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玉仓: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大鲵栖息地的守护者

新天水记者余碧波 陈少娟

仲秋时节,走进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点点星光,草木郁郁葱葱,山间飞鸟鸣唤,让人身心舒畅,心旷神怡。

当记者行至娘娘坝镇庙川村庙川河保护区区域时,看到虽然路中设有卡点,但还是有游人想进保护区。

“这里是保护区,游人止步……”看到有车辆要驶入保护区,身穿红马甲、头戴草帽的协管员骆玉仓立即劝导驾驶私家车主离开保护区。

“为什么不让进,我们只是带孩子玩玩而已。”

“这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按规定游人不能进。”

“我们又不烧烤,只是进去转转。”

“保护区里不允许进去,希望谅解……”

在骆玉仓的坚持劝导下,最终该游人才极不情愿地驾车离开。

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鲵保护片区位于秦州区娘娘坝镇境内,由白家河的花园河、庙川河、响潭河、望天河、北峪河和螃蟹河6条支流构成,面积1372公顷,属长江支流嘉陵江水系。大鲵也叫娃娃鱼,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世界上现存最大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因叫声很像幼儿哭声,俗称“娃娃鱼”,一般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上,水质较好、阴凉的山涧溪流中。

骆玉仓管护的这一段属于庙川河区域。

“自‘五一’天气暖和后,来保护区游玩的游人就多了起来,尤其是今年8月份天气炎热的那段时间,平均每天要劝阻100多车次的游人。有些游人听劝,你一说就走了。有些游人不听劝,争吵的事情时有发生。但不管怎么样,我的责任就是劝阻他们离开保护区,守护大鲵的安全。” 骆玉仓说。

今年69岁的骆玉仓自2015年起成为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鲵保护片区的一名协管员,从那时起,他每天用脚步丈量着保护区,守护大鲵的栖息地。

每天早上7时,骆玉仓带着两个馍馍、一瓶水就出发了。他一路前行,沿途清理保护区的垃圾,观察火情、劝阻盗采盗伐者,遇到本地采草药的村民,便向他们宣讲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和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数年如一日,周而复始。

“我守护的这一片大概有五六公里路程,一个来回需要两三个小时。夏天还好一点,虽然天气热,沟里有蛇等小动物出没,但路还好走一点。一到冬天,遇上下雪天气,进沟的路有时滑得搭不住脚,人经常被摔倒,但我必须进沟看看才放心。”老人目光坚定地说。

近年来,随着骆玉仓老人的悉心看护,庙川河区域的大鲵栖息地得到了很好地保护。

“现在我巡护时经常能发现大鲵的身影,看到它们在河里畅游,我感到特别高兴。” 骆玉仓说。

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主任汪瑞武告诉记者,近年来,管护中心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抓国家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在大鲵片区秦州区娘娘坝镇境内6条支流区域招聘了协管员,正是有了这些协管员的默默坚守,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日益向好,让大鲵有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大鲵   珍稀   野生动物   支流   守护者   娘娘   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   游人   区域   天气   骆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