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山谒米芾

喻军

江浙均有一座黄鹤山,余杭天目山余脉的黄鹤山,我未曾亲临,向浙地几位友人打听过,却无一知晓。倒也正常,浙地山多,声闻俱被几座名山掠去,余者虽众,只能旁落无闻。若非我在研读画史过程中,得知王蒙、金农均归葬于此的话,未必能知此山,还以为黄鹤山者,乃镇江所独属了。

镇江的黄鹤山,按理说也是平平之山,海拔80余米,面积仅0.18千米,然江南一带的山,奇就奇在山小“景深”。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所提“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的“寄奴”,即指曾于黄鹤山捕鱼贩履,后成为南朝宋武帝的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小小黄鹤山,出了一代帝王,自然不可小觑。但仅凭权势人物而无风雅名士作为底色,黄鹤山还是当不起“名山”二字的。好在留诗留名于此的历代文人数不胜数,仅唐宋文人就有骆宾王、王昌龄、刘禹锡、顾况、黄甫冉、李德裕、戴叔伦、梅尧臣、苏舜钦、曾巩、王安石、苏轼、文天祥、陆秀夫等。况且山中还有一座米芾的墓,确切地说是位于南山景区黄鹤山北麓的米芾衣冠冢,无疑更增添了黄鹤山的殊胜和“景深”,也是我为之萦萦于怀、过访来游的缘起。

那日从北固山导航至米芾墓时,已近黄昏。稍感惊讶的是,米墓离街衢很近,除墓地外,未见纪念馆、纪念亭之类的配套设施。米芾墓的入口,矗一大牌坊,上方为“米芾墓”三个米体大字,坊柱则刻有“抔土足千秋襄阳文史宜和笔,丛林纳数武来朝郎署米家山”的一对长联。默读之下,顿生古今人我、千年弹指之感。台阶大约60级,目测能有50多米,两边玉带上坡石置列。墓门两侧各有云朵纹大理石柱,周扩10米左右,以不规则的石块铺地,周以一圈短墙围护墓区。4米径圆的坟包前,竖有1987年的立碑,上为启功同年所书:“宋礼部员外郎米芾元章之墓”,落款为“曼殊后学启功敬题”。

素知米芾的墓并非一处,湖北襄阳、广东清远似也有米芾或曰米氏后裔的墓葬。文史记载,米芾祖籍太原,迁居襄阳,故又称米襄阳。2014年1月,在襄阳某工地发掘出一座宋墓,专家考证推测为米芾家族墓。至于米芾本人是否葬此并无结论。而清远的米芾墓,情况稍为复杂,有人依据南方人在某地定居后,有回到祖先原葬地取走骨殖再重新葬于移居地的习俗,判定清远米芾墓便是后裔将米芾迁葬于此的产物。且有佐证:据文史专家考证,米芾之子米友仁(即画史上的“小米”)曾于南宋绍兴年间,往南迁葬过米芾墓,这与清远《米氏族谱》中的记录基本吻合。

这里首先要解答一个问题,一生没有去过粤地的米芾,怎么会和广东清远扯上关系的呢?原因是米芾第十代孙米三奴兄弟三人从襄阳南迁清远定居所致。他们不仅创了米氏清远700年一脉,还把祖先米芾的遗骨迁出黄鹤山,移至和米芾八字没一撇的清远。清远米氏后来开枝散叶,遂成当地大族,元章米公祠等也在清远建成。不仅使米氏成为当地一张响亮的文化品牌,也曾推出“清远米芾杯”之类的书法赛事,弘扬米芾书道,似也坐实了米芾迁葬清远的史实。

不过呢,由于一处“硬伤”的出现,使得清远那座墓的真伪仍存疑问。事情是这样的,按照南方衣冠冢的形制,“金塔”中须安放一块写有祖先生平及官衔的铜牌或银牌,方可证明墓主的真实身份。清远米芾墓的第一层确有金塔,且二层还有玉佩腰带等,却并没有出现铜牌或银牌,加之这墓曾被盗挖,所以不排除有各种变数。故也使得清远米芾墓,究竟是真身墓还是衣冠冢,至今难以一锤定音,形成结论。

米芾1087年来到润州(镇江),被南山一带的风光深深吸引,大呼其为 “京口佳绝之观”,从此定居润州,为自己漂泊的游踪画上了句号,故才被《宋史》称为吴人。他在南山鹤林寺附近筑庐,并亲题“城市山林”四字。看来好山水确能留人也留心,他这一住便是二十载,基本囊括了他的中晚年。结合《光绪丹徒志》的记载,米芾父母也葬于黄鹤山,而米芾最后的归宿,虽在宋代史料中有葬于长山和五洲山(均在镇江)的记录,至今并无遗址发现。故我们完全可以推测,米芾死后,或先葬于长山,而后移葬黄鹤山。是否有以父母葬地为归宿的内因呢?不得而知。至于迁葬清远,倘确有其事,至少可以旁证黄鹤山的米芾墓曾为真身墓,如今被指为衣冠冢,恐还有不少待解的谜团,在此不作进一步评定。

那日拜别米芾墓,恍觉黄鹤山周遭的环境,正属“城市山林”的风光地带。感召远近而来的游人,凭吊先贤,溯流知源,感悟北宋一脉伟大的书风和魂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米芾   鹤山   金塔   襄阳   名山   清远   衣冠冢   镇江   景深   真身   铜牌   银牌   祖先   文史   南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