:孩子被动接受,厌恶吃饭,挑食,形成胆小逃避的心理。

3.放纵式

轻易的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过多的摄入零食

产生结果:孩子摄入过多垃圾食品,营养不均衡,超重肥胖,形成任性的心理。

4.不参与

对孩子缺乏关注,对饮食不重视。

产生结果:孩子会经常采取故意引起关注的不适当方法 ,如扔食物,拒绝进食。

原始主义主张以孩子的生理为主导的喂养方式(放纵式),行为主义主张家长固定时钟的喂养方式(控制式)。两种方式都过于极端,并不可取。而引导式喂养就是提倡用引导,鼓励的方式让孩子的饮食习惯从原始主义渐渐过渡到行为主义的过程。任何强迫,过于顺从的行为都将导致孩子生理与心理上的冲突,家长切莫过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孩子   头部   饮食习惯   主导   生理   食物   家长   主义   宝宝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