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合格琴童妈妈的自我修养

今日悦读:一个合格琴童妈妈的自我修养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孩子小的时候,学习一门乐器已经是大多数家庭的标配选择。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的学琴经历,真的感到学琴是一件违背孩子爱玩的天性的事情。需要家长以惊人的毅力和耐心不断鞭策才能坚持到底。行百里者半九十。很不幸,我就是那个早早开始学琴,又早早放弃的孩子中的其中一个。不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中学后,我又开始对弹琴产生了兴趣,课余自己在琴上摆弄摆弄,练上一两首曲子,乍一听,倒也能忽悠一下外行人,只不过自己心里很清楚,不过纸老虎,外强中干罢了。现在回想起来,对半途而废的学琴生涯,遗憾是有的,但是不多。时过境迁,等到自己有了孩子,一度对要不要学琴有过犹豫,不过,结合孩子的个性和自己当年的教训,最终放弃了让孩子把学琴当特长的想法,也算是跟童年的自己妥协了吧。不过我还是很佩服那些一直坚持到底的家长和琴童们的。只要坚持,必定有收获。今天想聊的这本书,就是一个合格琴童妈妈的自我修养书,书的名字叫《我和女儿的钢琴 ——钢琴妈妈十年教子手记》。

书的作者李东东是一名钢琴老师,也是一个琴童的妈妈。1983年,李冬冬考入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钢琴专业,1987年毕业留校,任音乐教育系钢琴教师,1998年辞职去珠海创办曼陀铃钢琴专修学校,任教学总监,2008年移民澳大利亚,从事钢琴教学至今。《我和女儿的钢琴课》这本书中,李冬冬将她十年与女儿的钢琴亲子培育经历和几十年国内外钢琴教育教学的体会经验尽铺于纸上。书里主要讲述了她从女儿3岁半开始教她学习钢琴的经历。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有两个。一方面,是作者以琴童妈妈的身份,,以她女儿学习钢琴为实例,将孩子学习钢琴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事,可能发生的事,遇到的困难和解决之道进行了分享。这一部分在很多其他琴童妈妈的分享中也能看到,相信共鸣的家长应该不少。值得一提的是另一方面,就是作者以钢琴老师的身份提出的观点。作者从老师应该注意的弹奏技术方面,从家长应该注意的孩子学习状态方面,还有她自己教女儿时有过的失误,都按照学习顺序一件一件地总结出来告诉大家。

对于有志于学习钢琴的家长和孩子们,作者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是音乐启蒙要趁早。作者在书中讲述:“女儿是3岁半开始学习钢琴的,但在她出生之前就已经每天频繁地接触钢琴音乐了,音乐胎教应该说得益于我是钢琴老师的职业特点。教钢琴是我的工作,弹钢琴、听音乐是我的爱好。女儿和所有刚出生的孩子一样也是个爱哭精,可哄好她的最有效方法不是抱着她颠来晃去,而是弹钢琴给她听。刚开始我没太在意,慢慢地,我发现女儿听舒缓轻柔的钢琴曲有明显的“止哭”作用,她会在肖邦的《夜曲》声中慢慢地安静下来,并有愉悦的表情。经验告诉我,朋友们,如果你有计划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一门乐器,准备工作从胎教时就要开始了。

二是乐器选择要慎重。作者认为,孩子从小学习任何一种乐器,都对他的耐心细心、毅力勇气、肢体运动协调性、智力开发、能力的积累、整体的修养有帮助,而钢琴可以说是所有乐器的重中之重。 钢琴是乐器之王,学习钢琴与学习其他乐器相比难度大、时间长。家长之所以知难而上地选择钢琴让孩子学习,原因之一是,孩子可以5岁学,也可以4岁学。因为练习钢琴时自然的坐姿,不会对年幼的和正在成长的孩子带来任何不适和不良后果。原因之二,钢琴的固定音准音高可以培养孩子正确的辨音能力,固定的弹奏手位就在孩子眼前,容易操作、容易控制,可以减少年幼孩子初学钢琴的压力。原因之三,钢琴是唯一一件幼儿可以学习又能让左右手同时操作的乐器,开发孩子智力堪称第一。原因之四,学习钢琴可以为孩子打下基础,让孩子学习其他乐器易如反掌。原因之五,学习钢琴可以了解古典音乐,了解西方文明发展进程,对提升孩子整体修养、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有直接的帮助。让孩子学习钢琴的理由很多,而钢琴也从来没有辜负为它付出辛苦的每一个人。虽然学习钢琴的孩子不容易说出“钢琴我爱你”这四个字,但坚持到最后的孩子都真的喜欢和爱上了钢琴,这就是钢琴的魅力所在。

三是做好学琴前的准备。作者提示:准备学习钢琴的孩子要多听音乐,特别是多听钢琴音乐。女儿学习钢琴之后,很多她没有练习过的曲子都感觉似曾相识,每次听我给她留的新课总是疑惑地问我:“这首曲子我是不是弹过,怎么这么熟悉?”我知道她肯定没有练习过,她有这种感觉就是因为以前曾经听过。多听钢琴音乐的孩子很容易就与钢琴有亲近感、熟悉感。等有一天孩子开始学习钢琴时,就顺其自然地接受钢琴了。准备学习钢琴的孩子还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拍手,或敲击小鼓、小木琴等玩具,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女儿慢慢长大一些后,听到音乐不只表现出愉悦,还有明显的兴奋感。她当时喜欢听《西班牙舞曲》《斗牛士舞曲》《土耳其进行曲》等,并随着音乐拍手击掌,高兴得手舞足蹈。准备学习钢琴的孩子,还要多玩动手的玩具或是双手配合的游戏。上发条的玩具、小竖琴、小算盘都是比较好的动手玩具。我还经常和女儿玩由六块布缝起来、里面放一些米的口袋包,我们互相传递,或者我扔过去女儿接住、女儿扔过来我接住的游戏。女儿刚开始双手接口袋,慢慢过渡到单手接口袋,再后来还可以指定右手或是左手接口袋。

第四,是勤加练习。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孩子对音乐对学习钢琴感兴趣是好事,但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兴趣只是一个小小的优势,没有基本的弹奏技能,孩子的兴趣等于零。兴趣不能代替练琴,兴趣不能代替能力,兴趣是在能力的基础上发扬光大的。对钢琴再有兴趣的孩子,开始学习钢琴之后,练习钢琴的辛苦也会占上风。磨洋工式的学习,结果不明显的学习,不是保护孩子的兴趣,而是助长孩子的懒惰,模糊孩子学习钢琴的目标,更重要的是浪费孩子最好的时光。我们的国情不允许我们的孩子五年考一级这样浪费时间,家长也不允许孩子这样磨洋工地浪费钱,老师更不允许孩子这样学习影响老师的声誉。无论是什么国家,无论是什么国情,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想将孩子培养成才,就要理解孩子,更了解孩子,这样才能做到在孩子可以更好的时候不放任,在孩子不能更好的时候不强求。

最后一点,则是素质教育与功利考级的取舍问题。对待考级,作者讲的很是中肯。她讲,学琴一到三级,就相当于小学的一至三年级,这是孩子较辛苦的阶段,孩子不仅要适应规矩,还要习惯学习内容,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钢琴四到六级,相当于小学四到六年级,是孩子适应了小学节奏后学习比较顺利的一段时间,基本上都能很顺利的达到钢琴六级程度。而钢琴七八级学习相当于初中学习,对孩子的整体能力有时一个新的考验和要求,老师指导好坏,孩子后天努力程度,都直接影响孩子成绩。对待考级,作者认为,“一般情况下,四首考级曲目,一个月练习,一个月练好,一个月背下来,在孩子兴奋点较高的状态下考试,会有比较好的表现。”考级是一个阶段性检验学习的标杆,也是促进孩子自我敦促练习的好的催化剂,而绝不是目的和功利。而有的学生日常练习就是以考级曲目为主,学琴就是为了考证书,考完一级就开始准备下一级考试。作者认为,“长时间的弹奏相同的曲目对学生是一种听觉上的折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都会进入一种麻木状态,这中状态既缺乏对音乐内容的表达,也没有了上考场的斗志。”有些基本功只靠着考级曲目,也是完全不扎实不系统的。作者认为,顺其自然是特别好的一种心态和处世态度,但在保持孩子快乐自信弹奏和技法水平中找到平衡,也是很重要的。只有兴趣,没有基本的演奏技能,孩子的兴趣还是等于零。要理解孩子,更要了解孩子,要做到在孩子可以更好的时候不放任,在孩子不能更好的时候不强求。这个度其实是个难题,还是需要琴童妈妈好好揣摩的。

总之,这本书对有志于长期学习钢琴的家长和孩子们来说,是有借鉴意义的。书里的很多建议都非常脚踏实地,适合普通人做参考在学习钢琴的这条路上,勤奋扎实比天赋重要太多了。作者说,她教女儿学琴十年里,一路有哭有笑,有烦有闹,有挣扎,有无奈,有主动,有被动,有忍耐,有坚持地走过来,这些辛苦现在变成了女儿的自豪、享受、和精神财富。这所有的心路历程都是所有琴童家长需要在经历和面对的。希望大家都保持毅力和智慧,完成这一路的陪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妈妈   修养   乐器   钢琴   家长   女儿   兴趣   自我   老师   孩子   作者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